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青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2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一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初步了解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准备:投影仪,例2线段图的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述下面各数的意义。
0.5 0.82 0.325
2.填空。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
(2)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 )。
3.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演板。订正的提问:
(1)列式时依据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6.5×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你是怎样小数乘以整数的?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
(1)出示例2花布每米6.5元,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
(2)指名读题后提问:根据求总价的数量关系式你会列式吗?
0.5米的总价:6.5×0.5
0.82米的总价:6.5×0.82
(3)投影例2的线段图,教师结合图示讲解:0.5米是1米的十分之五,所以"6.5×0.5"表示求6.5的十分之五。
提问:你能说?"6.5×0.82"表示什么吗?"80×0.125"又表示什么呢?
(4)概括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
提问:①上面三个算式的乘数有什么特点?
②概括地说一个数乘以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小结: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6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设计思想:本课教学设计依据利用音像教材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课题研究目标,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培养智能型、创造型人才为目的,试图通过对教学的科学设计,实现音像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渗透,充分挖掘音像教材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探究解答方法,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全课采用启发式电化教学,本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运用现代教育媒体首先设计一道准备题,通过微机演示让学生感知相通问题的结构特点,然后通过列表、讨论、分析,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多种信息与表象,在教师适时启发点拔下,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积极思维,探索和发现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在巩固练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相遇问题类似的实际问题,实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培养过程。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相遇问题的学习及解决问题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勤学善思、主动进取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乐中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教学目的:
1。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以及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
2。能根据相遇问题的题意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说出解题步骤。
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范文(精选12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明确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掌握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操作与活动,感受丰富的现实背景,体验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与方法,能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一学生:今天你回家,母亲问你在班级中的座位,你会怎样说?
(例如:第3小组,第4排)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如:确定学校、家庭的位置、城市的位置等,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为什么要确定位置,掌握确定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讲授新课:
1.师:去电影院看电影需买票,如果你买的票是10排12号,在电影院如何找到这个位置呢?
(从电影院里的横排找到10排,再在这一排中找到12号)
师: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师: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5,6)表示什么含义?
[“6排3号”中的“6”指的是第6排,“3排6号”中“6”指是第3排中的6号座位,3排8号可以记作(3,8),(5,6)表示“第5排6号”]
2.议一议
(1)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
(2)在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还有其他方法的吗?与同伴交流。
(在只有一层的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两个数据。一个用来确定排,一个用来确定号,如果是多层的电影院,一般还需要另外一个数据,确定位置在几层)。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知识点汇总(通用13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知识点汇总 篇1
1、小数乘整数:
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4、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6、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7、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8、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知识点汇总 篇2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精选2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篇1
一、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小数?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注意的问题:
1、竖式写法格式不正确。如有的同学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的格式混淆,写竖式时错将小数点对齐了写。
2、小数点定位存在问题。1.06×25有个别同学认为得数是两位小数,所以出现积的小数点定位错误。那是尾数是零,省去,所以是一位小数。
三、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正确点积的小数点。
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四、积的近似值: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汇总(精选2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汇总 篇1
1、 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底=面积÷高 高=面积÷底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单位换算的方法: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3、常用的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