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乘法》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想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楚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一)初步感知几个几阶段 (5分)
1、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弯弯的小河,青青的草地,真美丽!小白兔和小鸡一边玩耍,一边寻找食物。
2、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小鸡呢?
3、谁会用算式表示小兔一共有几只? 几个2相加?
板书: 2+2+2=6 3个2相加
谁会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几只? 几个几相加?
板书: 3+3+3+3=12 4个3相加
4、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的加数,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5、第一个算式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在生活中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也挺多的。(学生口答)
如: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两只手有几个手指?怎样列式?几个几相加?
板书:5+5=10 2个5相加
教室里每组放6张课桌,3组放了多少张课桌?怎样列式?几个几相加?
6+6+6=18 3个6相加
(二)再次感受“几个几”相加,引出乘法(学生在本了列式)(5分)
一双筷子有几支?那么4双筷子有几支?怎样列式?几个几相加?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单,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3.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出示主题图)
谈话: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小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在一起的?小鸡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板书:2+2+2=6(只)]
追问: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谁能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板书: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同组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
2.补充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比如,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谁会列式?
(板书:2+2+2+2=8)
这个算式是表示( )个( )相加得8。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想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楚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一)初步感知几个几阶段 (5分)
1、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弯弯的小河,青青的草地,真美丽!小白兔和小鸡一边玩耍,一边寻找食物。
2、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小鸡呢?
3、谁会用算式表示小兔一共有几只? 几个2相加?
板书: 2+2+2=6 3个2相加
谁会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几只? 几个几相加?
板书: 3+3+3+3=12 4个3相加
4、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的加数,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5、第一个算式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在生活中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也挺多的。(学生口答)
如: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两只手有几个手指?怎样列式?几个几相加?
板书:5+5=10 2个5相加
教室里每组放6张课桌,3组放了多少张课桌?怎样列式?几个几相加?
6+6+6=18 3个6相加
(二)再次感受“几个几”相加,引出乘法(学生在本了列式)(5分)
一双筷子有几支?那么4双筷子有几支?怎样列式?几个几相加?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感知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3、初步应用乘法概念观察生活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要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动物学校漂亮吗?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1+2+3 5+5+5 4+6+8
4+4+4+4 3+3+4 2+2+2+2+2
(渗透计算技巧:4+4+4+4=8+8=16)
二、感知“几个几”
1、观察例1,初步感知“几个几”
瞧,动物学校的大门打开了!(出示主题图)看,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小组交流)
(1)一共有多少个人完碰碰车?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能列一道加法算式吗?
学生明确:小兔2只2只数,有3个2只,列式:2+2+2=6
(2) 一共有多少人玩跳绳?你是怎么数的?怎样列式?
学生明确:鸡3只3只数,有4个3只,列式:3+3+3+3=12
教师板书(2+2+2=6 3+3+3+3=12)(引导学生数一数各是几个几)
3个2 4个3
2、学习试一试,再次感受“几个几”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情景图,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意义作好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个几的认识。
第二道例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乘法算4 个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的同时,教材结合前一个算式着重介绍乘号,后一个算式着重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至于乘法的意义,是这道例题最重要的内容,理解“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是看图列式,第二题是先按要求摆学具再列式,通过这两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第3、4题巩固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会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谈话:(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们和邻居小鸡们一起来到草地上玩耍,看着这些小白兔和小鸡,你知遭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 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书:2+2+2=6)
迫问:这是( )个2相加得6呢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 3+3+3+3=12)
追问:也就是( )个3相加得12呢
讨论: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中的加数点,(小组讨论)
小结:算式中的几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2.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 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 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1)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呢 怎 么列式 (板书:2+2+2+2=8)
提问:这个算式是表示( )个( )相加得8呢,
(2)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 个小朋友 怎么列式 (板书:4+4+4=12)
提问:这个算式又是表示( )个( )相加得12呢
3.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5× 3排列的玩具娃娃)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 个玩具娃娃
提示:横着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 (板书:5+5+5=15 3+3+3+3+3=15)
3个5相加 5个3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