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秀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5-04-05

大班公开课教案(通用14篇)

大班公开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思。

  2、感受并学习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好朋友》,进行发声练习。

  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小朋友就应该像歌曲里唱的那样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是不是?

  二、理解并学习歌词。

  (一)通过图谱,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今天早上,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说,他和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图谱1(两个人面对面生气)

  (1)他们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小结:原来两个人生气了。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

  2、依次出示图谱2---6,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二)进一步熟悉歌词并学说歌词。

  根据这两个小朋友发生的事,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拉拉钩》,请你竖起耳朵先来听我说歌词。注意老师的语气哦。

  1、教师完整说一遍歌词。

  引导幼儿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

  2、请幼儿跟学歌词。

  说的让我一听就知道他是生气了或是开心。

  3、挑出单句,再次学说。

  哪句说的不对,纠正后再学。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一)教师清唱歌曲。

  请你竖起耳朵,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二)教师再次范唱歌曲,体会间奏的作用。

  小朋友发现没有?中间有一段是没有歌词的,是这首歌曲的间奏。间奏我们不唱,但是可以做动作。

查看全文

大班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16篇)

大班公开课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思。

  2、感受并学习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好朋友》,进行发声练习。

  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小朋友就应该像歌曲里唱的那样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是不是?

  二、理解并学习歌词。

  (一)通过图谱,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今天早上,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说,他和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图谱1(两个人面对面生气)

  (1)他们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小结:原来两个人生气了。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

  2、依次出示图谱2---6,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二)进一步熟悉歌词并学说歌词。

  根据这两个小朋友发生的事,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拉拉钩》,请你竖起耳朵先来听我说歌词。注意老师的语气哦。

  1、教师完整说一遍歌词。

  引导幼儿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

  2、请幼儿跟学歌词。

  说的让我一听就知道他是生气了或是开心。

  3、挑出单句,再次学说。

  哪句说的不对,纠正后再学。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一)教师清唱歌曲。

  请你竖起耳朵,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二)教师再次范唱歌曲,体会间奏的作用。

  小朋友发现没有?中间有一段是没有歌词的,是这首歌曲的间奏。间奏我们不唱,但是可以做动作。

查看全文

大班公开课《垃圾分类》教案(通用13篇)

大班公开课《垃圾分类》教案 篇1

  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四种垃圾分类的标识,能根据垃圾的不同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体验对环境保护的热爱。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污染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话题,不少城市出台了有关生活垃圾的管理条例,对垃圾的投放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让幼儿能做到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同时也让幼儿有更好爱护环境的意识,为环境保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也让幼儿在此次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活动目标:

  1.认识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四种垃圾分类的标识。

  2.能根据垃圾的不同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

  3.体验对环境保护的热爱。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的方法。

  2.活动难点:正确的进行垃圾分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垃圾桶: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

  (2)幼儿从家里带来的生活垃圾、垃圾分类的短片、两张图片(一张有垃圾桶的小区图片,一张没有垃圾桶的小区图片)。

  (3)垃圾:纸箱、塑料瓶、毛绒玩具、充电电池、过期药品、水银血压计、苹果核、蛋壳、剩菜剩饭、用过的纸巾、橡皮泥、笔。

  2.经验准备: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去了解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给幼儿展示一张有垃圾桶的小区图片,一张没有小区垃圾桶的图片。

  1.观看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

  2.是什么原因让两张照片这样呢?

查看全文

大班优秀公开课《垃圾分类》教案(通用16篇)

大班优秀公开课《垃圾分类》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区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能正确分类。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核心要素:

  有垃圾,不乱丢,会分类,再利用

  宣传员,要牢记,爱坏境,靠大家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垃圾分类图片等)、白板操作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环境污染的视频,引出主题。

  1.师:你在视频上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幼:图片上垃圾很多,很脏,我不喜欢这样的地方。

  2.师:如果我们的小区,我们的幼儿园也这样,你喜欢吗?为什么?

  3.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知道不同颜色垃圾桶以及不同的分类标志有不同的用处

  1.师:哦!对,生活垃圾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将这些垃圾进行分类。

  2.师:(出示四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和图标)你认识这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吗?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呢?(因为要放不同的.垃圾)

  (分析四种颜色的垃圾桶)

  3.师:这是什么?”(拿着塑料瓶)“可以放在哪个颜色垃圾桶里?谁来说说看。你为什么要这样放?我们每一组的桌子上有许多的垃圾图片和垃圾分类表,我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找一找分一分。

  4.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分的到底对不对?

  三、认识四种环保垃圾桶

  1.播放视频

  了解四种环保垃圾桶。

  2.师:小朋友们,不同的垃圾有着不同处理方式。可是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呢!作为小小礼仪宣传员的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查看全文

大班公开课活动教案(精选2篇)

大班公开课活动教案 篇1

  目标:

  1、进一步了解鞋子的类型作用及穿鞋卫生。

  2、体验穿大鞋的乐趣及尝试。

  3、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鞋的艺术。

  准备:

  1、幼儿从家里带大小不一样的鞋子

  2、欢快的音乐

  3、颜料、蜡笔、铅画纸

  4、麻花辩、鞋底、双面胶、彩纸

  过程:

  (一)看鞋、说鞋,观察各种鞋子

  你带来的是什么鞋子?是谁穿的?什么时候穿的?

  小结:鞋子的种类真多:有布鞋、皮鞋。。。。。。不同的时候穿不同的鞋子。

  (二)给鞋子分类

  这么多的鞋子你可以给它分分类吗?怎么分?为什么这么分?

  操作:幼儿提出分类的标准,师生共同设计标记

  标准:(大小、颜色、男女、功能、材料质地、式样)

  (三)穿大鞋

  放音乐穿大鞋,方法:放音乐时,幼儿穿大鞋自由的走动,音乐停时,幼儿听教师的指令停止游 戏。教师的指令:请穿布鞋的抱在一起,或:请穿皮鞋的抱在一起,其他原地不动。

  (四)换鞋,提出鞋子穿得合脚。

  (五)讨论鞋子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穿着鞋。如果不穿行吗?

  (不行。如果不穿鞋子脚会被尖尖的东西刺伤;有的说:行,因为如果地上没有刺刺的东西就不会刺到脚;有的说:夏天的时候可以不穿,这样很凉快,但是,冬天如果不穿脚会很冷)

  (六)延伸活动

  1、给鞋子装饰

  2、印鞋印、添画

  3、用皱纸做鞋子

  4、设计鞋

大班公开课活动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大班孩子在社会性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交往倾向,喜欢与他人交流和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并且能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反思我们以往的语言教育活动,经常是老师讲孩子听,老师问孩子答,这样的师生活动过程就不可能给幼儿提供发问、质疑的空间。现在的语言教育提倡的是开放式的语言教学,它将传统的“师传生受”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儿童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全语言教育。因此,作为教师应多为孩子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创设真实的运用语言的环境。于是我们就抓住海南省调教活动这一个有利的时机,给孩子提供一次与听课老师面对面沟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查看全文

大大班公开课教案(精选4篇)

大大班公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细致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用连贯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画面内容。

  2.能创造性地排列图片,大胆合理想象角色对话及其心理活动,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

  3.体会变换图片顺序的乐趣,学会倾听他人讲故事。

  重点:细致观察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用连贯的语言有条理地讲述画面内容。

  难点:能创造性地排列图片,大胆合理想象角色对话及其心理活动,形成有发展情节的故事。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阅读绘本的经验,能在阅读的时候对画面进行一定的描述。

  物质准备:PPT;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出示两只小老鼠形象,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引出西瓜船故事。

  1.提问:这是谁?请你为他们起个名字吧!

  2.出示小老鼠的不同表情,请幼儿观察并描述。

  提问:你看到小老鼠都有哪些表情?你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二、逐幅观察图片,并讲述图片内容。练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有条理的讲述画面内容。

  1.教师配合音乐逐幅出示挂图,请幼儿认真观察,师幼一起分析讲述,注意幼儿语言优美和逻辑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两只小老鼠在西瓜船里高兴地玩”。(开心的音乐)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他们在做什么呢?

  (2)出示第二幅图“起风了,两只小老鼠在西瓜船里惊慌失措”。(紧张的`音乐)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用什么词语形容一下他们的表情?(丰富词汇: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打哆嗦等)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