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2024-01-02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准备:学生利用教材附页制作圆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二、新课

  出示圆锥实物图,并从实物图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师:像这样的形状叫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着圆锥看一看,摸一摸,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圆锥有多少条高?为什么?(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数时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直角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小结:谁能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篇2

  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解法: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归一法解答;二是把比转化成分数,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教材展示的是第二种解法,通过例2、例3展示了详细的解题思路。例2是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两部分的问题。例3教学是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

  3.掌握解题关键: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掌握怎样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比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

  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2.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1)妈妈有10块糖,平均分给哥哥和弟弟。每人可以得到几块糖?(每人可分到5块糖。)

  提问:妈妈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2)如果妈妈分给弟弟6块,分给哥哥4块,弟弟和哥哥糖数的比是多少?(弟弟和哥哥糖数的比是3∶2。)

  提问: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并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好,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分配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讲解例2。

  例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