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时间:2025-04-05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精选5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1

  数铅笔课题:数铅笔 课型:新知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数数;

  【教学难点】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小棒、铅笔

  【教学设计】

  一、数铅笔教师出示铅笔,比一比,谁数铅笔的方法多。(学生可能会一根一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如果铅笔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二、说一说

  1、圈一圈,数一数

  2、问:下面画了几个圈?你怎样数比较快?你是怎样数的?把你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3、用圆圈圈起来。

  4、请几名学生回答。

  三、拨一拨

  1、拿出计数器,做拨数游戏。

  2、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同学拨珠子,并说说方法。(十位上拨____,表示____个十;个位上拨____,表示____几个一。)

  四、练一练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二十三 (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五十六 (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八十五 (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五 (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

  2、看谁数得快?请同学们找出格子的规律,小组讨论。(一个一个地数;移一移,再十个十个地数)看谁的方法最好?

查看全文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教案(精选14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P18;练习二7 、9

  设计理念:

  1、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服务。教学中让学生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体验、感悟;

  2、数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3、在探索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4、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关于“几”和“第几”的问题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课前准备:

  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具有组织能力和模仿能力的组长。准备10个水杯。每人准备一把扇子(收集起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在我们教室里举行一次室内运动会。

  师:看,运动员们跑到终点了(让5个同学代替运动员,从教室门外跑步到讲台前面)。同学们快看谁跑得最快?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查看全文

一年级数学课件范文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精选4篇)

一年级数学课件范文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查看全文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动物乐园》优秀教学案例(精选13篇)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动物乐园》优秀教学案例 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12、13页。

  教学目的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

  2、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交流。

  (5只小白小兔,4只小小熊,4只小鹿,3只小猴子,2只小小鸟)

  3、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比较小小熊和小鹿的个数,认识“=”。(研究第一种情况)

  (1)图上有几只小小熊?几只小鹿?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小熊有4只,所以鹿和小熊一样多。)

  (2)学习等号

查看全文

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册《动物乐园》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册《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比较”这一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领悟比较的方法。 “动物乐园”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学习比较的一个启蒙,因此,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十分强调学习过程的体验性活动。“动物乐园”呈现的内容是一群小动物在玩耍,这是一年级的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在学生数一数动物数量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对两种动物的数量进行比较,在领悟比较方法的过程中逐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符号表示所产生的简洁美。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初次接触 “>”、“<”这两个抽象的符号,而且是容易混淆的两个符号, 因此认识符号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是本单元的教学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能够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直接判断出两种物体的比较结果,但对学生来说,能直接判断结果,不等于他们已经了解、熟悉了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一一对应”是基本,也是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因此这一节的教学就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并不是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了,却不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比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除了要求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外,更为重要的通过判断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查看全文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跳绳》优秀教案(精选16篇)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跳绳》优秀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4页—35页),8、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画一画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并能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爱动脑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8、9的加减法

  教具准备:“小画家”卡片,彩笔一支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

  (通过让学生观察34页跳绳图,根据不同分解与组合,列出8的加减法。)

  (1)小朋友,你们喜欢跳绳吗? 操场上的这些同学也特别喜欢跳绳,请小朋友看(出示跳绳图) 你都看到了什么? 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仔细看图,自己小声说一说。

  指名汇报。(举例)

  ①有2个同学抡绳,6个同学跳绳,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2+6=8,6+2=8

  ②有4个女同学,4个男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4+4=8

  ③跳绳的同学中有3个人穿裙子,5个人穿裤子,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3+5=8,

  5+3=8。

  ……

  学生说教师板书:

  6+2=8 2+6=8 4+4=8

  1+7=8 7+1=8 3+5=8

  5+3=8 0+8=8 8+0=8

  (2)师:你能提出减法问题吗?试一试。

  先在小组内小声说一说,再指名汇报。例如:

  1)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有4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2)操场上有8个同学,有2个同学在抡绳,有几个同学正在跳? 

  ……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