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 教学设计(通用16篇)
葡萄沟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葡萄沟的美好,激发学
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学文,了解葡萄沟的葡萄色鲜味甜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特别喜欢听歌曲.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请大家欣赏,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不会唱的同学可以打着节拍.
(课件播放)
2, 学生欣赏歌曲.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生:(新疆)课件出示(火车带入新疆).师简介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我国的西北部,维吾尔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之一,维吾尔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新疆有一种水果非常有名(葡萄)在新疆吐鲁番盛产葡萄最多,距离吐鲁番大约10公里有一个葡萄沟.板书:葡萄沟,生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听读课文(课件),边听边想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a葡萄沟的水果很多. b葡萄沟的葡萄很甜.
c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d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师:大家说的真好.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3,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吗 你们能具体说一说它好在哪里吗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表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句子,词语,用曲线画出.
4,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5,组内交流.
师:引导汇报.谁来说说你都画了哪些句子
《葡萄沟》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教学难点】:感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资源准备】:
1、一张地图
2、多媒体课件或吐鲁番葡萄沟的录像带
3、少量的葡萄干
一、猜谜导入
1、讲新课前咱们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谜底:(葡萄沟)
2、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新疆吐鲁番有个盛产葡萄的地方,这就是葡萄沟板书课题《葡萄沟》齐读课题
二、内容研讨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葡萄沟出产水果)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如:葡萄沟的水果那么多,你能通过读让别人感受到吗?
2、这节课我们主要到三个地方去看一看 板书:山坡梯田、老家乡、阴房
3、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评价读的优点、缺点 (1)自读
(2)指名读
(3)指导读“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绿色的凉棚” ① 听了你的读,我知道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② 谁能通过读让人感受到凉棚多?重读“茂密”“一个个” ③ 师情景描述:在很热很热的夏天里,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一丝风也没有,你有什么感觉?(热、难受) 这时你来到了这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又有什么感觉?
《葡萄沟》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
10 葡萄沟 教学设计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长荣
教学目标
1.会认12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重点
1.生字的教学
2.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1.生字“摘”的记忆与书写。
2.葡萄干是怎样做成的。
教具准备
1.一张地图中国地图。
2.多媒体课件或吐鲁番葡萄沟的录像带
3.少量的葡萄干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2.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新疆吐鲁番有个盛产葡萄的地方,这就是葡萄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音,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出示本课生字:自己会的可以不读,不会的虢桃幌卤鹑耍喽良副椤?/P>
3.指名领读。同位互教互读。开火车读。
4.指导写“摘”“搭”
(1)看看这两个字,看你发现了什么?
(2)写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自己书写两个,师生共评。评后再写一个,找找自己的进步。
5.再读课文,要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不好读的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葡萄沟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过程与方法: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切入点,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情分析:
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技能,因此,在此基础上是继续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写字,同时教师注意写字示范。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会我们新疆的美。
教学策略与方法:
学习本课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课件展示法、引导点拨法。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或借助多媒体理解、朗读与想象结合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大意,掌握课文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月潭》这篇课文了,那大家喜欢“日月潭”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述。)现在,老师要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图生述)
葡萄沟教学设计(通用14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葡萄沟的美好,激发学
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学文,了解葡萄沟的葡萄色鲜味甜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特别喜欢听歌曲.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请大家欣赏,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不会唱的同学可以打着节拍.
(课件播放)
2, 学生欣赏歌曲.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生:(新疆)课件出示(火车带入新疆).师简介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我国的西北部,维吾尔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之一,维吾尔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新疆有一种水果非常有名(葡萄)在新疆吐鲁番盛产葡萄最多,距离吐鲁番大约10公里有一个葡萄沟.板书:葡萄沟,生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听读课文(课件),边听边想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a葡萄沟的水果很多. b葡萄沟的葡萄很甜.
c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d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师:大家说的真好.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3,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吗 你们能具体说一说它好在哪里吗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表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句子,词语,用曲线画出.
4,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5,组内交流.
师:引导汇报.谁来说说你都画了哪些句子
《葡萄沟》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的特点。本课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在课文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到葡萄沟的美丽景色,并为祖国的富饶美丽而感到骄傲。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利用多媒体和学科整合的特点,创设情境,以读促悟,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葡萄沟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葡萄沟的美好。
2、重点理解:“茂密”、“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重点词语和句子,初步了解阴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认识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方法体会葡萄枝叶的茂密,葡萄的多和美,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从而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初步了解阴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自制的卡片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激趣导入。
1、 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还记得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过火焰山吗?火焰山附近干热多风,夏季最高气温达到了49℃。那么,有谁知道火焰山附近出产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去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