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案(通用17篇)
《跳水》教案 篇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学习时间、演示、引导与点拨。
2、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
3、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让学生看相关演示,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从而悟出船长的办法是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重难点分析:
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的办法?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解其作品。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跳水,让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
2、简单介绍作者。
课件展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汇报交流,谈初读课文的印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脉络。
课件展示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交流初读印象。
(1)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后来走上的横木遇到了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跳水教案(通用14篇)
跳水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起因课文第2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2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交流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xiàhu龇的读音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学生投入地读书,理解文章的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书: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跳水》教案(精选16篇)
《跳水》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用注意事物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通过换角色讲故事,培养学生说话、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学习船长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2、学习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比赛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小朋友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赛还要有趣、精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个办法让别人很快地知道故事内容?
3、交流:你用什么办法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
①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②列提纲或小标题。
③画图。
④小组表演。
……
三、指导学生用列题纲或小标题的方法及图示法介绍故事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
1、认真朗读课文,画下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在旁边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2、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读读写下的感受。
五、思考讨论:
你认为船长的办法怎样?你觉得还有别的办法吗?
六、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
《跳水》教案(精选13篇)
《跳水》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并能带着问题合作学习。
2.反馈小组学习的情况,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质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跳水》。(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3.引导学生看课题提出问题,教师汇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例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结果怎样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读课文,认读生字,可同桌互读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和句子。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课文的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汇报你读明白了什么。
2.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起因、经过、结果),理清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巩固延伸。
1.把课后生字以词或句子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布置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清小男孩处于危险处境的原因,了解小男孩获救的经过。
2.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跳水优秀教案(精选16篇)
跳水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创设宽松、平等的活动氛围,使幼儿喜欢活动并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2、学习正跳、侧跳、背跳三种跳法。
3、能从高20~30厘米处往下跳,轻轻落地,保持平衡。
4、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发展幼儿大肌肉的能力,培养幼儿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体育器材若干、平衡木、海豚头饰、钻圈。
将平衡木和体育器材搭好(器材高度不等),在操场上围成长方形,圈内贴纸,代替水波纹。东侧是跳台,其余三侧分别是高低不等的器材作为行走路线。
2、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跳跃基础和平衡能力。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放磁带《运动员进行曲》,带领幼儿走入场内,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师:孩子们,你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
幼:运动员进行曲。
师:你都知道哪些体育运动项目?
幼:田径、乒乓球、足球、篮球、棒球、排球、自行车、举重、跳水、体操、跳高、滑雪、滑冰……
师:你知道的体育项目可真多,你是从哪知道这些项目的?
幼:在奥运会中看到的。
师:在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棒不棒?
幼;棒!
师:你想做运动员吗?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做:小小运动员,手叉腰,点点头;小小运动员,手搭肩,摇一摇,慢慢地摇,快快地摇;小小运动员,手叉腰,扭一扭,慢慢地扭,转一个圈儿,相反方向转一个圈儿;转两个圈,相反方向转两个圈;小小运动员这是脚,我踏,我踏,我轻轻地踏,我慢慢地踏,我快快地踏。
《跳水》教案范文(精选16篇)
《跳水》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重点难点:
1、通过事情的发展,使学生能理解父亲为什么逼孩子跳水,并通过换位思考,分析出孩子是否也能理解。
2、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及写作方法的特殊之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质疑,激发兴趣
谈话: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跳水》一课,你还记得故事中都出现了那些角色,他们谁是主角吗?
2、既然父亲是主角,为什么在文章中所占笔墨却并不多,却主要描写了小男孩?
二、处理字词,扫清理解障碍
出示:取乐放肆
提问:这两个词都是说的谁?请用因为所以表达
出示:桅杆
教师:结合图讲解桅杆的高度
出示:不知所措
提问:什么意思?
三、体会危机、渲染气氛
1、课件出图——航行的轮船和甲板上的人和猴
谈话: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人们都在甲板上。
学生:指名读1、2段,思考:猴子为什么要摘孩子的帽子?
2、教师:猴子的行为我们可以理解,可为什么小男孩最后也爬上了桅杆?
3、学生:默读课文3—6段,找到相关的语句说明(拿帽子水手起哄好面子失去理智等)
4、教师:爬上桅杆也没关系,怎么就变成了小男孩跳水呢?为什么他要跳水?从哪看出他处境危险?
5、学生:读课文5、6、7段,课件出示重点句,指名读:你想通过读告诉我们什么?理解当时的危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