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2022-12-05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第87页例1、例2,88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教科书第87页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x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教科书第87页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 +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2

  一、 教学内容:

  1、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需要40分钟。

  2、 本课时是本册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3、 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标准》第二学段中明确规定“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由于负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感悟0的内涵。

  2、 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 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之以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感悟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三、 学习者特征:

  通过平时的观察,本班学生知识面广、喜爱观察、能够主动的查找资料进行学习。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乐于思考,学习热情高。学生已经认识并掌握了整数、小数、分数的相关知识,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他们也能列举出一些,只是还不能用数学中的相关知识来解释。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可以理解意义、加以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兴趣。了解负数的产生,谈感受,能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 教学策略:

  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之上运用记忆、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感悟正负数的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应用加深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在挑战中增加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 教学资源:

  温度计(自制教具)、不同颜色数字卡片、带有习题的练习卡、多媒体资源等。

  六、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反话》

  师:我说上半句,你们说下半句,但说出的意思要与老师的相反。(学生自由说)                                                                                                                                                                                   1、同学们走进教室(同学们走出教室);

  2、向上看(向下看)

  3、向前走100米(向后走100米)

  师:生活中有许多这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上半句,其他同学说下半句。(自由说,抢答。)

  4、 导入:

  师:某一商店新进一批水果,第一天盈利500元,第二天不赔不挣,第三天亏了100元。你能用数学知识来表示吗?(让学生先讨论再回答)(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先拿温度来研究一下负数的知识。

  ( 二)深入探究

  1、 报天气预报。(出示天气预报的片头,师报天气预报。)

  某日黑龙江的最高温度是零下13摄氏度;北京最高温度是0摄氏度;海南最高温度是零上20摄氏度。(由学生讨论在数学上应该怎样表示。)

  (1) 师问:为什么用“—13℃”来表示?(生答)师讲解:这里面的“—13℃”应读作“负十三摄氏度”;“+20℃”读作“正二十摄氏度”也可写成“20℃”。

  (2) 师追问:这里面的0℃表示的是什么?(生介绍为结冰点,也是分界线。)

  2、 用温度计。(出示温度计教具,表示水银部分可动。)

  (1) 由学生介绍温度计的组成及使用。

  (2) 师:以谁为分界线?(0℃)

  (3) 表示温度:师拨动,生举数卡。错的说一下表示的意义;再由对的说一说,帮助错的找出错误所在。(同一温度卡片颜色一样)

  (4) 同座互说并用正负数表示出来。(每人说两个)

  3、 举例。

  (1)师:除了温度,生活中还有哪些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学生举例,并说一说所表示的数的读法。)

  (2)举正负数,师板书。 

  师问:正负数能举完吗?(生:不能。)应怎样表示?(生:用省略号。)谁能将它们分类?说一说理由。分正确后,师问零为什么不加入?(总结正负数与零的关系)

  4、 谈感受。

  出示负数产生的解说。生谈一谈感受,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 考一考。(练习卡)

  1、 读数。

  —3/8;+2.05;—9.3;35;+1008;—999;

  2、用正负数表示

  如果节约30吨水记作+30吨,那么浪费50吨水记作(   )吨。

  把水平面看作0米,船桅杆在水平面上6米记作(  )米,潜水员在水下4米记作(   )米。

  3、出示海拔对比图。

  =%d6%e9%c4%c2%c0%ca%c2%ea%b7%e5%d3%eb%cd%c2%c2%b3%b7%ac%c5%e8%b5%d8%ba%a3%b0%ce%b6%d4%b1%c8%cd%bc&in=17578&cl=2&lm=-1&pn=1&rn=1&di=16617689205&ln=448&fr=ala0&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74&-1

  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那么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  )米。师:海拔高度怎样确定呢?(讲解以海平面高度为分界点。)那么:海平面的高度应记作……?(0米。)

  4、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

  师请两生分别扮演刘翔和风,上台表演运动过程,让学生体验逆风的意思。

  追问:如果当时风速度是+0.4米,又会怎样?

  (四)总结

  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师:看来生活中处处都有负数,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

  1、记录本周六、日两天早、中、晚本地的温度。

  2、查找相关资料,你对负数还能有哪些理解。

  七、评价

  学生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内容掌握情况

  学习态度

  与他人合作

  个人表现

  八、总结与反思

  认识负数是小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新数。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个游戏说《反话》让学生先进入情境,在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反的量,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负数,调动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积极性。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实例,学生自主探究出表示法来引出课题。勇表示温度来讲解复数的读法,在选取不同的形式进行练习巩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表示与举例中感悟正负数与零的关系,解决重难点问题。了解史料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不同情境中出现的习题加以应用,更能体会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动手与应用相联系,设计了课后作业,也为后面的学习打好伏笔,培养学生提前获取知识的好习惯。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同学们,你们对情境中的内容一定相当熟悉吧?你能给大家讲讲“哈尔滨零下6至3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教科书第87页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x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教科书第87页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 +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

  (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习。

  1、展示一

  (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 ),后退10m记作( )。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 ),下降50m记作( )。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向西行50m记作( )。

  要求: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

  3、展示二

  (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 98, -1000, -13, 34, -34。

  负数 正数

  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 ) 。

  (2)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不答题得0分。已知一班答对1题,二班答错1题,三班对、错各1题,请写出这3个班的得分情况。

  一班( )分 二班( )分 三班( )分

  三、提高练习。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记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记作( ),-45m表示( )。

  2、如果支出180元记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 ),-200元表示( )。

  3、如果逆时针旋转28°记作+28°,那么顺时针旋转16°记作( ),+16°表示( )。

  (二)做一做

  1、同学们利用休息日帮助果农采摘苹果,从4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分别放成4堆。果农王大伯估计每棵树可产苹果100kg,同学们以此估计数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1)这4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这4堆苹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与王大伯的估计数比较,结果用正、负数表示。

  2、一个小组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身高。

  (3)上表中与平均身高相差为0cm,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正数,表示(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负数,表示( )。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游戏:《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们说出一句和它意思相反的话。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哈尔滨零下6摄氏度至3摄氏度。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吗?

  学生思考后反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123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左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课件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课本第124页上图的右部分,数字前没有符号)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教师小结: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巩固练习:课本第124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它们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交流、讨论。

  指出:因为+8844.43米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 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不写吗?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课堂活动:1、2题。

  ①读一读,议一议。

  学生齐读,巩固负数的读法。

  ②根据题中的信息,说一说三个班的答题情况。

  学生讨论交流,并说出理由。

  2.练习二十五:1、3题。

  独立练习,反馈交流。

  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