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案

时间:2025-04-05

《蜜蜂》教案(精选16篇)

《蜜蜂》教案 篇1

  案例背景

  《蜜蜂》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因为蜜蜂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小昆虫,他们也很想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此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课堂上自然就热闹多了。望着教室里林立的小手,我临时决定把课上得开放些。

  案例描述

  (课近尾声)我把学习的焦点引向了试验的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一位学生肯定地说。

  “我也认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且我还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另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表示赞同,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我故意问道。

  “因为前面写着‘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才放出来的。就是说蜜蜂根本没有看到我走过的路,也不可能闻到花香,它被放飞以后什么都不能依靠,可它还是回来了,说明它回来不是靠记忆力。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吧。”他似乎早就知道我会这么问,回答的特别流利,语气也很坚定。

  “是呀,只有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学习也应该这样。”我做了总结性发言。

查看全文

蜜蜂 教案(通用13篇)

蜜蜂 教案 篇1

  案例背景

  《蜜蜂》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因为蜜蜂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小昆虫,他们也很想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此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课堂上自然就热闹多了。望着教室里林立的小手,我临时决定把课上得开放些。

  案例描述

  (课近尾声)我把学习的焦点引向了试验的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一位学生肯定地说。

  “我也认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且我还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另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表示赞同,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我故意问道。

  “因为前面写着‘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才放出来的。就是说蜜蜂根本没有看到我走过的路,也不可能闻到花香,它被放飞以后什么都不能依靠,可它还是回来了,说明它回来不是靠记忆力。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吧。”他似乎早就知道我会这么问,回答的特别流利,语气也很坚定。

  “是呀,只有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学习也应该这样。”我做了总结性发言。

查看全文

《蜜蜂》教案(精选15篇)

《蜜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知道实验的原因、经过、结果。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4.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前准备:

  1.生字卡

  2.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3.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

  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3.积累语言。

  4.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做分类练习,把不同类的划掉。

  ①.课件出示:燕子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②.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分?你还知道有哪些昆虫?

  你对这些昆虫有哪些方面的了解?跟大家介绍介绍?

  2.课件: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3.板书课题。刚才有很多同学提到了蜜蜂,有的说蜜蜂会采蜜,有的说蜜蜂会蛰人,还有的说蜜蜂会跳舞跟同伴传达信息,那么今天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把书翻到14课《蜜蜂》。

查看全文

《蜜蜂》优秀教案(通用12篇)

《蜜蜂》优秀教案 篇1

  在动物世界中,完美的伪装,可以让猛兽避免浪费过多能力,更容易狩猎到猎物,对于弱者动物,则能更好躲避天敌,所以伪装在动物中是一种很强的技能。都知道蜘蛛大多数是靠织网狩猎昆虫的,也有很多种类蜘蛛是不织网的,例如这种蜘蛛就善于伪装——秋麒麟蟹蛛,躲在花朵上,静候来采蜜的昆虫。

  花蜜和花粉是蜜蜂的食物,这也是蜜蜂每天的工作,所以蜜蜂每天都是飞在美丽的花朵上,不停地采蜜,只是有时美丽的花朵上也藏着杀机,也会一些猎食者伪装在花朵上,等待蜜蜂自动送上门。

  这只白色的'秋麒麟蟹蛛就非常聪明,采用完美的伪装,和白色花朵融为一体,当蜜蜂在采蜜放松警惕时,被蜘蛛轻易猎杀蜜蜂,蜘蛛可是一种捕杀能力很强的节肢动物,蜜蜂最终难逃食物链的弱肉强食法则。

  白色蜘蛛选择在白色花朵上,就像是白色花朵的一部分,这就是大自然中一种拟态伪装行为,通过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一致,可以躲避天敌,避免被吞食,也有利于捕食,其它动物难于发现白色蜘蛛的踪迹,最终落入它的伏击圈,成为白色蜘蛛的食物!

  白色并不是秋麒麟蟹蛛的唯一颜色,因为这种蜘蛛还具有变色能力,会根据周围的环境,切换伪装色,主要切换为金黄色和白色,且只能切换为这两种颜色,其中金黄色的秋麒麟蟹蛛最多,因为这些蜘蛛栖息地主要为雏菊、秋麒麟等花卉上,这些植物花朵是金黄色的,秋麒麟蟹蛛要与这些花朵融为一体,皮肤颜色就金黄色的偏多。

  秋麒麟蟹蛛的变色功能,就是根据选择颜色花朵而改变,便会相应地改变体色,这种变色通过液态色素从下层“皮肤”流入上层“皮肤”加以实现,让秋麒麟蟹蛛能够融入环境之中,让它们能适应大自然生存的法则。

查看全文

《蜜蜂》教案(精选12篇)

《蜜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知道实验的原因、经过、结果。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4.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前准备:

  1.生字卡

  2.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3.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

  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3.积累语言。

  4.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做分类练习,把不同类的划掉。

  ①.课件出示:燕子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②.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分?你还知道有哪些昆虫?

  你对这些昆虫有哪些方面的了解?跟大家介绍介绍?

  2.课件: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3.板书课题。刚才有很多同学提到了蜜蜂,有的说蜜蜂会采蜜,有的说蜜蜂会蛰人,还有的说蜜蜂会跳舞跟同伴传达信息,那么今天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把书翻到14课《蜜蜂》。

查看全文

《蜜蜂》教案(精选23篇)

《蜜蜂》教案 篇1

  蜜蜂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受伤的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锲而不舍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2.说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说实话,其实我不太喜欢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被它蜇过一回,但是后来听老人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就原谅它了。可是从此看到它,总觉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板题)才知道自己对它了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后,必定会对它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习2-5自然段

  (1)你是从哪看出作者的厌烦?

  重点:理解词语锲而不舍

  指导读出我的不耐烦、厌恶之情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一只怎样的蜜蜂?

  (2)小结: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先是赶它,然后拍它,接着踏它,最后还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这只蜜蜂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它两次从土里钻出来。

  3.学习6-11自然段

  (1)我再也不想去伤害它,我心中充满疑问,我开始静静地观察它,我看到了什么?蜜蜂做了什么令我感动?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