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教案

时间:2025-04-05

木头人教案(通用13篇)

木头人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在同学动态的情况下进行细致观察。

  2、学会记叙人物的音容笑貌和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或亲身体会把游戏活动中觉得最有趣的一个部分写下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设计理念:重体验,重观察。(边玩边写,注重实践)

  讲方法,施引导。(边引边写,把握梯度)

  会思考,善表达。(边想边写,训练思维)

  设计意图:

  激情是写作的动力。诱导学生产生激情、保持激情,从而表达激情,是使学生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的关键手段。所以我希望在作文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兴奋起来。通过亲身参加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眼睛、耳朵以及整个身心,观察游戏,体验游戏,然后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大家喜欢玩游戏吗?

  2、平时你们常玩什么游戏呢?

  二、游戏规则

  1、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木头人”(板书)

  2、做“木头人”游戏要注意什么呢?

  3、老师还特意编了一首儿歌,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幻灯出示儿歌)

  三、游戏:

  1.演“木头人”:

  做这个游戏,我们首先要演好“木头人”。(板书:演)

  (1)摆姿势:开动脑筋想,你准备摆个什么可爱、有趣的姿势做“木头人”呢?快快想,游戏马上要开始了。

  (2)演一演:(全体起立)准备一次、准备第二次

  (3)等一等,先别开始,我想问一下,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4)现在游戏真的要开始了。准备:你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三十秒)

查看全文

山上有个木头人(精选2篇)

山上有个木头人 篇1

  杭州文新幼儿园  须晶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利用折叠的方法大胆表现想象中的角色动态。

  2愿意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合作做画的乐趣。

  3复习用牙刷喷色的基本技能,能大胆使用不同的颜色丰富画面。

  二教学准备:

  1幼儿操作的若干“木头人”,每组白纸人手一张,幼儿操作背景四幅,胶水人手一支。

  2教师范画一张,绿色、红色、兰色、黄色水粉,旧牙刷,吸管喷色工具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倒如情景。

  1游戏“木头人”:

  游戏2遍,教师表现幼儿有代表性的动作。

  (二)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讨论折叠“木头人”。

  1幼儿独立折叠欣赏“木头人”。

  a幼儿折叠“木头人”。

  b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折纸。(把幼儿的“木头人”有一定意图的摆放在黑板上)

  c引导幼儿欣赏。

  2幼儿合作折叠欣赏“木头人”。

  a教师启发幼儿观察组合图象。

  幼儿小组合作做画。

  c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合作、想象,请先完成的组在组里交流)

  d幼儿欣赏合作作品。

  (三)操作活动:

  1教师出示范画。

  2启发幼儿按自己兴趣折叠3—4个“木头人”造型,喷色,制成动态人影。

  3巡回指导幼儿喷色。

  请小朋友回到桌子旁边,帮助木头人摆各种动作,然后放在纸上用牙刷喷色

  (四)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介绍自己创造的动态形象。

山上有个木头人 篇2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查看全文

木头人小班教案(精选7篇)

木头人小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一、二、三,木头人》是一首幽默有趣的歌曲。全曲歌词内容浅显易懂,曲调简单流畅,节奏变化鲜明,富有游戏性,特别适合小班的幼儿来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因为是小班的幼儿所以我设计的游戏规则就是幼儿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并在敲击乐器时候保持不动。这样的设计对幼儿来说没有什么负担,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2、能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3、体验“木头人”的风趣与幽默,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木鱼乐器一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韵律活动“红绿灯”。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音乐王国去玩,路上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熟悉旋律,初步理解歌词。

  师:“音乐王国到了,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吧。你们看,是木头人,他们在做什么呢?你们来听一听。”

  师:“刚才你们听到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呢?”

  2、幼儿学唱。

  3、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幼儿熟练掌握歌词和旋律

  师:“刚才我们已经会唱木头人的歌了,这次木头人要和你们玩个游戏,注意听这次唱得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教师不断加快演唱速度)幼儿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三、学习音乐游戏。

  1、在教师语言引导下,集体创编木头人不同的动作造型。

  师:“现在你们都是木头人,老师说123变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摆一个造型不动,看谁最像木头人。”

查看全文

健康:木头人

  活动准备:

  纸盒制作的木头人;各种图案标记;音乐《眉飞色舞》、《兔子舞》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请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

  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

  木头人出现

  提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

  木头人讲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动)

  2、幼儿帮木头人脱掉“外衣”。

  请部分幼儿帮助木头人脱掉身上用纸盒做的“外衣”。

  3、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听音乐表演。

  二、探索自己身体可以动的部位,并做标记。

  1、观察并讲述扮演木头人的小朋友表演时身体哪些部位在动。

  表演时,教师提醒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跳舞的时候他身体的哪些地方在动?

  表演结束,提问:你看到他跳舞时身体的哪些地方动了?(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幼儿给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贴标记。教师巡回指导。

  师:其实,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身体来动一动,按顺序来找一找,在能动的部位贴上你喜欢的标记。(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相互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动给对方看。

  师:找一个好朋友,把你找到的部位动给他看一看。

  4、请个别幼儿展示,让有标记的部位动一动,并启发别人模仿。

  5、听音乐,幼儿自由做动作。

  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部位都能动,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让你的身体动起来吧。

查看全文

山上有个木头人(大班综合)

杭州文新幼儿园  须晶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利用折叠的方法大胆表现想象中的角色动态。

2愿意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合作做画的乐趣。

3复习用牙刷喷色的基本技能,能大胆使用不同的颜色丰富画面。

二教学准备:

1幼儿操作的若干“木头人”,每组白纸人手一张,幼儿操作背景四幅,胶水人手一支。

2教师范画一张,绿色、红色、兰色、黄色水粉,旧牙刷,吸管喷色工具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倒如情景。

1游戏“木头人”:

游戏2遍,教师表现幼儿有代表性的动作。

(二)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讨论折叠“木头人”。

1幼儿独立折叠欣赏“木头人”。

a幼儿折叠“木头人”。

b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折纸。(把幼儿的“木头人”有一定意图的摆放在黑板上)

c引导幼儿欣赏。

2幼儿合作折叠欣赏“木头人”。

a教师启发幼儿观察组合图象。

幼儿小组合作做画。

c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合作、想象,请先完成的组在组里交流)

d幼儿欣赏合作作品。

(三)操作活动:

1教师出示范画。

2启发幼儿按自己兴趣折叠3—4个“木头人”造型,喷色,制成动态人影。

3巡回指导幼儿喷色。

请小朋友回到桌子旁边,帮助木头人摆各种动作,然后放在纸上用牙刷喷色

(四)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介绍自己创造的动态形象。

查看全文

幼儿园《木头人》教案(精选14篇)

幼儿园《木头人》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传统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进行改编。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与同伴沟通,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成功。

  活动准备

  会玩“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

  活动过程

  1、幼儿玩“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

  2、请幼儿说说玩游戏时哪个部分能改动,使游戏更好玩。激发幼儿改编游戏的愿望。

  3、引导幼儿自愿分组,分别从形式、规则、说儿歌的方法、最后定格的造型、游戏的人数等几方面探索游戏的不同玩法。

  4、引导幼儿交流游戏玩法、总结游戏经验,提出新问题并不断改进完善新玩法。

幼儿园《木头人》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能听辩乐曲中的延长音,初步了解乐曲AB段结构。

  2、 能与同伴共享动作表演的空间,尝试控制自己的动作。

  3、 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并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4、 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 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音乐《七士进阶》、橡皮筋。

  幼儿准备:熟悉音乐游戏《打蚊子》的玩法。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玩打蚊子的游戏进教室,调动幼儿情绪。

  师:孩子们,你们玩过拍蚊子的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拍蚊子的游戏吧。

  (教师播放七士进阶的音乐,在延长音结束时做拍蚊子的动作,孩子们跟随老师玩游戏进入活动室。)

  二、欣赏橡皮筋舞蹈,初步感知音的长短。

  1、 播放音乐,教师出示橡皮筋,听到音乐中的延长音时拉长橡皮筋,听到短音时收放橡皮筋,通过橡皮筋的拉伸和弹回,感知音的长短。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