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案(通用13篇)
《咏雪》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熟读并努力做到背诵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 代文。
3、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资料链接】
1、题目解读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
道蕴表现出咏絮之才。这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学习起来不太困难。
2、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
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3、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4、将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放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掌握字音:
谢太傅 ( fù )雪骤( zh?u ) 差可拟( chà )柳絮( xù ) ....
王凝之 ( níng )无奕女( yì ) 道韫( yùn ) ...
《咏雪》教案(精选16篇)
《咏雪》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咏雪教案范文(精选15篇)
咏雪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咏雪》教案(精选16篇)
《咏雪》教案 篇1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让我们猜一个好不好? ppt1
猜谜语:小白花,飞满天,下到地上像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雪(学生答)。让我们来欣赏几幅雪景图
ppt1出示雪景动态图,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看到这样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你用什么来形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
ppt2 出示文题
二、作家作品 ppt3(2分钟)
学生齐读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
三、诵读课文:(5分钟)
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很短小,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ppt4(一)欣赏课文,出示课文内容,师范读。
刚才,同学们听读了课文,接下来完成读音练习。
ppt5(二)朗读练习。
1、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自由朗读。
《咏雪》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一)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二)学习《咏雪》。
1.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老师的《咏雪》研究课和李研的点评(通用16篇)
一个老师的《咏雪》研究课和李研的点评 篇1
一、 以冰心赞美儿童的诗导入 课堂。
你还记得那些智慧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如果你们遇到同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呢?
(导入 老套而生硬,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能不局限于故事本身,有自己的创见更智慧。
二、 翻开课文,可以说说我们平时怎么学文言文的吗?
三、 导读《咏雪》——“学会”
介绍《世说新语》。
生读课文。
文中有几个多音字,你知道吗?
生:“差”有四种读音,这里应该读第一声,是差不多的意思。
四、 读准字音——读顺。正音。
五、 读准节奏——读懂。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怎么划节奏?
分组读一读。
生试读。
重点分析后两句的节奏。
(是“王凝之/妻也”,还是“王凝/之妻也”。学生是无法判断的,必须提供相关资料。)
六、 读出韵味——品味。
找出你觉得最有意思,最有情趣的语句,摇头晃脑地读,读出语气,读出韵味;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有老师说“摇头晃脑”不是要求的,而是要营造一个氛围,这是很有见地的意见。)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语句,试着读出韵味来。
一生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要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好。老师不置可否。
(怎么能肯定“撒盐空中差可拟”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呢?即使要从形容下雪籽的角度给于肯定,也应该由学生讨论而得出。
古诗词中的雪。
(引用略)
以上诗句中,作者是把哪些事物比作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