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2023-08-30

《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是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路】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潜心读文,走进课文描写的情景,获得真切的感受。注重学生的自悟,同时又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前苏联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叫苏霍姆林斯基,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引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提问法:人们在做什么事时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样解决的?

  (2)填补法:在修路时,碰到了一棵、的橡树,人们把路修成,为橡树。他们有一颗的心。

  (依次可为:宽阔平坦漂亮粗壮结实挺拔马蹄形让路高尚)

  三、自主阅读,感悟课文

  1.再读课文,提出自己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预设: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2.在小组内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并讨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指导阅读,领会主旨

  1.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就以上画出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

  (1)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预设: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2)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

  3.课件出示句子。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1)句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

  (2)指名朗读这句话,读出舒缓的语调,低沉的语气。

  4.教师朗读第八、九自然段: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5.课件出示第九自然段。

  (1)“不约而同地赞叹”说明什么?

  (2)“高尚的心”又说明什么?

  (3)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6.读了课文后,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说一说。

《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多种方式读、体会重点语句,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一棵高大的橡树)请同学们看着这棵橡树,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2、教师导入:这课橡树坐落在南北方两座大城市间,可是人们打算在此修建一条宽阔、平坦又漂亮的公路(课件出示:公路),这课橡树挡住了去路,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八课,去看看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理解课文

  1、教师边板书边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在本节中应该学会什么呢?请看略读提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略读提示)

  2、出示学习目标:

  ①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我能从筑路工人的行为中受到一些启发。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探讨。

  三、汇报交流,深入探讨

  (一)图文结合了解橡树的特点,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1、(出示图片)课前我们对这棵橡树有了初步的认识,它高大、粗壮、结实那么课文中又有哪些专门描写橡树的语句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⑴生自读文,完成任务。

  ⑵检查汇报,品悟重点语句

  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语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①指名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随即板书)

  ②对比句子:出示“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③这里将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④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⑤仿写练习:我校校门口有一棵松柏,大家能仿照着作者描写橡树的方法来写写这课松柏吗?

  2、这么美的橡树,你喜欢吗?那么文中写道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他们也喜欢这棵树吗?(指名说)

  (二)集体讨论句子,感悟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

  1、指名回答(工程师工人)。

  2、看来大家的回答并不统一,那么我们分别来在文中找找工人和工程师发现橡树后都有什么表现的句子,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和小村庄的人们一样吗?

  1)找学生汇报文中对工人做法的描写(课件出示:“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们也沉默无语。”、“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2)找一生汇报文中对工程师做法的描写(课件相机出示:“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过渡:你们找得可真准啊!我们发现这里的人们对待橡树确实和小村庄的人们不同。那么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①学生自由读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和体会。

  ②汇报:学生叙说理由

  ③师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汇报,让我们体会到了筑路工人们都有一种自觉的保护树木的意识,他们的这种做法也是一种保护环境的行为。如果你也在现场也会这样做吗?这样想吗?那么请你们带着和他们同样的感受再次读读课文第2——7自然段。

  3、面对这样一群筑路工人你想说些什么?

  4、思考:

  1)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

  1、出示橡树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树?

  (枝叶茂密、郁郁葱葱、粗壮……)

  2、是的,这就是一棵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橡树。板书:橡树(橡注音,三拼指导)

  3、简单介绍橡树:橡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叶子比手掌还大,它是世上的开花植物,通常能开出黄色的花朵。果实坚硬,是小松鼠的最爱。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橡树有关的课文。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

  过渡: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文中带拼音的生字(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件什么事。

  2、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分读

  字音:“延”整体认读音节,“尚”后鼻音,“楔”字特别难认,多拼读。

  字形:“延”和“挺”字后半部分区分。

  字义:楔子结合图片理解,保持固定位置,上粗下尖的物体马蹄形结合简笔画理解。

  3、交流大意:(若概括有难度,预设:人们在南北两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的公路,但因为——改变了计划,最后公路——。)

  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原计划要修建一条怎样的路?板书 计划 宽阔平坦漂亮这条路计划中和实际建成的存在着不同。实际建成的是什么样? 板书 实际找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 板书 笔直 弯曲但它却只是一个地方弯曲 板书 只在一个地方

  三、细读文本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橡树的句子。

  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它具备了怎样的特点?

  齐读本句,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作者会把橡树比做哨兵?

  (草原上的哨兵给你怎样的感觉?不怕风吹日晒,笔直挺立有精神,守卫草原有意志)

  橡树和哨兵有共同之处充满生命力,挺拔,粗壮结实经得起考验,经历了风风雨雨依然挺立着)

  哨兵守卫草原为草原放哨,那橡树呢?它守卫着什么?

  朗读指导,读出橡树的生命力

  4、如此一棵高大、结实、挺拔的大树出现在修路工程中,人们又有怎样的反应呢?配合读(4-6自然段)

  工程师: 什么话也没说(没有命令,不知道怎么办,计划不能随意修改) 长久地(内心复杂,可能在想什么) 叹气(应该保护、计划不能修改,如何是好,为难)

  工人:沉默不语意思理解,为什么会沉默不语(不想砍,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等待安排) 沉重叹气(工程师没有答复,担心,心情沉重)

  3、要保护橡树,只有公路绕行,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是笔直的了。工程师无奈。最后问题解决了吗,采用了怎样的办法?引读第7段。

  工程师为什么要在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打进楔子呢?(不影响橡树的成长,让橡树的根部不受到伤害)

  看到这个办法你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保护了树木,为了保护树木而弯曲,甚至影响了美观)

  朗读指导:我们和工程师工人一样,关心着橡树的命运。它被保留下来,大家都松了口气,轻松多了,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读读这个决定。

  4、几年过去了,当坐车过往这条笔直而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的公路时,人们总不约而同地赞叹。

  理解“不约而同”的意思,“不约而同”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做法大家很赞同,认为很好)

  高尚的心是一颗怎样高尚的心呢?(爱护橡树、保护大自然……)

  四、深化总结

  1、如果是你,还会怎样赞叹呢?

  2、现在,这棵挺立在路旁的高高的橡树,成了这条宽阔的公路旁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响,它似乎在说些什么。

  3、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你们在赞叹工程师和工人的同时,自己也被深深地触动,相信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想他们一样保护一草一木,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

  五、板书

  8、 路旁的橡树

  粗壮、结实、挺拔

  计划 实际

  宽阔、平坦、漂亮 -------- 笔直 只在一个地方 弯曲

  改变 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遍。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生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要求准确)

  师:首先,我们来比谁课文中的字音读的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帮助,2分钟后教师检测。

  1、自由读。

  师:现在我们的比赛开始。(要求: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字音准确。听的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2、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更正,师板书。

  xiē

  楔子

  3、集体认读所板书内容。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

  师:“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课文读得最流利。

  1、自由读(2分钟)

  2、指名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请看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沉默不语?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又为什么叹气?(7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后教

  师:好,时间到,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指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多叫几个同学回答,只要意思对即可。)

  1、工程师沉默不语是因为他注意到了那颗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沉默不语。工人不想砍掉这棵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2、工程师叹气是因为为了保护橡树,再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叹气表明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课文学完啦,那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意思对即可。)

  师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作出了很大努力,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为保护环境而尽自己的努力。

《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如果在修一条路时,前面遇到一棵树,你打算怎样办?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路旁的橡树》。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②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讲的是什么?

  ③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反复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一说:每段讲的是什么?

  理解“宽阔、平坦、沉重、不约而同、赞叹”等词语。

  2.置疑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

  1.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2.大家讨论、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在选择是保树,还是砍树修路时,筑路人毅然选择了保树,宁可多费力气,多花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教案点评: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示例二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篇6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1.读课文,想想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体会筑路工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高尚的心。

  导学案

  1.初读课文, 初步感知

  (1)朗读课文,同桌互读正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大体了解课文里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读悟

  自读。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3.交流收获

  集体交流。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

  ①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②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④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c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

  拓展积累

  结合实际,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

  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收集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感人故事。

  课堂检测

  我会填: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     )的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     )的心。”

  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  筑路工人 

  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课文写人们在两座大城市间修一条路时,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理念】

  1、情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语文老师必须是个多情善感的人,用语言、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诗意地栖居。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抛弃一切无效的活动,让他们读、思,让他们交流,使课堂展现生命的灵动。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受生命的力量。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新课教学。

  1、师板书“路”,引导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路。

  2、师现场调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既然生活有这么多路,那想一想,当人们在修筑公路的时候,如果前面遇到了一块巨石或一棵大树,人们通常是怎么做的?

  生根据现实说,师相机引入。板题:8※路旁的.橡树

  二、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在你不会认的字词和不太理解的句子旁边做上记号,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或与同伴交流。

  重点指导以下词语。(小黑板出示)

  延(yán)伸挺拔(bá)楔(xiē)子沥(lì)

  马蹄(tí)形高尚(shàng)不约而同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文思考,然后汇报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不愿砍倒拦在公路延伸处的一棵橡树而更改公路线路的事。

  三、抓住重点研读,体会作者情感。

  1 、师: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橡树,能令工程师和所有工人都做出如此惊人的举动呢?请大家在认真读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多读几次,体会体会工人们舍不得砍树的原因。(师同时引导学生看图,做到图文结合。)

  句子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过渡:既然在工人们眼中、在工程师眼中、在我们所有人的眼中,这都是一颗美丽的橡树,那不如把修筑这条路的计划改了吧?

  生回答理由。读:“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师:既然筑路计划不可以修改,那我们何必为了一颗树伤透脑筋呢?不如把树砍了算了!

  生找出不能砍的理由。读:“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激,助推教学。那把计划改了吧?(生齐:“不行,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那干脆把树砍了吧?(生齐:“不行,橡树也不可以砍。”)

  教师相机板书。引导的速度要越来越快,在如此反复三次中强化学生对重点片断的深度理解。

  3、面对不能更改的筑路计划,面对粗壮挺拔的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情异常沉重,他们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之中,只能深深地叹气。但是,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到底怎么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再找出相关语段读一读。

  生读后汇报。师重点指导“马蹄形”是怎样的形状,从而突出笔直。还可以让学生在黑板板画或在草稿纸上画一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别看一个小小的马蹄形,却巧妙地解决了工程师和工人们所面临的棘手的难题。我们为树高兴!因为人修了路,路让了树,树养育了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完美的画卷啊!如果我们行驶在这条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齐读中心句)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引导学生体会:“高尚的心”到底是怎样的心?

  四、加强读写结合,训练多项技能。

  如果有一天,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得知了这件事,要在橡树旁边立一个碑,你认为可以写些什么内容?请你静静地想一想,认真地写一写。

  五、拓展阅读材料,强化阅读技能。

  引导学生朗诵下面的诗歌,激发想象,推动热爱生命的情感。

  一棵橡树

  一棵树,一个绿色的生命。叶儿是可爱的精灵,在阳光中摇着闪亮的光环。

  一棵树,一个会唱歌的童话。枝条是神奇的琴键,鸟儿一边弹奏一边歌唱。

  朵朵黄花,是小巧的铃铛,摇响四季的欢乐。

  六、布置课外作业,拓展课堂空间。

  1、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或写其他的树吗?试试看。

  2、我们渴望着绿色,呼唤着绿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大地增添绿,做一个护绿的小使者吧。大家可以搜集环保资料,种一棵树,或查找资料把橡树画下来等。

《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篇9

  之一

  唐元菊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的方式基本解决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读写树词语,出示课题,介绍橡树

  1、先读班级“好词花园”中有关树的好词语: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天然氧吧绿色卫兵

  2、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读了这个题目,跳入你脑中的问题是什么?

  出示橡树图。这就是橡树,你有什么话想说?

  老师从网上查了有关橡树的资料,相信你会对它有更多的了解。

  橡树知识:橡树是一种主干明显而高大的落叶乔木。花是黄褐色的。果实长圆形,有厚厚的壁,叫橡栗,富含淀粉,是松鼠爱吃的食物。从树中提炼的甜味剂是制口香糖的重要原料。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提炼主要问题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你不太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上划上──?读后可以同桌交流问题和你读后的感受。

  2、学生学情预测

  ⑴词语问题

  批示:用角色扮演法朗读法来理解。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所谓词不离句。批准表示。

  楔子:直观教学法,出示楔子。

  沥青:柏油马路

  ⑵句子问题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什么沉重地叹着气?

  人们为了保树,用了什么方法?

  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这条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3、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切入到主要问题。

  三、抓重点句,研读课文,补充空白,培养想象能力

  主问题

  1、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请你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可以有选择地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答案。

  2、分支问题

  ⑴这条路后来修成了一条怎样的路?如果你读懂了,请你用图画出来。

  过渡:为了一棵树,多修了路,多花了钱,多花了劳力,何必呢?把树砍了吧?

  ⑵为什么不可以?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自己练习,然后再指名朗读。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去体味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好吗?

  诗歌:一棵橡树

  一棵树,一个绿色的生命。叶儿是可爱的精灵,在阳光中摇着闪亮的光环。

  一棵树,一个会唱歌的童话。枝条是神奇的琴键,鸟儿一边弹奏一边歌唱。

  朵朵黄花,是可爱的铃铛,摇响四季的欢乐。

  3、语言训练

  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吗?

  4、补充空白

  看到这样一棵树,谁都会为修路还是保树而左右为难。请你细细体味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想一想,他们心中在想些什么。

  过渡:是啊,每一个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人,都会抛弃砍伐她的念头。工程师不肯,工人们也不肯。最后他们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读句子,所以,这条路最后修成什么样子?

  它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所以工程师可以如释重负地说: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上级领导不会责怪我们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也不会责怪我们了。这里的谁包括哪些人?

  过渡句:我们为路高兴,我们为树高兴。人修了路,路让了树,树又把清新的空气带给我们,把绿色奉献给我们,把甜蜜的果实和黄色的花朵奉献给我们,它又养育了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卷啊。如果你行驶在这条宽阔的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你还可以怎样赞叹?

  四、自主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同学们,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了。我们渴望着绿色,呼唤着绿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大地增添绿,做一个护绿的小使者吧。如果让你给自己布置作业,你会布置什么作业呢?

《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篇12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中筑路工人的动作神态语言,让学生通过想象,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借助课文语言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欣赏宽阔笔直的公路和高大的橡树,同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

  2、揭示课题。

  3、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然后找一找课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形容公路和橡树的?

  2、交流讨论:

  公路: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形

  橡树:粗壮 结实 挺拔

  随机板书这些词,让学生读一读

  3、默读课文,看看公路与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汇报:

  在修筑一条公路时,延伸过去的地方,遇到一棵高大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树,工程师和工人们经过精心设计,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完成了筑路计划。

  图示了解马蹄形的意思。

  5、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了一棵树而拐了一个弯儿,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6、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看法。

  7、那么过往这里的人又有什么看法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⑴ 指名读句子。

  质疑: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

  ⑵ 这些筑路的人指哪些人?(工程师和工人)

  ⑶ 为什么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让我们来仔细地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在筑这条路时他们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体会一下。

  2、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

  ⑴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课件出示句子,思考:面对这棵阻碍筑路计划的橡树,大家都沉默不语,但是此刻,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正波澜起伏,你们能猜想一下,他们此刻正在想些什么吗?

  ⑵ 让学生想象工程师和工人不同的心理活动,同时体会两个不同叹气的内涵。

  ⑶ 有感情地读读这个句子。

  ⑷ 他们又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句子: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想想他们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怎样说?

  补充句子: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 )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 )说。

  ⑸ 最后,他们作出了什么决定呢?

  ⑹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课件出示楔子的图片,了解什么是楔子。为什么要在100米的地方打进去呢?

  4、师引读:

  几年过去了,公路建成了,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5、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结合插图理解:

  这条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是为了留下这棵橡树而特别设置的。这弯曲的马蹄形,似乎在告诉过往的每一个人 (学生练习说话)

  6、课件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让学生齐读,说说,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些地方,你对高尚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珍爱这棵树,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出于对生命的尊重……)

  7、这棵挺立在路旁的高高的橡树,成了这条宽阔的公路旁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响,它似乎也在告诉人们……

  你听到橡树说的话了吗?让我们写下来吧。

  8、交流汇报。

  四、总结升华

  今天我们学习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带给我们的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配套教材中还有几个故事,希望大家课外去读一读,更希望我们也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去写下这样生动的故事,相信这些美丽的故事,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五、课后延伸

  1、1998年,为了建水月亭大桥,政府花了100多万元的资金,移植了紫微小学校门口的百年老树──香樟树,请你对这件事展开调查,并写写自己的看法。

  2、收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下周召开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板书设计】

  公路: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形

  橡树:粗壮 结实 挺拔 高尚

《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篇13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修筑公路的过程中,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通过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课上,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两个学习目标。

  1、同桌互读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和疑惑的问题。小组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梳理文章的线索,最后让学生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总结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告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描写顺序,特别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抓住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应该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效果会好一些。

  对于略读课文,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

《路旁的橡树》原创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课文写人们在两座大城市间修一条路时,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理念】

  1、情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语文老师必须是个多情善感的人,用语言、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诗意地栖居。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抛弃一切无效的活动,让他们读、思,让他们交流,使课堂展现生命的灵动。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受生命的力量。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新课教学。

  1、师板书“路”,引导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路。

  2、师现场调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既然生活有这么多路,那想一想,当人们在修筑公路的时候,如果前面遇到了一块巨石或一棵大树,人们通常是怎么做的?

  生根据现实说,师相机引入。板题:8※路旁的橡树

  二、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在你不会认的字词和不太理解的句子旁边做上记号,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或与同伴交流。

  重点指导以下词语。(小黑板出示)

  延(yán)伸挺拔(bá)楔(xiē)子沥(lì)

  马蹄(tí)形高尚(shàng)不约而同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文思考,然后汇报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不愿砍倒拦在公路延伸处的一棵橡树而更改公路线路的事。

  三、抓住重点研读,体会作者情感。

  1 、师: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橡树,能令工程师和所有工人都做出如此惊人的举动呢?请大家在认真读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多读几次,体会体会工人们舍不得砍树的原因。(师同时引导学生看图,做到图文结合。)

  句子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过渡:既然在工人们眼中、在工程师眼中、在我们所有人的眼中,这都是一颗美丽的橡树,那不如把修筑这条路的计划改了吧?

  生回答理由。读:“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师:既然筑路计划不可以修改,那我们何必为了一颗树伤透脑筋呢?不如把树砍了算了!

  生找出不能砍的理由。读:“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激,助推教学。那把计划改了吧?(生齐:“不行,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那干脆把树砍了吧?(生齐:“不行,橡树也不可以砍。”)

  教师相机板书。引导的速度要越来越快,在如此反复三次中强化学生对重点片断的深度理解。

  3、面对不能更改的筑路计划,面对粗壮挺拔的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情异常沉重,他们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之中,只能深深地叹气。但是,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到底怎么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再找出相关语段读一读。

  生读后汇报。师重点指导“马蹄形”是怎样的形状,从而突出笔直。还可以让学生在黑板板画或在草稿纸上画一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别看一个小小的马蹄形,却巧妙地解决了工程师和工人们所面临的棘手的难题。我们为树高兴!因为人修了路,路让了树,树养育了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完美的画卷啊!如果我们行驶在这条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齐读中心句)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引导学生体会:“高尚的心”到底是怎样的心?

  四、加强读写结合,训练多项技能。

  如果有一天,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得知了这件事,要在橡树旁边立一个碑,你认为可以写些什么内容?请你静静地想一想,认真地写一写。

  五、拓展阅读材料,强化阅读技能。

  引导学生朗诵下面的诗歌,激发想象,推动热爱生命的情感。 

  一棵橡树

  一棵树,一个绿色的生命。叶儿是可爱的精灵,在阳光中摇着闪亮的光环。

  一棵树,一个会唱歌的童话。枝条是神奇的琴键,鸟儿一边弹奏一边歌唱。

  朵朵黄花,是小巧的铃铛,摇响四季的欢乐。

  六、布置课外作业,拓展课堂空间。

  1、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或写其他的树吗?试试看。

  2、我们渴望着绿色,呼唤着绿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大地增添绿,做一个护绿的小使者吧。大家可以搜集环保资料,种一棵树,或查找资料把橡树画下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