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4篇)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精选12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篇1
教材解析:
例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通过分彩旗情景引出算式,然后呈现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材呈现了两种口算方法。例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重点是迁移例1掌握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
3、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题卡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给小动物找家,快速口算
【设计意图: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帮助学生回忆口算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老师手里有80个气球,每个同学分两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提问:谁能列式,并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80÷2=40(个)
因为2×40=80
所以80÷2=40
提问:谁还有不同方法?
预设:8÷2=4 80÷2=40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8里面有4个2,所以80里面有4个20、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探索方法
1、出示例1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精选17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类与整理》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按照多种标准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教材、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图片出示3组图片,找出不同类的并圈出来。(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2、出示水果类、蔬菜类与文具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分类。
3、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分类。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交流。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汇报。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按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哪几类?每类气球各有几个,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数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通用17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篇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一年段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要负责人:苏中建 毛玉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56-57及练习十1-3T。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学会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树立转化意识。
3、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的难点:
口算的算理、算法。
教学准备: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用引算。
1、走进情景。
a、观察主题图,收集数据(有20盆红花,10盆黄花,紫花30盆)。
b、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四人为小组互相说一说。
2、汇报。
学情预设: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比紫花少多少朵?紫花比红花多多少朵?…?)
3、学生尝试解决。
4、板书:20+10 30-10 20+30 30-20
5、揭示课题
a、观察算式,10、20、30都是什么数?
b、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关注经验,以用明算。
1、交流算法。
(1)小组讨论10+20的计算方法。
(2交流汇报:你们组有哪些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精选2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组成》教案 篇1
教材简析: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1-20各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二年级的认识万以内的数打基础。这个阶段的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1到例3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开端,正是牢固的掌握了数数和数的组成,才能更有助于比较数的大小和计算,所以本课的知识尤为的重要。
设计理念: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格子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时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学目标:
1.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的一个一个的或一十一十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4.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观察操作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100以内的组成。
教学难点:数数过程重,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教学准备:每人100根小棒,10根橡皮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2023教案(通用16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2023教案 篇1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重点难点:让学生按单一的标准分类。教具准备:投影仪 实物图片 学具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参观商场,好不好?
生:好
师:在去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在看的时候要认真的观察,看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些什么?(播放商场的影片)
二教学新课
1 师:谁来说说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商场有……
师:大家看到的东西真多啊,那在这么多东西的摆放上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啊?
生:我发现了……
师:同学们的发现都很好,那用一句话说,就是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生: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师:同学们说的对,那老师再让你们看一段录象,看这次你有发现了什么?(放录象)
生:我看见……,我发现……
师:有没有看见阿姨在干什么啊?
生:(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小结:同学们说的对,一样的东西就是同样的东西,看,像阿姨那样,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的方法——板书《分类》
2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阿姨摆柜台,小朋友也想试试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白纸,还有一叠图片,等一下你们看看是些什么图片,想一想怎样分在动手,把图片后面的小纸条撕开,在白纸上贴好,下面小朋友就四人小组合作,把你们台面的图片分类贴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