唐诗三首

2019-03-22

师:很好,准确抓住了主旨句中的“危乎高哉”,以此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行文手法及思路。那么我们来看第二部分哪个组分析一下。
生(五组):我们组认为这一部分主要是写蜀道的险,用原话说是“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部分又从环境角度来描摹其险,先说的是周边的悲鸟和子规,这两种鸟叫声都非常凄苦。(板书环境凄清)接着说了这里的山水险恶(板书山水险恶)去天不盈尺,倒挂倚绝壁,瀑流争相撞击,江水轰然雷鸣,这是一幅多么惊险的画面啊,难怪作者发出“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感叹呢。此情此景让人想到蜀道自古可畏。
生(六组)我们组很赞同五组的分析。看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战祸连连的蜀道。一方面作者抓住剑阁写其险要,(板书剑阁险要)一方面惨象环生(板书惨象环生)猛虎长蛇杀人如麻的环境,难怪作者说:“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呢”,这一部分告诫有人早还家。
师:好,根据大家的发言我们看一下本诗的结构
 
1蜀道的来历
叹高                       蜀道自古难行
           2蜀道的险峻
1蜀道环境凄清
叹险                       蜀道自古可畏
2蜀道山水险恶
1剑阁险要
叹战祸连连                 早还家
          2惨象环生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里来有不同看法,大家通过课下查资料来讨论一下本诗的主题吧
生:我看的资料是李白为杜甫等人担忧而作。李白担心他们将遭危险故作此诗。
 生:我看到一种说法是为规劝唐明皇而作。安史乱起,明皇逃避入蜀。李白认为蜀地不可久居,故作此诗
生:有人认为是歌颂蜀地山川而作。
师:我们认为第三种更接近主旨,下面带着我们的理解来齐读一下全诗。(生齐读全诗)我们这节课大家要领会从词语定基调,从结构理诗意,从主题探意蕴的方法,多在诗歌鉴赏中加以运用。下课。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分析的一般方法,这节课我们将以“基调——意象——意蕴”为主线来把握杜甫的《登高》和李商隐的《锦瑟》。下面讨论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学生讨论)
生(一组)我们认为登高的基调为“悲”,锦瑟的为“伤”。
师:那么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杜诗中“猿啸哀”、“悲秋”、“常做客”、“多病”、“艰难苦恨”等足以说明他的悲。李诗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足见其怅惘的心情。
师:好,分析的有道理。他还是抓住了诗歌的意向来分析的
谁来结合诗歌谈谈对意向的理解呢?
生:意向我觉得就是形象。比如杜诗中的风、天、猿、鸟、落木、长江等等这些意向组合起来构成了诗歌的意境。比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锦瑟》中的意向不很明显,看出是用的典故,但总体感觉其意境挺迷离的。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