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1
《沉香救母》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美丽神话故事。因为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孩子们对课文的故事情节很熟悉。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我认为不是简单地要让学生明白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而是应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沉香内心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心灵。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教材把《沉香救母》分为(一)(二)两个故事。第一篇主要讲沉香立志救母,拜师学艺。第二篇主要讲沉香不畏艰险,劈山救母。两篇课文联系密切,前后贯通。“救母心切”是贯穿在这两篇课文之间的情感线索。不管是沉香在救母之前“习武练功”所受的劳苦还是在寻母途中尝遍的“千辛万苦”,“ 救母心切”这一情感始终是他前进的最大动力。在教学(一)时,我们可以抓住沉香刻苦练功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沉香为了解救妈妈,是如何刻苦练功的。比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腰酸背疼”、“很想……但……一……就……”、“几年”、“终于”、“高强的武艺”等词句,从而感悟沉香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在课文(一)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爸爸。爸爸与沉香的对话以及两人的神情也是值得细细体味的。教学时,我们也可以抓住关键的词语,如“再三追问”、“含着眼泪”、“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默默地攥紧了拳头”等体会父亲内心十分痛苦却又无可奈何,小沉香“又难过又气愤”的心情。父亲和沉香的对话,还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进行表演朗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情感体验,以便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沉香救母》(二)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一路上吃尽了千辛万苦以及他和母亲相见时无比激动的心情。从两篇课文内容联系上看,“习武练功”是“救母”的准备过程,“劈山”是故事的延续和结果。教学一、二自然段,抓住“救母心切”、“奔去”、“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捧几口泉水喝喝”、“一个个血泡”、“一道道血痕”、“一点也不在乎”等词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精神。教学三、四自然段,在联系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沉香的“孝心”以及和“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时“无比激动”的心情。这里可创设沉香和妈妈相见时的情境,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在“说”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演一演,想象母子团聚时的感人情景,体会母子团聚的欣喜和不易。
感情是教学艺术生命中流动的血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课文的重点词句,抓住情感线,努力将学生引入课文中的情感范围,从而让他们轻松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
“望、闻、问、切”指导朗读——我教《沉香救母》
作者:柳州市银山小学 杨隆灿
《沉香救母》是苏教版第四册第4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借助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同时,图文对照,生动形象,如何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我想到了中医常用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一、望
望即观察。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从沉香紧锁的眉头,愤怒的双眼和握紧的拳头,想象沉香不怕“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苦学武功,立志救母的艰辛。从母子俩拥抱在一起,喜逐颜开的画面,想象母子团聚时百感交集的感人语言,然后依图品读,读出急切和欣喜。这样,一个不怕困难,刻苦习武,一心救母的孝子形象便矗立在孩子们心中。
二、闻
闻即听。文章本身的神话色彩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但课文中的不少长句也影响了学生的品读。如“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这时,教师需要范读,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断句,而且也能渲染一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感人氛围,为学生的感情朗读抛砖引玉。当然,听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可听老师范读,也可同桌互听互读,或欣赏优秀生的朗读,学生边听边赏,自然如身临其境。
三、问
课改提倡生生、师生间的双向互动,给学生“思”与“评”的空间,在品读赏析中,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其他同学评评这样读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读课文进行有意识地思考和处理的好习惯,同时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学会读书,自主发展。
四、切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说,想做,借以抒发感情。这就是切。精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当学生品读到“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时,个个都不由自主地做起举斧劈山的动作,我于是顺势引导,让学生想沉香所想(扮演沉香),做沉香所做(劈山动作),说沉香所说(沉香心里的话),借说,悟文中的情,借做,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学生的情推至高潮。
皮亚杰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会成功。在课堂上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读书的机会和表现机会,教师力求精讲。这样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2
一 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沉香救母》)
出示,你能读准确吗?
不在乎 遥远 仙人
打败 凶恶 救
指名两学生读,齐读
出示预习题1你能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吗?
2沉香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
3沉香是怎样救出妈妈的?
先看第一题,如果能用上刚才这些词就更好了
过渡引说:学了故事的前半段我们知道沉香下定决心要救母亲,所以他起早贪黑,习武练功,几年过去了,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他现在要干什么?
二 讲读第一小节
自由读第一节,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引说 读书姿势儿歌)。
指名说
相机出示 救母心切
解词:救母心切
你从哪个词最能看出沉香救母心切啊?
抓住“奔”字体会,让学生齐读
三 讲读第二小节
出示预习第二题 沉香一路上是怎么走来的?
默读第二节
强调:我们刚刚学会默读,还记得怎么做吗?
(用眼睛看,嘴巴不动,在心里读)
谁来说说沉香一路上是怎么走来的?
相机出示句子
出示:“一路上,沉香不知道翻过了多少座山,也不知道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沉香翻过的是怎样的山? 跨过的是怎样的涧 ?
那他翻过的高山多吗 ?跨过的深涧多吗?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指名读,齐读
出示:“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师读:少了一个“个”字和一个“道”字
你们听出什么了吗?
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我明白了,原来同学们读得仔细,听得也仔细,你们能读好吗?我想拜一个人为师。
指名读,齐读
出示:“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
你知道什么?(跑了很多路,可吃的很少,为了早点救母亲)
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
出示整个第二节的内容:这段话表示沉香跑得很辛苦加点字中的有的表示很少,如“几只,几口”,有的表示很多,如:“一个个”,“一道道”,“不知……多少,也不知……多少……”,读书时要好好体会,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划一划吗?
学生动笔在书上划。
沉香这一路上还吃了哪些苦 ?
指名说
看动画
沉香这一路上吃尽了:(学生回答:千辛万苦)教师板书
齐读课文第二小节
沉香对这一路的千辛万苦在乎吗?(学生回答:不在乎)教师板书
此时你想对沉香说些什么?
他都是为了谁啊?
出示图片:这是谁压在华山下,从她的动作、表情中你可以 看出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
出示:
1、沉香的妈妈在华山脚下,不知受了( )苦,也不知流了( )泪。
2、沉香的妈妈被压在华山脚下,她在那儿不知度过了( )个白天,也不知 度过了( )个夜晚,心中( )呼喊着儿子。
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填一些差不多的词吗?
学生练习,边读边填
指名回答
妈妈呼喊儿子的次数多吗?
还能填什么词?
齐读(答案不同,按自己喜欢的读)
引说 :正是为了救妈妈,沉香才不在乎这一路上的千辛万苦,这是沉香对妈妈 的爱, 这种爱就是孝心,拿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孝”字(教师板书,一笔一画写“孝”,学生书空练习) 子女奉养老人、父母,晚辈侍奉长辈就是孝心。是孝心让沉香下定决心要救母亲,是孝心让沉香起早贪黑,习武练功,是孝心让沉香不 在乎这一路的千辛万苦。他的孝心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 ,还感动了谁?仙人
四 讲读三四小节
齐读第三节
此时展现在眼前的是怎样一座华山啊?
出示词卡:高耸入云
指名读,你能用一首学过的诗来描述一下这高耸入云的华山吗?背《咏华山》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沉香想到就要跟谁见面了 ?
出示词卡:日思夜想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齐读,解词
白天习武练功的时候,沉香在想着他的妈妈,还有什么时候会想呢?
指名说。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指名说
是啊,沉香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他的妈妈,他就要救出妈妈了,
出示预习题 :他是怎么救出妈妈的?
指名说 ,指名读
多么神勇的沉香啊,谁能加上动作读一读?
是啊,受苦多日的母亲重见了天日,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出示图片,配乐,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做沉香,老师做母亲应答
五 小结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温馨的团聚啊! 是沉香的孝心写下了这动人的故事!齐读课题! 过去的人们在传说着,现在的我们仍在传说着。我相信每个善良的孩子都在用孝心书写着同样的故事。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沉香救母》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美丽神话故事。因为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孩子们对课文的故事情节很熟悉。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我认为不是简单地要让学生明白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而是应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沉香内心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心灵。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教材把《沉香救母》分为(一)(二)两个故事。第一篇主要讲沉香立志救母,拜师学艺。第二篇主要讲沉香不畏艰险,劈山救母。两篇课文联系密切,前后贯通。“救母心切”是贯穿在这两篇课文之间的情感线索。不管是沉香在救母之前“习武练功”所受的劳苦还是在寻母途中尝遍的“千辛万苦”,“
救母心切”这一情感始终是他前进的最大动力。在教学(一)时,我们可以抓住沉香刻苦练功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沉香为了解救妈妈,是如何刻苦练功的。比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腰酸背疼”、“很想……但……一……就……”、“几年”、“终于”、“高强的武艺”等词句,从而感悟沉香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在课文(一)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爸爸。爸爸与沉香的对话以及两人的神情也是值得细细体味的。教学时,我们也可以抓住关键的词语,如“再三追问”、“含着眼泪”、“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默默地攥紧了拳头”等体会父亲内心十分痛苦却又无可奈何,小沉香“又难过又气愤”的心情。父亲和沉香的对话,还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进行表演朗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情感体验,以便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沉香救母》(二)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一路上吃尽了千辛万苦以及他和母亲相见时无比激动的心情。从两篇课文内容联系上看,“习武练功”是“救母”的准备过程,“劈山”是故事的延续和结果。教学一、二自然段,抓住“救母心切”、“奔去”、“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捧几口泉水喝喝”、“一个个血泡”、“一道道血痕”、“一点也不在乎”等词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精神。教学三、四自然段,在联系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沉香的“孝心”以及和“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时“无比激动”的心情。这里可创设沉香和妈妈相见时的情境,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在“说”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演一演,想象母子团聚时的感人情景,体会母子团聚的欣喜和不易。
感情是教学艺术生命中流动的血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课文的重点词句,抓住情感线,努力将学生引入课文中的情感范围,从而让他们轻松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的经过展开故事情节: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仙人帮助;劈山救母。故事衔接紧凑,情节生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顽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形象,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2、 集体交流:
(1)师相机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 从“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急切的心情。(板书:奔向华山)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 2)相机出示句子: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a看图理解:深涧
b(看图回答)“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千山万水.)
c练习朗读这句话。
(3)沉香走遍了千山万水,一定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读文后,指名回答。
(4)一路上,沉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
3、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多的累,他为什么一点也不在乎呢?此时此刻,你想对沉香说些什么?(板书:不畏艰险)
4、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名读,评议,齐读。
5、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文中“孝心”的理解。引读第三段。(板书:仙人送斧)
示图片)看图回答。(板书:劈山救母)
(1)边读边表演: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2)沉香终于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此时,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看图练习说话)
(3)看到这对母子的团聚,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段。
四、积累语言,内化吸收。
1、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照图: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呢?
3、播放全文的配乐朗读及有关画面,学生一边静听默看,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4、(出示词语)同桌合作,练习讲故事。
五、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1)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2)与上文联系起来,把“沉香救母”的故事完整的讲给父母听。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5
一 导入
1这节课我们再次请出勇敢的沉香(出示沉香练功图)谁来和勇敢的沉香打个招呼?(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 新授
(一)师:是啊,沉香现在一心想的就是救出压在山底的妈妈。请小朋友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沉香“救母心切”(提醒默读要求)
1 出示: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重点读好:心切(急切,迫切,迫不及待、焦急万分)
奔 (速度快,健步如飞)
(1)指名读,评议(评价语如:仿佛看到了沉香 的身影,感受到了 的心情)
(2)齐读
(二)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让我们和沉香一起踏上救母之路吧。
1 默读第2小节,思考:沉香吃了哪些苦
2 出示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1)比较 :沉香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意思同不同?你能否用朗读表现出来)
(2)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不由地想起了以前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
(大禹治水)你们知道是哪个句子吗?
(3)老师还想到了前个单元学到的成语(跋山涉水)
(4)我们可以把读书时想到的词句,写在句子旁边,这就叫批注
(5)指名朗读,评议
过渡:沉香为了去华山救母,也可以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他还吃了哪些苦?(指名回答)
出示
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1)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这样的量词吗?指名读,评议
(评价语:沉香承受的苦真是太多太多了)
(2)读到这里,老师又想了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青蛙看海)回忆
(累了就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
(3)青蛙在松鼠的引导下坚持不懈、顽强地登上了山顶,而这句话是写沉香什么呢?
(4)想象一下,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猛兽、天气,摔倒了。。)
师:是啊,这么多的困难,沉香怕不怕?(一点儿也不在乎)为什么会一点儿也不在乎?
(可联系上篇中 一。。。。就。。。。。。句型回答)
(5)指名读
(6)读到这,你想对沉香说什么?(一往无前、勇往直前、敬佩,学习)
(7)齐读
过渡:沉香的这番孝心不仅感动了我们,而且还感动了仙人。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孝”字,小朋友发现没有孝下面是个“子”字,子女对父母的爱就是孝。让我们举起右手,一起写这个“孝”字(书空练习,师板书)
是孝心让沉香苦练武艺,是孝心让沉香不怕千辛万苦,是孝心让沉香勇往直前,沉香的孝心不仅感动了我们,还感动了仙人。于是(引读)
(三)过渡:沉香究竟有没有救出妈妈呢,请小朋友默读第四小节
(1)出示:日思夜想 思考:沉香想些什么呢
(2)填空:妈妈压在了华山脚下,不知受了( )苦,也不知流了( )泪,她在那儿不知度过了( )个白天,也不知度过了( )个黑夜,心中( )呼喊着儿子。(最后 一个空,自由发挥)
(3)365天,沉香是日思夜想,今天他就要见到妈妈了,心情无比激动。
出示
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山被劈成了两半,受苦多年的妈妈重见了天日。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
①指名读
②加动作读,让我们一起学学沉香,做劈的动作
③母子终于团圆,此时此刻,该有多少话儿要说,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表演)
④ 师: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温馨的团聚啊。母子情深,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让我们再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读一读。(音乐《想你的365天》
师:是沉香的孝心写下了这动人的故事。我相信不仅是沉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在用孝心书写着同样的故事。(周记、档案卡等等)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6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的经过展开故事情节: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仙人帮助;劈山救母。故事衔接紧凑,情节生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顽强、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少年形象,表现了真挚动人的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设想:
1、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2、课型:新授
3、基本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教学设计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学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语言描绘、播放录音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幻画出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 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对比、联想,使课文描写的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扩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欣赏动画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谈话导入 。
板书课题,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建议:字字读准、句句读通;用序号标出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
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纠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用记号标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语或句子。
2、 集体交流:
(1)师相机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 从“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急切的心情。(板书:奔向华山)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 2)相机出示句子: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a看图理解:深涧
b(看图回答)“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涧”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千山万水.)
c练习朗读这句话。
(3)沉香走遍了千山万水,一定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读文后,指名回答。
(4)一路上,沉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
3、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多的累,他为什么一点也不在乎呢?此时此刻,你想对沉香说些什么?(板书:不畏艰险)
4、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名读,评议,齐读。
5、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文中“孝心”的理解。引读第三段。(板书:仙人送斧)
示图片)看图回答。(板书:劈山救母)
(1)边读边表演: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
(2)沉香终于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妈妈,此时,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看图练习说话)
(3)看到这对母子的团聚,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一段。
四、积累语言,内化吸收。
1、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照图:说说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呢?
3、播放全文的配乐朗读及有关画面,学生一边静听默看,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4、(出示词语)同桌合作,练习讲故事。
五、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1)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2)与上文联系起来,把“沉香救母”的故事完整的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
沉香救母(二)
奔向华山 不畏艰险
孝心感动仙人
仙人送斧 劈山救母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7
《沉香救母》课本剧
场景:深蓝的星空下,小小的沉香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听妈妈讲天上的故事。
(音乐《听妈妈的的话》)
旁白:这是一对幸福的母子,妈妈是天上的仙女,怀里的孩子叫沉香,是她和一位凡人伟大爱情的
结晶,故事从这里开始。
沉香:妈妈,那最亮的两颗星星叫什么名字啊?
沉香妈:在哪儿啊?
沉香:靠在一起的那两颗。
沉香妈:那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沉香:什么是牛郎星和织女星呢?
(换音乐)
沉香妈: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爱上了人间的一个放牛郎,他们不顾仙庭的反
对,生活在了一起。后来,王母娘娘大怒,就把他们抓到了天上,一颗就成了牛郎星,另一颗….
沉香:我知道,另一颗就是织女星。可是,妈妈,王母娘娘为什么要抓他们呢?
沉香妈:我也不明白啊!可能…唉,沉香,如果有一天妈妈不见了,你一定要坚强的生活。
沉香:不,我要和妈妈永远在一起,永远都幸福。就算你不见了,我也要找你回来。
(音乐转)
二郎神:哈哈哈!找不回来了。三圣母,你违反天条,私自下凡,带走神器宝莲灯,并与凡人结合
,放着好好的神不做,偏要做人。王母娘娘特命我捉你回去受罚。(黑社会斧头帮舞)
沉香妈(被带走):沉香,记住妈妈的话,如果妈妈有一天妈妈不见了,你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
坚强的活下去,沉香……
沉香(被拦住):不准带走我妈妈,不,妈妈,我要妈妈…
沉香孤独坐在地上(音乐):他们为什么要带走妈妈,妈妈,我要妈妈…(昏然欲睡)
宝莲上:沉香。
沉香:你是谁?
宝莲:我叫宝莲,是宝莲灯的灯芯。有一次,王母娘娘要点宝莲灯,是你妈妈救了我。你妈妈是一
位好人。
沉香:你知道我妈妈被关到哪儿了吗?
宝莲:二郎神说你妈妈犯了天条,定被关在了华山。
沉香:那我就去华山救她。
宝莲:怎么救?你懂文理吗?(沉香摇头)你会武功吗?(沉香低头)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习文理
武功,可能会很辛苦,你坚持吗?
沉香:为了妈妈,无论什么苦我都受得了。
音乐(李汶)沉香学习
旁白:为了救被关押在华山的母亲,沉香不分昼夜的学习文理、武功,尽管有神灯宝莲的帮助,但
这对一个孩子而言,又是多么沉重的压力和责任,但每当遇到挫折,沉香的眼前都会浮现妈妈的音形容
貌,每次想到妈妈失去自由,失去自己的痛苦,沉香都会泪流满面,从而更加的懂得了坚持和坚强。(
插音乐发如雪)寒暑易节,冬去春来,一晃之间,数年过去了,曾经的小男孩如今已长成了坚强的男子
汉,现在他再也无法等待,决定上华山救母亲。
沉香:这几日我夜夜思念母亲,我想现在该是救她的时刻了。
宝莲:是的,我现在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一切要靠你自己了。
加油,沉香。
地点:华山。
沉香母被绑在木桩上,有两人看守。
沉香:妈妈!
沉香妈:沉香,我的孩子。
看守:何人在此喧哗?速速离去。
沉香:离去可以,但必须带走我的母亲!
与看守比武。歌曲霍元甲
二郎神:沉香,你违抗天庭,罪孽深重,我决不能饶了你。
沉香:二郎神,你害了我妈妈,我今天来就是和你决一死战的。
二郎神:哈哈,来吧。让我见识你的本事。
与二郎神比武,不敌躺在地上。
二郎神:你本事再大,也打不过一个神。
沉香:二郎神,人和神都是平等的,你就放了我妈妈,今后不要伤害任何人,大家一起和平的生活
不好吗?
二郎神:少罗嗦,你和你妈妈一样触犯了天规,是难逃上天的惩罚的。
沉香:天规,什么是天规,破坏别人的幸福,让人母子分离,这便是天规吗?
二郎神:上天定下的规矩,肯定有它的道理。
沉香:道理,这天规不就是维护你们,所谓神的“地位”而已。
沉香母:沉香,别说了。他们都是没有心肠,没有人性的冷血动物,人世间的真情他们是不会懂的
。
二郎神:你错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也是有母亲的。只不过我…算了,沉香,你去劈断三圣
母身上的铁链,就当我没见过你。
沉香:可是王母娘娘哪里?
二郎神:大不了,我也去做人。
沉香(劈山):妈妈。音乐爱就一个字
沉香母:沉香。拥抱。
谢幕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课《沉香救母》(一),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设计的理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说教材:
本课所在单元的课文属于“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本文是民间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以身高强的武艺。
全文共分5个自然段。第1——3自然段写沉香得知母亲被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的实情,决心解救母亲。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写小沉香从师学艺,习武练功的经过。第五自然段写沉香终于练成一身高强的武艺。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朗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从小就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二、说设计理念: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我则提倡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寓情于读,积淀语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1、学生分析:
《宝莲灯》这部动画片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都喜欢看,而且都已看过多遍,所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很感兴趣,也比较熟悉,为阅读扫清了障碍,对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也一定非常深刻。
2、定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想运用“自主尝试读、感悟体会读、创造性的读、分组合作读、表演练习说”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五、教学流程设计: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因我上的是〈沉香救母〉(一)的第二教时,为了体现课时的连续性,我在上课伊始就利用
第时 一课书后有价值的六个成语:心狠手辣、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习武练功、腰酸背痛,在复习读音的同时,要求用上其中的词语说话,很自然地将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了梳理,从而为学好本课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教学第一、二段时,我让学生通过找出“恨不得”、“马上” 两个词,体会沉香一心救母的迫切心情,从而让学生读出感情。
接着,我教学,启发学生抓住二郎神“心狠手辣”和小沉香仅八岁加以对比,体会父亲疼爱儿子的感情,继而引读记述小沉香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想象沉香的心理活动,体会沉香救母的坚定决心。通过朗读指导,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第四段句式整齐,简洁,我引导学生抓住“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等词语及“一……就”第三段中“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这一句,问学生:“沉香的孝心有没有感动你呢?
哪些地方感动了你?自由读第二段,体会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描写沉香一路艰辛的段落,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感悟,然后同桌进行交流,最后指名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没有老师的牵着鼻子走,而是由学生通过自我感悟,合作探究,能动地生成建构。
(三)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教学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找到“高耸入云”这个词,通过老师的板画,体会到华山的高,然后又让学生联系旧知,以“咏华山”这首诗再一次体会到华山的高不可攀,以华山的高衬托沉香的勇气和决心,进一步感受到沉香的一片孝心。当学生读到“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时,我深情地说道:“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回魂牵梦萦,今天,沉香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妈妈了,妈妈也终于见到牵肠挂肚的儿子了,他们该有多高兴,多激动啊!一首〈想你的365天〉,唱出了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母子深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通过音乐的渲染,开启学生的内在情智,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和对意境的审美能力得以相互交融与促进,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说:“此时他们该有多少泪儿要流,该有多少话儿要说啊,想一想,沉香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又会对沉香说什么呢?”我想,设计这一创造性想像说话训练,在此应该是水到渠成吧!
六、说板书。
我认为,板书是一节课的眼睛,这眼睛未必要多,但要亮,要板出这节课的重点所在,脉络所在。因此,这堂课的板书我力求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 我想板书“救母心切、一路艰辛、母子团聚”这三个词语帮助学生理清全文脉络,让学生一目了然。
设想是美好的,但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境界,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愿理想与现实之间不会相差太远。
谢谢大家!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9
活用文本 精彩纷呈——徐寒燕老师《沉香救母》课例评析(陈敏)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三者之间才能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才能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徐老师的这一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读为本,注重感悟。
在这一课中,不管是对课题,还是对生字新词,或是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徐老师都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读”上,以读为本,贯穿课堂的始终。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的朗读,促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并潜心体会语言的内涵,从字里行间内含的意蕴进行感受、领悟和品味,从而产生自己的感悟。在检查字词这个环节中,读“美丽善良”、“心狠手辣”、“神通广大”等词语,教师通过人物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词,读得懂,读得深,读得透。读“寒冬腊月”、“盛夏酷暑”时让学生读出冷和热的感觉,读“叹了口气”、“攥紧拳头”等词又让学生加上动作,以演促读,以读促悟。就此一环节所采用的读词方法就有五六种之多,而且逐步深入,层层落实,训练非常到位。
在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面面俱到地分析讲解,而是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细心体会,进而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比如读完了第一段,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第二段,再和小伙伴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接着再出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理解“再三追问”,体会小沉香想知道母亲下落的迫切心情。再对有关语句进行更深入的朗读。这一环节中,教师讲得少,学生悟得多,这一切都是在学生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得到的。为了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教师精心设计了这样的训练步骤,活用文本地“读”,从而产生了精彩纷呈地“悟”。学生本位的感悟和体验已悄然形成,这不就是新课标所呼唤的第一范文吗?
二、以情为根,激起共鸣。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真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第一范文就更要抓住文本材料中丰富的情感资源,注重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因为如果没有“情”,教育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徐老师的这一堂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的情感色彩,以“情”带动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文中的人物产生心灵的碰撞,激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如当讲到爸爸知道沉香想去解救妈妈,告诉沉香二郎神是个心狠手辣、神通广大的人,劝沉香不要去这一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小声读,体会爸爸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这话的。学生经过认真品读,体会到了爸爸此时此刻复杂而沉重的心情,有的学生说“伤心”,有的学生说“害怕”,有的学生说“难过”,有的学生说“担心”,教师就让他带着自己所说的这种语气再读这段话,没有画地为牢的批评干涉,没有强求一致的硬性规定,而是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对课文语言的主观感受和独特体验,展现主体本位的见解。这样的阅读,学生充分领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也用自己的心灵、感情与文本、人物进行对话,这是相互的沟通与交融,彼此的分享和启迪。这不就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最佳体现吗?
回顾这一堂课的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增加了语言积累,能读善思会说。事实证明:孩子们的头脑在课堂上一旦得到解放,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这能量的表现就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10
授课:语文 年级:二年 设计人:王德卿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沉香救母》(一)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课文续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奔向华山,它一心救母的诚意感动了仙人,获得了赠斧之助,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母亲。
学习者分析
《沉香救母》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但课文的描写比较简单,如果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上,学生的体会就不会很深刻。所以,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小沉香,再三追问父亲“我怎么没有妈妈呢?”从而体会出父亲久藏心中的苦痛和小沉香又难过又气愤懂得心情,然后再来指导学生重点读好这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0个字知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一…….就……”的句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的朗读,能揣摩不同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沉香为了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揣摩不同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情。
解决措施: 预习与课堂引导相结合,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解决措施: 创设情境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一、师生交流,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看,他来了!(出示沉香图片)认识他吗?(板书:沉香)跟他打个招呼吧!
2.关于沉香,你知道些什么?
沉香是怎样救出自己的母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补充课题。)
3.指导读准课题。师解说:这个故事比较长,要分两课来学。先学第一部分。
学生交流沉香的故事。
学生读题
6
对于学生来说,“沉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熟知的人物,在揭示课题的同时,借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
①朗读读课文。
②.评议,相机检查、巩固生词的读音:
美丽善良 心狠手辣 腰酸背疼 盛夏酷暑
叹了口气 含着眼泪 增添力量 习武练功
对付得了 恨不得 寒冬腊月 起早贪黑
(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注意多音字“了”的读音。)
1.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完后把生字画出来。
2、读题
.3、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定的方式(分段读,分角色读等。)
.4、师生评议
20
让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在朗读中初步理解课文,读准字音,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叹、含、泪
2、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3、交流: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合理的记忆方法:偏旁加熟字;熟字换偏旁等。
4、课堂作业:描红、临写生字。
1、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给生字找的朋友最多。
2、尝试在书上描红。
3、交流: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三个字?
9
在识字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字形的教学,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丰富词汇,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并正确地使用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出示小黑板。)比一比,再组词。
又( ) 今( ) 目( )
叹( ) 含( ) 泪( )
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填空: 叹了一口气,含着眼泪说:“ 。”
1、组词
2、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6
二、读演结合,体验情感
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⑵.知道妈妈被三郎神压在华山脚下,心里十分难过和气愤。
2.以演促读。
⑴.学生分别扮演爸爸和沉香,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演一演,教师巡视指导。
⑵.请学生上台表演。评一评:你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
相机出示句子。
(3)沉香为什么又难过又气愤?“难过又气愤”时会是怎样的神情?他表演得好吗?你会如何表演?
(4).“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
(5)还有哪位同学也想来试试?
3.教师小结:8岁的沉香那么急切地想去救自己的母亲,可是怎么斗得过心狠手辣而又神通广大的二郎神呢?他会怎么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1.小朋友,你们知道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吗?
讨论理解: .沉香从来没有见过妈妈,便再三追问爸爸。
2、.同桌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和沉香,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演一演。
3、请学生上台表演,针对某些环节展开讨论。
读爸爸的话,这里爸爸的心情怎么样?(尝试练读,个别读。)
师生评议:看了他们俩的表演你想说什么?
17
.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采用“以演助读”的方法,可以依靠形象化的形体动作来组织儿童的思维,这样,不但能保持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还能激发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促使他们深入体验角色的情趣变化。
三、精读课文。
1.轻读第四自然段。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①.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在你印象中,“寒冬腊月”和“盛夏酷暑”分别是怎么样的?你是如何度过这两个季节的?
沉香是如何度过的呢?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一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读词“浑身”。换词理解,就是“全身”。
沉香累得腰酸背疼了,又怎么会全身增添了力量呢?(点出“一……就……”。)
师提供句例:爸爸一看到电视上有足球赛,就来了劲。
出示填空,练习说话:
我一看到动画片,
(出示投影)你们看,沉香只要一想到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瞧,他练得多认真!此时,你想对沉香说什么? 4.小结: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1、边读边想:沉香是如何刻苦练功的?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请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说说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并说说你的想法。
3、想象练说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们遇到了自己喜欢或憎恨的事物,会怎么做呢?
5、练习说话。
6、齐读第四自然段。
12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中的句子,帮助学生认识“一……就……”的句式,通过情景提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句式。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板书设计
10 沉 香 救 母(一)
拜师 学艺
清晰 明了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11
《沉香救母》课本剧
场景:深蓝的星空下,小小的沉香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听妈妈讲天上的故事。
(音乐《听妈妈的的话》)
旁白:这是一对幸福的母子,妈妈是天上的仙女,怀里的孩子叫沉香,是她和一位凡人伟大爱情
的结晶,故事从这里开始。
沉香:妈妈,那最亮的两颗星星叫什么名字啊?
沉香妈:在哪儿啊?
沉香:靠在一起的那两颗。
沉香妈:那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沉香:什么是牛郎星和织女星呢?
(换音乐)
沉香妈: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爱上了人间的一个放牛郎,他们不顾仙庭的
反对,生活在了一起。后来,王母娘娘大怒,就把他们抓到了天上,一颗就成了牛郎星,另一颗….
沉香:我知道,另一颗就是织女星。可是,妈妈,王母娘娘为什么要抓他们呢?
沉香妈:我也不明白啊!可能…唉,沉香,如果有一天妈妈不见了,你一定要坚强的生活。
沉香:不,我要和妈妈永远在一起,永远都幸福。就算你不见了,我也要找你回来。
(音乐转)
二郎神:哈哈哈!找不回来了。三圣母,你违反天条,私自下凡,带走神器宝莲灯,并与凡人结
合,放着好好的神不做,偏要做人。王母娘娘特命我捉你回去受罚。(黑社会斧头帮舞)
沉香妈(被带走):沉香,记住妈妈的话,如果妈妈有一天妈妈不见了,你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
,坚强的活下去,沉香……
沉香(被拦住):不准带走我妈妈,不,妈妈,我要妈妈…
沉香孤独坐在地上(音乐):他们为什么要带走妈妈,妈妈,我要妈妈…(昏然欲睡)
宝莲上:沉香。
沉香:你是谁?
宝莲:我叫宝莲,是宝莲灯的灯芯。有一次,王母娘娘要点宝莲灯,是你妈妈救了我。你妈妈是
一位好人。
沉香:你知道我妈妈被关到哪儿了吗?
宝莲:二郎神说你妈妈犯了天条,定被关在了华山。
沉香:那我就去华山救她。
宝莲:怎么救?你懂文理吗?(沉香摇头)你会武功吗?(沉香低头)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习文
理武功,可能会很辛苦,你坚持吗?
沉香:为了妈妈,无论什么苦我都受得了。
音乐(李汶)沉香学习
旁白:为了救被关押在华山的母亲,沉香不分昼夜的学习文理、武功,尽管有神灯宝莲的帮助,
但这对一个孩子而言,又是多么沉重的压力和责任,但每当遇到挫折,沉香的眼前都会浮现妈妈的音
形容貌,每次想到妈妈失去自由,失去自己的痛苦,沉香都会泪流满面,从而更加的懂得了坚持和坚
强。(插音乐发如雪)寒暑易节,冬去春来,一晃之间,数年过去了,曾经的小男孩如今已长成了坚
强的男子汉,现在他再也无法等待,决定上华山救母亲。
沉香:这几日我夜夜思念母亲,我想现在该是救她的时刻了。
宝莲:是的,我现在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一切要靠你自己了。
加油,沉香。
地点:华山。
沉香母被绑在木桩上,有两人看守。
沉香:妈妈!
沉香妈:沉香,我的孩子。
看守:何人在此喧哗?速速离去。
沉香:离去可以,但必须带走我的母亲!
与看守比武。歌曲霍元甲
二郎神:沉香,你违抗天庭,罪孽深重,我决不能饶了你。
沉香:二郎神,你害了我妈妈,我今天来就是和你决一死战的。
二郎神:哈哈,来吧。让我见识你的本事。
与二郎神比武,不敌躺在地上。
二郎神:你本事再大,也打不过一个神。
沉香:二郎神,人和神都是平等的,你就放了我妈妈,今后不要伤害任何人,大家一起和平的生
活不好吗?
二郎神:少罗嗦,你和你妈妈一样触犯了天规,是难逃上天的惩罚的。
沉香:天规,什么是天规,破坏别人的幸福,让人母子分离,这便是天规吗?
二郎神:上天定下的规矩,肯定有它的道理。
沉香:道理,这天规不就是维护你们,所谓神的“地位”而已。
沉香母:沉香,别说了。他们都是没有心肠,没有人性的冷血动物,人世间的真情他们是不会懂
的。
二郎神:你错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也是有母亲的。只不过我…算了,沉香,你去劈断三
圣母身上的铁链,就当我没见过你。
沉香:可是王母娘娘哪里?
二郎神:大不了,我也去做人。
沉香(劈山):妈妈。音乐爱就一个字
沉香母:沉香。拥抱。
谢幕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
《沉香救母》是一个民间神话传说,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第二部分记叙的是沉香武艺学成后历尽千辛万苦赶去华山解救妈妈。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一些方法。
一、激发兴趣,重视训练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是比较多的,对字词的巩固、积累是相当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进行字词训练,这就能减少课外机械地识记,抄写,提高识字的效率。而这篇课文相对来说又是比较长的,怎么让学生感兴趣地来学习了。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定把《沉香救母》之一、二作为一个整体和学生一起学习。想到孙双金老师的话,孩子是喜欢听故事的。于是一上课,我就把这2
篇课文当成一个故事讲给了学生听。显然,不管是看过、听过还是事先不了解的学生都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因此,在第一课时中当我提出这个学习要求的时候,学生兴致高涨。于是我出示了课文中的一些难读的字词,先指导学生读正确,再读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长句。一节课时间,大部分学生就能把《沉香救母》之一、二读通读准了。
二、创设情境、以演助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学生通过细细品读文本的第二自然段,感受到他一心救母的急切心情,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沉香都毫不在乎。那该是一种多么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呀!接下来,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怀抱,他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先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沉香见到妈动作与神情,借助当时的动作神情想象可能说出的话。其次教师善于对学生的发言中进行提炼,引导学生再在原有的基础加以提升。这样做,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觉得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内化语言文字。这对学生自己独立读书是有益的,也是现在的语文教学所追求的。
吴秀君 发表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师:我们学习了《沉香救母》(一),能用上几个词语概括一下你了解到的沉香吗?
生:孝顺
生:武艺高强
生:勇敢
师:现在来读一读沉香救母(二),想一想还可以补充上哪些词语来概括沉香。
生:坚强
生:不怕艰险
生:救母心切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再来读一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生:读书勾画。
师:能来汇报一下吗?
生:我觉得课文第二段都是写沉香坚强、不怕艰险的。
师:投影第二段。如果读出沉香的不畏艰险,我们应该注意强调哪些词语呢?
生:多少座、多少道、一个个、一道道……
师:同学们找的是表示数量多的词,有没有具体写动作的词呢?
生:翻、跨、采、捧、磨、划
师: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和表示数量的词之间有关系吗?我们读读看,现在我们师生合作,你们读前两句,老师读第三句。
师:(读时做了改动)脚上磨出了一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生:老师,你读错了,应该是一个个、一道道,你读成了一个、一道了。
师:这样改动一下,不是更简炼了吗?你们自己读读看。
生:这样改动不行,一道血痕,太少了。我们有时玩的时候,也划破过一道血痕,我们都没有哭,沉香只划了一道血痕,不能看出坚强。
生: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表示动作的词语,也说明那不是一道血痕。
生:第一句话说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跨过了多少道深涧。“多少座、多少道”说明沉香经过的高山和深涧特别多,那自然不是一个血泡和一道血痕。
师:从一个个、一道道你们到底知道了什么?
生:沉香救母时经历的苦难多。
师:这样一说,这些词真的不能改动了,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该怎么办呢?现在我们再来试一试。
教后反思:
这是第二课时开始的教学片断,打破了原来了预设,因为孩子们从课文的内容入手,对沉香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险感兴趣,所以因势利导,利用教师误读调动了学生对重点词语内涵的挖掘,体会到了重点词语表达的效果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领会了词语的理解要上下文联系,要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
有关《沉香救母》的拓展阅读
沉香和父亲刘彦昌生活在一个小镇上。一日,沉香忽然发现自己身上具有“法力”,能够穿墙而过。沉香的法力引来了二郎神和哮天犬。刘彦昌不得已将真情全部告诉了沉香。原来当年母亲三圣母违反了天条和父亲结合,现在已不知去向,而破坏这个婚姻的正是他舅舅二郎神。
沉香决心救母,他偷偷地离开家,不想却被二郎神捉了去。紧急关头,百花仙子闻讯赶到。她威胁二郎神,如果不放了沉香,就将他暗恋嫦娥之事公之于众。二郎神只好退去。
在二郎神的威逼之下,牛魔王掳走了百花仙子。沉香巧遇小狐狸精小玉,二人天真无邪,互比“法力”。哮天犬追踪而至,沉香和小玉一起拼命奔逃,路上遇到了小玉的姥姥——
一只千年老狐狸精。老狐狸精一眼认出了沉香手中的宝莲灯是一件宝贝,于是救了沉香。老狐狸精告诉小玉,孙悟空就是当年害死她爹娘的人,要报仇,就必须练成劈天神掌。她同意让小玉跟沉香一起去找沉香的母亲。
寻母路上,小玉跟沉香又遇到东海龙王的八太子和从小与沉香指腹为婚的富家小姐丁香,四人结伴而行。王母娘娘得知沉香之事大怒,在她的蛊惑下,玉帝决定将沉香捉拿归案。三圣母把宝莲灯的口诀告诉了沉香,但要他记住,宝莲灯必须依靠仁慈的力量才能驾驭。宝莲灯帮沉香打败了二郎神。老狐狸精要小玉去偷宝莲灯的灯芯,并以沉香的命来相威胁,小玉迫不得已盗出宝莲灯灯芯。老狐狸精被梅山兄弟一枪戳死,临终前,姥姥将灯芯强塞入小玉口中。
为了沉香,东海小龙女被二郎神一枪刺中宝莲灯也被二郎神抢去。沉香决意拜孙悟空为师,但孙悟空已经答应了玉帝不收沉香为徒。孙悟空变成一个和沉香差不多大的孩子唠叨,指点沉香学法术和自己比试,又把沉香带到离恨天兜率宫,让他去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于是沉香的法力大大增长,武功突飞猛进。
小玉练功练得走火入魔,被哮天犬捉住。沉香和丁香成亲,却又念念不忘小玉。丁香失望之极,跳崖自杀……沉香破除了牛魔王父子布下的阵,救下关在摩云岭上的百花仙子,但王母娘娘仍然不放三圣母。深爱沉香的小玉赶来救助,被天王刺中负伤。二郎神藏起小玉,用真气帮小玉维持了生命,并使她练成了劈天神掌。二郎神又用宝莲灯制服了孙悟空,将他变成一个小猴子,骗沉香放弃了神的法力。
衣衫褴褛的沉香回到家中。他心灰意冷,放弃了救母的想法。刘彦昌带沉香来到他曾经学艺的地方。刘彦昌告诉儿子,只要有恒心,没有办不到的事情。沉香醒悟过来,重新开始练功。
三年过去了,沉香重新练就了武功。沉香救出孙悟空,决定设计从二郎神手中把宝莲灯盗过来。为了争夺宝莲灯,他们打上了灵霄宝殿。沉香提出要修改天条,否则决不退兵。最后观音菩萨表示:若沉香能将三圣母从华山救出,陛下和娘娘就可赦免三圣母、修改天规。她让沉香首先去找开天神斧。沉香和八太子等人来到昆仑山,闯过冰神、权神和死神三关,他们终于见到神斧……
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读《沉香救母》 篇15
沉香救母(二)教学案例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二、三、四节,明白沉香在救母过程中吃了许多苦,感悟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沉香所受的许多苦,及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准备:
黑板上简笔画崇山峻岭、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
我们把勇敢的沉香请出来,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合作探究,感悟学习
(一)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现在,就让我们也跟着沉香一起走上他的救母之路吧。
1.自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张开想象的翅膀。
3.集体讨论,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饿了的沉香……;渴了的沉香……)
板书:饿了……
渴了…….
4.师:那累了……摔倒了……呢?还可能吃什么苦呢?板书:苦
5.沉香为救母亲,一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能不能把“多少座”、“多少道”换成“几座”、“几道”?把“一个个”、“一道道”换成“一个”、“一道”呢?为什么不能?(师总结:小小的沉香承受的苦实在太多了!)板书:太
6.为了救母亲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看着这位勇士,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
7.谁能怀着对沉香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一段呢?(指名)
8.师生评价。
(二)1.大声朗读第三小节,想想沉香为什么能得到仙人的帮助?
(勇敢、孝心、对妈妈的爱感动了仙人)板书:爱
2.师引读。
(三)1.和同桌读第四小节
2.那么多年没见妈妈了,见到了妈妈,沉香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哪组能边读边演这个场景?
3.生读,师评。
4.想象一下,他们见到了会说些什么呢?给这个动人的画面配配对话吧!
(四人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评价。
6.老师也被这画面感染了,我想通过朗读来表达我此时的激动,行吗?(师范读第四小节。)
7.生齐读。
三、总结提升
沉香救母的故事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那这个故事留给各位小朋友一些什么呢?
四、课外作业:
1.链接生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实践探索:收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五、板书设计:
饿了……
渴了……
(太) 苦 累了…… 爱
摔倒了……
……
三段连读 感悟孝顺
师:我们刚刚读了第二段,体会到了沉香的勇敢无畏,那么是什么力量使沉香不畏艰险的呢?读读其它的自然段,再找一找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生:读文。
生:因为沉香有孝心,我是从第三段里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这句话知道的。
生:我从第一段里“救母心切”这个词知道沉香是个孝顺的孩子。
生:从第四段里“日思夜想”和“受苦多年”两个词语也能看出沉香对母亲的孝顺。
师:你读一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请仔细观察第一幅图,要注意小沉香的动作和神态。
师:谁能说一说小沉香是怎样拜别师傅的,老师很愿意与你合作。
生:(一揖扫地)师傅,我要离开你了?
师:为什么?
生:我要去救我的母亲。
师:我们离华山太远了,你怎么去啊?
生:师傅,这些困难都算不了什么,我要赶紧救出我的母亲。
生:我的母亲还压在华山脚下受苦呢?
生:我的母亲被压在华山下面已经15年了,我真的想要马上见到她。
师:徒儿,路上你要小心啊!
生:谢谢师傅,师傅再见!
师:小沉香刻苦习武,就是为了早一天见到自己的母亲,他无时不刻不在思念自己的母亲,现在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华山脚下,他能不激动万分吗?我们现在男女生赛读,再现当时的场面吧!
教后反思:
本课彰显的是沉香的孝顺。在学生对沉香经历的艰险有了深入的领悟之后,三段连读,继续抓住重点词语,寻找他战胜艰险的动力之源。并对“拜别师傅”的场面做了情境创设,自然地理解了“救母心切”,为第四段的赛读和“母子相见”的对话奠定了基础。
★ 主备人表格式教案:
授课:语文 年级:二年 设计人:王德卿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沉香救母》(二)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这一篇课文叙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奔向华山,他一心救母的诚意感动了仙人,获得了赠斧之助,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母亲。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救母经过展开故事情节:拜别师傅,奔向华山;历经艰险,一往直前;感动仙人,得到帮助;劈开大山,救出母亲。故事环环相生,衔接紧凑。
学习者分析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回忆《母亲的恩情》、《陈毅探母》等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然后要求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正音,通过朗读回答提出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刀”。学会用“帮助”造句。
2. 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解决措施:预习与课堂引导相结合,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解决措施: 创设情境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样解救母亲的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学生回答问题。
2、学生读题
5
复习导入,联系上篇文章引出下面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救母 血痕 在乎 诚心 打败 凶恶 激动
浑身 巨响 怀抱 师傅 跨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 ”读翘舌音 /“奔 痕”读前鼻音 /“捧 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 ,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完后把生字画出来。
.2、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定的方式(分段读,分角色读等。)
.3、师生评议
20
让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在朗读中初步理解课文,读准字音,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激:中间上面的“白”,下面的“方”写得紧些,左中右依次放开宽度。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1、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给生字找的朋友最多。
2、尝试在书上描红。
3、交流: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三个字?
10
自主学习生字,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打败 凶恶 诚心 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
1、组词
2、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6
二、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1、教学第1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3)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4)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一个个 一道道)
3、教学第3自然段
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2)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3)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说说词意
3、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
4、自读
5、体会这两句话的意思有感情地读读
6、说出类似的量词。
7、齐读第2自然段
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读第4自然段
(1)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2)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17
.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默读课文,记故事
看图说故事
同座练习复述
练习说话。
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12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课文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沉香救母(二)
奔向华山 不畏艰险
孝心感动仙人
仙人送斧 劈山救母
清晰 明了
见博客“回复”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