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在两座大城市间,人们要修一条路。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在这里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棵高尚的心。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的方式基本解决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写树词语,出示课题,介绍橡树
1、先读班级“好词花园”中有关树的好词语:参天大树 郁郁葱葱 枝繁叶茂 鸟语花香 绿意盎然 生机勃勃 天然氧吧 绿色卫兵
2、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读了这个题目,跳入你脑中的问题是什么?
出示橡树图。这就是橡树,你有什么话想说?
老师从网上查了有关橡树的资料,相信你会对它有更多的了解。
橡树知识:橡树是一种主干明显而高大的落叶乔木。花是黄褐色的。果实长圆形,有厚厚的壁,叫橡栗,富含淀粉,是松鼠爱吃的食物。从树中提炼的甜味剂是制口香糖的重要原料。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提炼主要问题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你不太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上划上──?读后可以同桌交流问题和你读后的感受。
2、学生学情预测:
⑴ 词语问题:
批示:用角色扮演法朗读法来理解。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所谓词不离句。批准表示。
楔子:直观教学法,出示楔子。
沥青:柏油马路
⑵ 句子问题: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什么沉重地叹着气?
人们为了保树,用了什么方法?
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这条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3、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切入到主要问题。
三、抓重点句,研读课文,补充空白,培养想象能力
主问题:
1、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请你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可以有选择地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答案。
2、分支问题:
⑴ 这条路后来修成了一条怎样的路? 如果你读懂了,请你用图画出来。
过渡:为了一棵树,多修了路,多花了钱,多花了劳力,何必呢?把树砍了吧?
⑵ 为什么不可以?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自己练习,然后再指名朗读。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去体味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好吗?
诗歌:一棵橡树
一棵树,一个绿色的生命。叶儿是可爱的精灵,在阳光中摇着闪亮的光环。
一棵树,一个会唱歌的童话。枝条是神奇的琴键,鸟儿一边弹奏一边歌唱。
朵朵黄花,是可爱的铃铛,摇响四季的欢乐。
……
3、语言训练:
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吗?
4、补充空白:
看到这样一棵树,谁都会为修路还是保树而左右为难。请你细细体味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想一想,他们心中在想些什么。
过渡:是啊,每一个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人,都会抛弃砍伐她的念头。工程师不肯,工人们也不肯。最后他们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读句子,所以,这条路最后修成什么样子?
它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所以工程师可以如释重负地说: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上级领导不会责怪我们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也不会责怪我们了。这里的谁包括哪些人?
过渡句:我们为路高兴,我们为树高兴。人修了路,路让了树,树又把清新的空气带给我们,把绿色奉献给我们,把甜蜜的果实和黄色的花朵奉献给我们,它又养育了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卷啊。如果你行驶在这条宽阔的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你还可以怎样赞叹?
四、自主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同学们,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了。我们渴望着绿色,呼唤着绿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大地增添绿,做一个护绿的小使者吧。如果让你给自己布置作业,你会布置什么作业呢?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和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理解 “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 课前查找资料,准备幻灯片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预习生字词
学生准备
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试着朗读全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创设情境:一群筑路工人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讲述的一个故事,人们为此感动。你们想听吗?谁给大家介绍一下苏霍姆林斯基?学生介绍作者。
那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路旁的橡树(板书:路旁的橡树)谁来知道橡树?学生介绍橡树:橡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树皮和壳都可以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
二、 学习词语,梳理结构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
3、指名读课文,纠错。
4、指名领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多找几名学生说。
三、再读课文,质疑而学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如;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完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都不说话,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2、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3、作业: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进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指名说。
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指导阅读,解决问题。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筑路----连接起两个城市
(2)学习2、3自然段,指名读。工人们为什么停下来,找出有关句子读出来。课件出示橡树图片。
板书:停下来--一棵高高的橡树
有关橡树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3)那么看到这样一棵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学习第4、5、6自然段。指导朗读,找出有关句子,朗读的语气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显出工程师的无奈和工人们的担心、沉重。(课件出示朗读片段)
板书: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4)工程师是怎么做的,学习7、8自然段。齐读。
板书:马蹄形--两全其美的办法
(5)指导阅读第9自然段。
默读。
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生: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板书:都赞叹--有一颗高尚的心。
三、总结升华,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1、你从筑路人的做法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课件出示作业)
1、结合生活实际,争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
板书设计
8 路旁的橡树
筑 路----连接起两个城市
停下来----一棵高高的橡树
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马蹄形----两全其美的办法
都赞叹----有一颗高尚的心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最近我讲授的两节语文课,由于和学生不太熟悉,效果不是很好,同时也发现学生的朗读很好,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整体不错,由于我讲课的节奏有些快,学生一下子不能接受,组织课堂听课效果不佳。因为语文注重的是朗读,在这节课中,我着重从朗读出发,自由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领读,反复读,在读中感悟筑路人高尚的心,在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解决词语中,我以为没有什么不容易理解,结果在课堂中有个男生提出 “沥青”、“排水管”、“楔子”是什么时,我当时愣了一下。“楔子”课前我查了是指“木钉子”,没有准备“沥青”、“排水管”之类的知识,幸好有个学生发言说“沥青”就是我们每天上学在公路上看到铺的黑色的东西,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来,比我照参考书说的还容易理解。“排水管”我就根据生活中实际排水用的管子,有铁制和塑料制品和大家简单解释一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不多,回答如保护橡树,保护植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比较空洞,也许与平时接触观察有关,对环境保护理解不够深刻,认识不高。但是,以后如果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植树,给花浇水等,就是有效果了。总之,都应该记住一句耳熟能详标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出示)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3)其他同学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的方式基本解决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读写树词语,出示课题,介绍橡树
1、先读班级“好词花园”中有关树的好词语: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天然氧吧绿色卫兵
2、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读了这个题目,跳入你脑中的问题是什么?
出示橡树图。这就是橡树,你有什么话想说?
老师从网上查了有关橡树的资料,相信你会对它有更多的了解。
橡树知识:橡树是一种主干明显而高大的落叶乔木。花是黄褐色的。果实长圆形,有厚厚的壁,叫橡栗,富含淀粉,是松鼠爱吃的食物。从树中提炼的甜味剂是制口香糖的重要原料。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提炼主要问题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你不太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上划上──?读后可以同桌交流问题和你读后的感受。
2、学生学情预测
⑴词语问题
批示:用角色扮演法朗读法来理解。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所谓词不离句。批准表示。
楔子:直观教学法,出示楔子。
沥青:柏油马路
⑵句子问题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什么沉重地叹着气?
人们为了保树,用了什么方法?
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这条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3、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切入到主要问题。
三、抓重点句,研读课文,补充空白,培养想象能力
主问题
1、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请你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可以有选择地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答案。
2、分支问题
⑴这条路后来修成了一条怎样的路?如果你读懂了,请你用图画出来。
过渡:为了一棵树,多修了路,多花了钱,多花了劳力,何必呢?把树砍了吧?
⑵为什么不可以?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自己练习,然后再指名朗读。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去体味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好吗?
诗歌:一棵橡树
一棵树,一个绿色的生命。叶儿是可爱的精灵,在阳光中摇着闪亮的光环。
一棵树,一个会唱歌的童话。枝条是神奇的琴键,鸟儿一边弹奏一边歌唱。
朵朵黄花,是可爱的铃铛,摇响四季的欢乐。
3、语言训练
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吗?
4、补充空白
看到这样一棵树,谁都会为修路还是保树而左右为难。请你细细体味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想一想,他们心中在想些什么。
过渡:是啊,每一个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人,都会抛弃砍伐她的念头。工程师不肯,工人们也不肯。最后他们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读句子,所以,这条路最后修成什么样子?
它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所以工程师可以如释重负地说: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上级领导不会责怪我们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也不会责怪我们了。这里的谁包括哪些人?
过渡句:我们为路高兴,我们为树高兴。人修了路,路让了树,树又把清新的空气带给我们,把绿色奉献给我们,把甜蜜的果实和黄色的花朵奉献给我们,它又养育了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卷啊。如果你行驶在这条宽阔的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你还可以怎样赞叹?
四、自主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同学们,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了。我们渴望着绿色,呼唤着绿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大地增添绿,做一个护绿的小使者吧。如果让你给自己布置作业,你会布置什么作业呢?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5
设计理念:这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选学课文。在设计时,充分发挥学生的预习作用,抓住重点段落4-7自然段,感受工人们保护环境的爱心。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主要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课文最后一段;
2、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工人、工程师做出决定的困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
荷叶像一个个绿色的大圆盘。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2、学生读句子,说说句子特点。
3、出示句子:
a、路旁的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像
b、公路笔直得像 延伸到南方。
4、学生完成句子。
5、师导入:这是怎样的树?怎样的路?因为路和树又有了怎样的故事呢?6、6、揭题,生读题。
7、读课题,学习“橡”。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阅读:出示阅读要求: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人们怎样评价这件事?
你自己是怎么评价这件事的?
2、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3、对读课文中出现的错误读音进行校正,并出示生字词,学生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4、交流:出示:
课文讲了在南北两座城市之间准备 。在修路时,工人们发现在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 。后来,工程师和工人们决定让公路在这个地方 。
学生根据填空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归纳。
师导:工程师他们这样的做法,人们是怎么评价的呢?请从文中找到这句话,用“——”划出。
1、交流人们的评价,板书:高尚的心
2、说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三、研读课文:
1、找找文中写工人或工程师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找到句子后同桌可以交流。
2、学生找画。
3、交流:
预设:
出示: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⑴、学生读句子
⑵、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⑶、引导学生理解“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以及“沉默不语”这些语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⑷、学生练笔:工程师想:
工人们想:
⑸、分角色读这段话。
出示: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⑴、学生读句子。
⑵、说说自己的理解。
⑶、师导语:这样的决定,最终有了怎样的结果?
⑷、学生读句子
⑸、重点朗读好“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四、拓展延伸:
1、说说你对工人们的看法
2、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一类的例子
3、师介绍有关这条铁路的趣事以及作者
五、感情升华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结。
六、板书:
路旁的橡树
工人们 工程师
高尚的心
沉默不语 什么话也没说
“橡树不可以砍。” “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爱护植物
保护环境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如果在修一条路时,前面遇到一棵树,你打算怎样办?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路旁的橡树》。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②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讲的是什么?
③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反复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一说:每段讲的是什么?
理解宽阔、平坦、沉重、不约而同、赞叹等词语。
2.置疑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
1.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2.大家讨论、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在选择是保树,还是砍树修路时,筑路人毅然选择了保树,宁可多费力气,多花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工人高尚的心。
3、德育: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表现出的高尚的心。
【教学准备】
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我们在刚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乱砍滥伐的村民,最终被大自然惩罚的事,同学们还记得吗?可是在有的地方,人们却不是那样做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个关于树木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板书题目)。
2、揭示课题:以“路旁的橡树”为题,点明了课文的内容与“路”和“橡树”有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认读下列词语。
橡树 延伸 挺拔 楔子
沥青 马蹄形 高尚
3、指名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 交流第一个问题: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⑵ 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子的?(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⑴ 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⑵ 工程师最终想出解决方案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4、读第八、九自然段。
⑴ “只在一个地方”指的是哪里?
⑵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⑶ 为什么人么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⑷ 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的橡树和这马蹄形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先让学生练说,再指名说。)
5、总结:
① 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③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爱树护树,争当环保小卫士,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橡树 延伸 挺拔 楔子 沥青 马蹄形 高尚
五、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起因将修一条宽阔、平坦而笔直的公路 发现橡树 改变计划热爱自然高尚的心 保护橡树 结果一处弯曲却受到了人们的赞美。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平坦、灌木、延伸、楔子”等词语。
3.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要赞扬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板书:路旁的橡树。
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这棵橡树什么样?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写这棵橡树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是谁?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等等。)
2.听老师简单介绍作者的情况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四十多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且影响极大的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当农村小学教师,二十五岁起担任一个农村中学的校长,直到五十二岁逝世,始终没有脱离学校的实际工作。在并不算长的.一生中,这位有心人立志改革教育,潜心科学研究,写出了四十多本书和六百多篇论文,理论上自成体系。
过渡: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写了《路旁的橡树》,内容是什么呢?
二、打开书,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字、词义查字典。
理解词语仅供参考。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未来:现在以后的时间;将来的光景。
延伸:延长;伸展。
哨兵:执行警戒任务的士兵的统称。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楔子:插在木器缝里的木片,这里指可以打进地里的木片。
责备:批评指责。
沥青: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成胶状,有天然产物,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做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三、默读课文,思考。
1.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人们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句子用“--”画下来。
四、小组学习,交流上述两个问题,同学间互相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五、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1、因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看到了路旁那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都产生了怜爱之心,他们认为这棵橡树非同一般,应该受到保护。于是他们修改了筑路计划,既要修路,又要保住这棵可爱的橡树,因此本应该是一条笔直阔阔的大路,中间却出现了一个马蹄形。从这点可以看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2、坐车过往这里的人根据弯曲的路及路边的树,都能判断出筑路人为了保护这棵树而使道路弯曲,他们体会到了筑路人为树让路的一颗高尚的心。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语言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4、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在品质,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高尚的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内心,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都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橡树”和文中生词的含义。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五、总结延伸: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遍。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生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要求准确)
师:首先,我们来比谁课文中的字音读的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帮助,2分钟后教师检测。
1、自由读。
师:现在我们的比赛开始。(要求: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字音准确。听的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2、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更正,师板书。
xiē
楔子
3、集体认读所板书内容。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
师:“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课文读得最流利。
1、自由读(2分钟)
2、指名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请看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沉默不语?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又为什么叹气?(7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后教
师:好,时间到,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指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多叫几个同学回答,只要意思对即可。)
1、工程师沉默不语是因为他注意到了那颗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沉默不语。工人不想砍掉这棵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2、工程师叹气是因为为了保护橡树,再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叹气表明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课文学完啦,那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意思对即可。)
师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作出了很大努力,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为保护环境而尽自己的努力。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维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维护环境做出自身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考虑: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彤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考虑题:
⑴ 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 交流看法:
① 小组内交流。
② 全班交流:要尊重同学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③ 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谋而合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④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⑤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溢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缄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方法维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持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繁重地叹着气。“工程师持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方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维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保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维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誊写练习(任选一题)
1、誊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誊写下面词词:
宽阔 平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繁重 赞叹 高尚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3
课题: 8*、路旁的橡树 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教学准备:有关课文的插图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一、 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提示:²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根据提示自学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二、 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1、指导朗读2、 交流思考题² 交流看法 ² 引导交流: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² 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自由认读指名朗读课文 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的想法 交流学习,体会感情 三、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练习朗读 四、 抄写练习² 抄写喜欢的一句话抄写词语完成练习积累语言 板书: 8*、路旁的橡树 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大家沉默——深恐伤害橡树 高尚的心想好办法——绕开橡树修路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4
教材简说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目标
⒈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⒊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⒉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⒉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⒊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
⒈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⒉理解词语。
延伸 挺拔 沉重 责备 高尚 沉默不语
⒊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自读思考
⒈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⒉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简述: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概括: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遇到一棵挺立的橡树,他们和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⒊理清层次
第一段(1):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段 (2~7):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段(8、9):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五、作业布置
摘录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指导阅读
⒈自读课文,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⑴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⑵通过理解重点语句交流感悟
①“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原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工程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表明他在此时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同样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工人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还不是很清楚,于是工程师沉默不语;工人们不想砍掉这棵橡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③“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一个“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那么,工程师是为什么叹气呢?(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因此,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表明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④“‘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工程师的话是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
⑤“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工程师的行动给了工人们一个最好的答复,也使整个事件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表明了工程师在解决问题之后的一种轻松心态。)
⑥“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设置的。)
⑦“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因此,他们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高尚的心”则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的、也是最好的评价。)
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三、练读质疑
⒈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朗读指导见教师用书)
⒉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四、总结全文
⒈师: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
⒉中心:《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教育我们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五、板书设计
粗壮 工 人
橡树 结实 工程师
挺拔 爱 护
六、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人们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附:参考资料
⒈橡树 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树皮和壳斗可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
⒉灌木 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较矮小,近地面处枝干丛生。例如紫荆、木槿、迎春、海桐等。
⒊工程师 技术干部的职务名称之一。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专门技术任务的设计、施工工作的专门人员。
⒋排水管 排除雨水和各种废水的管道。
沥青 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或棕黑色,呈胶状,有天然产的,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作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⒌词语
延 伸—延长,伸展。
挺 拔—直立而高耸。
挺 立—直立。
沉 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 备—批评指责。
高 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宽 阔—①宽;阔。②(心胸、见识等)开阔,不狭隘。
平 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批 示—①(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表示意见。②批示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