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2019-03-22
3.学生自由诵读,批注自己喜欢的语句(段)。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学生批注的精彩句段有: 
第7段用生动优美的词语如“光艳”“秀丽”写出卡拉玛姐妹形体的美;
第7段从衣饰方面写出舞蹈的美,如“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疾风般旋转”;
第8段运用一组排比句,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
第9段从形体方面的美来写舞蹈的特点。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
4.学生大声朗读摘录的精彩句段,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学生踊跃回答,教师明确:卡拉玛姐妹是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的:
⑴光艳:秀丽的面庞;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女性的妩媚不仅表现在美丽的五官,更多地表现在眉目之间。未舞先有光彩先有情。
⑵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⑶神韵: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了“离合悲欢”。精妙的舞蹈跨越了文化的隔阂,让人心灵相通。
三、合作探究,深透领悟
1.学生研读课文,质疑提问,师生交流,探究释疑。
学生的疑问可能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札记
⑴课文的开头“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⑵课文第2~5段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姐妹俩在舞蹈过程中的什么?排比句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⑶文中引用白居易的两句诗起什么作用?
⑷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⑸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提示:
⑴统领全篇,定下赞美的感情基调。开篇点题,开宗明义。
⑵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舞蹈的类别、眉宇和服装、舞步和铃声、灵动的身影。
⑶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卡拉玛舞蹈的高度赞叹。
⑷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⑸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2.迁移延伸:
教师导学: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那么你观看过的中国舞蹈,哪些能冠此美誉呢?
学生回答,杨丽萍的《孔雀舞》、黄豆豆的《丰收》。那么,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呢?
教师明确:他们的舞蹈是整个身心的投入。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让人感受到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温柔。黄豆豆的舞蹈则尽现中国男儿强壮的体魄和力量,使人领会中华男儿坚强不屈的精神。
四、课堂小结
冰心《观舞记》的引领,使我们从印度到中国,从现代到古典,从卡拉玛姐妹到美丽的杨丽萍,身心一次次沐浴在飞动的艺术熏陶中,充满喜悦。愿植根于民族沃土中的文艺长葆芳馨,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