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
2.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导入
二.课本剧表演(熟悉情节,为人物分析作铺垫)。
三.分析鉴赏人物性格。
(一)抑
1.这真是一段让人唏嘘感慨的故事。刚才玛蒂尔德一行给我们表演了《项链》的哪些情节?
2.造成玛蒂尔德性格大转变的是哪个情节?
3.我们知道,情节是性格的历史。情节的剧变带来了玛蒂尔德性格的剧变。哪些段落集中表现了玛蒂尔德性格的大转变?
请大家齐读第三和第四段。(读完后)这两段文字中哪一个词语反复出现?
4.“梦想”可不可以换成 “理想”?它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思想性格?
5.性格与情节有什么关系?
(因为爱慕虚荣,怕在舞会上显得寒酸,所以去借项链;因为在舞会上出尽风头,虚荣心冲昏了头脑,所以丢项链;赔项链是虚荣心对她的惩罚;十年辛酸之后才发现为之辛苦为之忙碌的竟然是一挂假项链,这又是虚荣心对她的重重一击。)
6.爱慕虚荣是玛蒂尔德的基本性格之一,也是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因。作者在情节的起伏变化中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二)扬
7.那么主人公在以后的情节发展中,除了虚芝心外,还有没有表现出别的性格特征?(特别是有无值得我们称颂的?)请同学们看课文p207——209。
(勤劳坚强.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有借有还.热爱生活.纯洁高尚等)
(三)合
8.这样看来,玛蒂尔德身上还是具有一些可贵的品质。虽然开始时她追求荣华,虚荣心强,成天陷于幻想中,不能自拔。但在丢了项链之后,她懂得了做人的尊严和责任,敢于抛弃旧观念,自力更生,努力靠双手还债,仍是具有闪光点的。况且,像参加舞会之类的事,本来就应该穿好一些。因为,你自己注意礼仪,打扮漂亮,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礼貌,也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我可以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那么对于这种做法,单用一个虚荣心来解释,未免不太恰当。
虚荣心有时也是一种自尊心,上进心。
四.教师小结人物形象:
玛蒂尔德是一个的复杂文学人物形象都。玛蒂尔德有爱慕虚荣的一面,但也有可爱的一面,作者对她有批判也有同情。玛蒂尔德丢掉项链后,由爱慕虚荣走向生活实际,由顾影自怜走向自尊自强,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成熟起来,又透露了作者对她的赞扬。小说从前面的批判到后面的褒扬,从侧面歌颂了人性美。丢失项链是一根导火线,点燃了玛蒂尔德内心深处一种朴实无华的东西。当然,作者更多的是通过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抨击当时那个爱慕虚荣的社会,那个处处有着虚假的时代,这给人以无限启迪与深思。
五.拓展与创造
用诗词或对联给人物画像是中国古典小说常用的一种写法。
我这里有一描写人物的词,我们读读,能看出它写的是谁吗?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