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2、计算小数加减法及验算

  3、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4、口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4

  =960

  5?(12?12?12+12)

  =5?(0+12)

  =5?12

  =60

  2、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2)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 514-389-111

  87X201 125X88

查看全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精选15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请两位同学到前面)假如20年后,二位在机场见到了我,你们会怎么样?

  生:(齐)高兴激动。

  生1::打个招呼,宋老师好。

  生2:宋老师好!

  师:我把这个过程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提问是有两个宋老师吗?

  生:不是,是分别握手。

  生:乘法分配律(小声地)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季节。

  1、引入主题图(:植树情景及信息):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求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1)阅读理解: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知道了什么。

  生1:已知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求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生2:每个小组共有6人。

  (2)分析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查看全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通用13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四、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一些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设计一些易混题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查看全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篇1

  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用具:口算题灯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查看全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精选7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篇1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  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  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1、 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查看全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通用16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课件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

  学生观察统计表

  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