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宋词(通用2篇)
唐诗与宋词 篇1
第18课 唐诗与宋词
点击新目标
1、了解唐诗宋词在我国文学史是上的地位。
2、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3、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品及突出特点。
4、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衔接旧知识
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至今任被誉为“中药宝典”“东方医学巨典”。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理由。
[情景创设]
多媒体播放王菲的一首歌《明月几时有》,屏幕出示歌词。
教师设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谁做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指出:唐宋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呈现出万花吐艳的景象,著名诗人词人不断涌现,从而使唐宋成为我国诗词创作的黄金时代。就 让我们走进唐诗与宋词,去巡礼众多的诗词流派,领略明星的风采,吟颂他们的千古绝唱吧。
课前小热身[
诗海泛 舟,组织小小賽诗会。检查同学们课前准备情况。
教师设问:看谁能够背诵更多的唐诗宋词中的名句来?
课堂进行 时
[新课教学]
教师导语:一个时代 有如此众多的诗人、词人及作品受到后人的喜爱,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及其罕见的。
1、说一说
①为什么说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
②唐诗流派纷繁,风格迥异,主要有 哪几种类别?
③唐代诗坛名家辈出,灿若星斗,大家都知道哪些著名诗人?
④在群星璀璨的诗歌王国里成就尤为突出的有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唐诗与宋词
第18课 唐诗与宋词
点击新目标
1、了解唐诗宋词在我国文学史是上的地位。
2、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3、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品及突出特点。
4、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衔接旧知识
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至今任被誉为“中药宝典”“东方医学巨典”。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理由。
[情景创设]
多媒体播放王菲的一首歌《明月几时有》,屏幕出示歌词。
教师设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谁做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指出:唐宋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呈现出万花吐艳的景象,著名诗人词人不断涌现,从而使唐宋成为我国诗词创作的黄金时代。就 让我们走进唐诗与宋词,去巡礼众多的诗词流派,领略明星的风采,吟颂他们的千古绝唱吧。
课前小热身[
诗海泛 舟,组织小小賽诗会。检查同学们课前准备情况。
教师设问:看谁能够背诵更多的唐诗宋词中的名句来?
课堂进行 时
[新课教学]
教师导语:一个时代 有如此众多的诗人、词人及作品受到后人的喜爱,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及其罕见的。
1、说一说
①为什么说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
②唐诗流派纷繁,风格迥异,主要有 哪几种类别?
③唐代诗坛名家辈出,灿若星斗,大家都知道哪些著名诗人?
④在群星璀璨的诗歌王国里成就尤为突出的有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2、议一议
①那么谁能背出这三位诗人更多的佳句?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第四课时 诗歌鉴赏(三)
――《春江花月夜》简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
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重点)
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难点)
教学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而诗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即“孤篇盖全唐”。
上节课我们已布置了初步感知这篇杰作。下面就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诵这首诗,相信会给大家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二、配乐诗朗诵
听朗诵,教师简单评价,鼓励为主。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第18课 唐诗与宋词
第18课 唐诗与宋词
知识要点
1.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诗人有2300多位,诗歌近5万首,有边塞诗、田园诗、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多种风格。
李白(豪迈飘逸、清新瑰丽,《蜀道难》《将进酒》)、杜甫(沉郁顿挫,“三吏三别”)、白居易(语言通俗、寓意深刻,《琵琶行》《长恨歌》)成就最大。
2. 宋词分为婉约词(北宋:柳永、南宋:李清照)和豪放词(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3. 唐诗与宋词
体裁
代表人物
作品风格
成就
唐诗
李白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想象丰富,语言轻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杜甫气势雄浑,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凝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白居易语言通俗,平易近人,寓意深刻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达到通俗的最高境界。
宋词
李清照富于真情实感,风格清新、婉约,后期词风伤感宋代婉约词人的代表
苏轼运笔挥洒自如,豪放飘逸,雄风千里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使词摆脱乐曲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辛弃疾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意境雄奇阔大,词调沉郁悲凉,气势飞舞把豪放词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与苏轼并称“苏辛”
随堂练习1. ______(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_______多位唐朝诗人,创作出______首诗歌。内容丰富,气象万千。代表人物 描写主题 名句摘抄边塞诗: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田园诗: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浪漫主义诗歌: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现实主义诗歌: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2. 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________”。杜甫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白居易的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深刻,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3. 宋词的主要两个流派:一是________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北宋)、________(南宋)。4. 说一说:苏轼对宋词发展的作用。
唐诗高地导学案
教学目的:
一、 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唐诗与襄阳的关系。
二、 初步了解评价文学现象的文艺评论的写作特点。
三、 培养学生对孟浩然的人品的赞赏,对唐诗文化的感悟和理解的深化,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一、 分析盛唐时期,唐诗与襄阳的关系。
二、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欣赏文中部分唐诗,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课时安排:三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从有《诗经》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爱诗、写诗、品诗。谈到诗,我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诗歌之国,而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从唐诗的作者来看,上自帝王将相,下至田夫野老,各种人都喜爱作诗。从题材来看,政治、军事、历史及都市里巷,涉及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从风格来看,由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现实主义和不同倾向不同色彩的浪漫主义创作,形成了流派纷繁、名家辈出的局面。
唐代诗歌之美,名家之多,流派之众是其他任何一个朝代所无法比拟的。今天我们将走进其中代表唐诗的一方圣土,一块高地——襄阳。(板书:课题、作者)
二、谈到我们湖北的襄阳:
她雄踞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襄阳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封仲山甫为樊城樊侯,距今2800多年;世人景仰的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宋代画家米芾等,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闻名中外的宏篇巨著《三国演义》的120回中,有30回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学习目标:
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