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7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第2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分别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观察,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的?

  2、课件演示采用重合比较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3、教师:尽管我们能通过观察比较或重合比较的方法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到底大多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会量角。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

  出示教材第40页制作量角器的原理介绍,并出示量角器。

  (1)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外刻度、内刻度、外刻度0°刻度线,内刻度0°刻度线和角的计量单位“度”以及度的符号。

  (板书:1°)

  (2)分别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刻度的45°、85°、165°的刻度线和内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

  2、教学例1。

  讨论:怎样用量角器量出前面看到的∠1的度数呢?

  (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查看全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

  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栽蒜苗(一),听说你们都栽了蒜苗,老师把一名同学栽蒜苗的经过拍摄下来了,大家想看看吗?(播放栽蒜苗视频)你们为蒜苗做过生长记录吗?这名同学也做了记录,(出示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不过他还想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所以又把这些数据制成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大家看看用条形统计图记录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出示蒜苗15天生长情况条形统计图)

  生可能汇报:1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多少,用它来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好象不太合适。2从条形图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而是一蹦一蹦长高的。

  是啊,那用什么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呢?谁有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把条形统计图一点点变成折线统计图,并板书:折线统计图。

  观察折线统计图,回答图上问题。

  二、探索方法,学习新知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所以问题回答的就很准确,那么通过观察这幅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有何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了统计表中的数据情况,而且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升降变化情况,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板书:数据变化。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那么大家想不想也亲手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下面同学们可以参照老师这张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折线统计图该如何制作?

查看全文

《角的度量》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精选16篇)

《角的度量》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篇1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一、线的分类及特点:

  1、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2、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3、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延伸。

  二、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三、角的组成及角的表示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wbr> <wbr>角的度量

  2、角的表示方法:角可以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wbr> <wbr>角的度量  来表示。如: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wbr> <wbr>角的度量1读作角一。          

  四、角的测量方法:

  1、量角器的中心点对齐角的顶点,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对齐角的另一条边。

  2、看角的另一条边指向量角器的刻度什么刻度,该刻度就是此角的度数。

  五、角的度量

  1、角的度量单位:“度”,用“ ° ”来表示。

  2、1度: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六、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张口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与角的两边的长度无关。

  七、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

  直角:等于90度

  平角:等于180度

  周角:等于360度

  八、用量角器画角

  1、先画一条射线,

  2、量角器的中心点对齐射线的端点,一条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3、在量角器上找到你所画角的刻度,做一标记,

查看全文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在列表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节课知识,将为学习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例题从三个小朋友买相同笔记本的信息,分两次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找出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条件并进行整理,通过呈现表格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随后学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第二个问题。

  2、在练习中安排了与例题结构相同的实际问题,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解答第二个问题时,有大部分同学想不到方法,要从小明的信息算出单价,再用除法求出小军能买多少本。这是本节课的障外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并整理信息,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查看全文

2023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精选2篇)

2023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课堂氛围比较好,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粗心,计算比较容易出错。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不够,自己审题的难度较大。所以,在复习时应该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对应用题的理解上,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需要进行复习巩固。而有少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姣好,这就需要在复习时对他们这部分学生加大难度,进行有难度的训练。

  三、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7个单元:1、大数的认识 2、角的度量    3、三位数乘两位数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统计 7、数学广角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角和四边形、统计和数学广角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四、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平形四边形和梯形。

查看全文

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教案范文(通用12篇)

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理。

  教学难点:

  提高口算正确率。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

  450÷9   6000÷6   100÷10

  270-52  15×3   37+18

  39÷3   72÷4   80÷5

  30÷3   200-26   2700÷9

  120+48

  2、估算。

  387÷5   426÷8   218÷4

  142÷5   135÷7   320÷6

  说一说426÷8、142÷5的估算过程。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7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集体列式计算。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请学生说出不同算法。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8题。

  理解题意。

  说一说,题中要我们求什么。

  要求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哪些相关信息?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计算360÷4、360÷9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1)读题。

  (2)独立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3)订正口算过程及结果。

  2、出示课件。

  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阅读所给信息。

  (2)讨论:根据所给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