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精选9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 篇1
蚯蚓的房前屋后
教学要点:
玩泥巴并观察三类土壤的不同,针对沙和石头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进行观察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石头的特点。
2、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准备: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沙、各种石头,锤子、放大镜、钥匙、刻刀、稀盐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玩泥巴
同学们,玩过泥巴吗?
喜欢玩泥巴吗?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泥巴!不过今天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可是有所不同,我们不但要玩,同时还要观察我们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还要与同学们交流观察到的不同现象。
下面就让我们去一些泥巴,开始动手玩一玩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玩过泥巴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这些泥巴(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吗?
学生交流汇报。
总结归类,人们根据土壤中所含沙和粘土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关于土壤我们还能怎样玩?又有哪些新发现?把你的发现和想法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课下的时候,让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再去玩一玩泥巴!
第二课时奇石展览会
一、沙和石头
在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还有沙和形态各异的石头。
针对沙和石头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之内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并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大家有这么多问题呀!现在让我们选出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吧!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19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师: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师: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生: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师: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生: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2019年秋期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粤教版)
一、打开科学之门
1、木叶虫、枯叶螳螂的身体类似于植物的 叶,花螳螂类似于植物的 花 ,竹节
虫类似于植物的 茎 ,动物这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称为 拟态保护法 。
2、一粒砂通过 电子显微镜 放大后,表面像一块大卵石。
3、 观察 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有时只凭感觉器官的观察是不够的,在科学研究中常常要借助一些 科学仪器 。
4、白雾不是从冰棍身上散发出去的,而是 水蒸气 遇冷凝结的 小水滴 ;纸锅 能 烧水;壁虎之所以能够在玻璃上行走,是因为它脚下能够分泌一种 粘液 。
5、科学是什么?答:科学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问为什么;科学是研究问题,回答问题,探究为什么。
二、寻找生命
1、有生命的: 、 、 。没有生命的: 、 、 。
2、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东西有哪些特征?
有生命:能够生长、运动或者呼吸。没有生命:不能够生长和呼吸。
3、像动物和植物这样有 生命 的物体都属于 生物 ,动物 和 植物 是我们常常可以看见的两大类生物。
三、红番茄
1、一株完整的番茄由 根 、 茎 、叶、 花 、 果实 、种子 组成。
2、尽管植物叶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 叶柄 、 叶片 和 叶脉 。
3、番茄花:颜色 黄色 、气味 无特殊气味 、形状 星形 。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
第一单元第 1课时编写者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始业教育课设计理念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课 时教 学目 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
教
学
过
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 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打开科学之门
第一课时:图中藏着什么?
探访生物王国
1.寻找生命
第一课时:草地里有什么?
第二课时:我知道的生物
2.红番茄
第一课时:
活动1:观察番茄
活动2:观察番茄叶
拓展:各种各样的叶子
活动3:研究番茄花
第二课时:
活动4:番茄的果实里有什么?
活动5:比较番茄和其他的植物
3.小白兔
第一课时:
活动1:观察兔子的外形
活动2:认识兔子
第二课时:活动3:小白兔爱吃什么?
走进水世界
4.清清的水
第一课时:
活动1:哪杯是纯水?
第二课时:
活动2:给水变个样
活动3:往水里加点东西
拓展:茶叶会溶解吗?
第三课时:
活动4:怎样加快溶解?. 11
拓展:浊水变清... 12
第四课时:... 12
活动5:欣赏美丽的水体... 12
5.生命之水... 12
第一课时:活动1:我一天喝多少水?11/10. 13
拓展:动物都需要水吗?. 13
第二课时:活动2:植物也“喝水”?... 13
网上学:珍惜水资源... 14
认识空气... 14
6.看不见的空气... 14
设计思路... 15
第一课时:活动1 :空气在哪里?... 15
活动2:“捕捉”空气... 16
第二课时:活动3:空气占据空间吗?11/20. 16
活动4:压缩空气... 16
7.离不开的空气... 17
第三课时:活动1:人与空气... 17
活动2:豆芽的生长... 18
第四课时:网上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环境?. 18
7.从岩石到土壤... 19
8.坚硬的岩石... 20
第一课时:活动1:观察石头... 20
:活动2:给石头分类... 20
第二课时:拓展:岩石里有什么?... 21
第三课时:网上学:岩石展览会... 22
9。松软的土壤... 22
第一课时:活动1:哪里有土壤... 23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 一 单元单元备课
主题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主备人
单元
目标1、在游戏中乐于提出提出问题,喜欢大胆想象;能关心身边的科学,关注新事物;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在游戏中能多角度提出问题;能用语言或图画观察到的现象;能参与交流、讨论能对物体位置和物体的音色进行判断。3、认识玩具的特点;学会简单的分类;正确描述一个物体位置以及判断不同声音的音色,认识身边的科学。
单元
重点会用感官感知、观察玩具的特征,动植物的外部特征,能够提出感兴趣的物体,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单元
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单
元
内
容
分
析
及
课
时
安
排本单元是科学教科书的绪论单元,它是小学生学习本套科学教科书的基础。这一单元的教材,以学生玩玩具的经验为线索,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这些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通过亲历活动,“走进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教科书的编排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第一课主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第二课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四课,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培养能力方面,如第二课给动植物分类,先让学生按自己确定的标准自由分,接着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什么是分类及分类的方法。本单元主要以玩、游戏为主,以培养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科学的兴趣为目的,以便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一共用5课时。第一课时:科学在我们身边 第二课时:玩具里的科学 第三课时: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第四课时:单元测评第五课时:单元测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