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人物形象之研究》教学设计


老师:这个补充很好。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明大家能真正动脑筋去考虑问题了。
过程三:
老师:了解了王熙凤的外表之后,我们就应该来深入地挖掘她内在的性格特征。王熙凤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大家把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方面,从不同的方面又可以反映出什么不同的特点来?
学生1:我是从语言方面来考虑的,我认为王熙凤出场时所说的一段话非常具有典型性,将她的性格特点自己在我们面前作了一番展示,(以下文字powerpoint演示)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她的第一句话是赞扬林黛玉的相貌,“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言外之意是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的标致人。“我今儿才算见了”,即以前从来没见过。这哪里是一般的赞美,而是赞叹,更是惊叹,并且似乎还是由衷的赞叹,因为她还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副词“真”和“才”,将这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肉麻,活脱脱一个语言大师。
第二句话“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初看了这句话可能有点纳闷,可一联系语境,就会发现这句话巧妙极了。她讲话的时候,周围人物除了黛玉,还有三春及她们的母亲邢、王两位夫人。如果她竭力赞美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就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黛玉,又把三春放在了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扬此抑彼,看了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学家,此时长于奉承,八面玲珑的性格毕现。
第三句“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突然转喜为悲,她怎么了?原来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礼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于是抢在前头,转喜为悲,并配上动作,来表示诚心。但由于她来迟了,并不知道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因而贾母要她快要休提前话,看来这位心理学家这次失算了,但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这里更能看出王熙凤是个表演的天才。其实她不仅没有忘掉贾母,反而一心都在贾母身上,唯贾母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在这暴露无余。
最后几看似关心的话实质则是在向林黛玉炫耀自己在贾府的地位。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