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教案

时间:2025-04-05

密度教案(精选13篇)

密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教师用:4千克的铅球、细铁丝或细铜丝一卷.

  学生用:托盘天平、砝码、量筒、一瓶酒精、一把小铝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达式是什么?体积V的表达式又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运用讨论法,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使同学弄清楚,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讨论的问题如下:

  1.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2.物理课本P83中的第一个问题.怎样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质量?

  3.物理课本P83中的第二个问题.教师出示一卷细铜丝或细铁丝,问:怎样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讲清楚解决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可适当地书写副板书.并注意学生用词的准确性,如是“测量”,还是“计算”等.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小结,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三)讲授新课

  板书:五、密度的应用.

  板书:1.应用.

  (1)可以鉴别物质.如勘探人员鉴别矿石等.

  (2)计算不便于宜接测量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等.

查看全文

《10.3 密度》教案(精选14篇)

《10.3 密度》教案 篇1

  <meta/><title>祝福青春</title>

  教案示例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一、目标与技能

  ⒈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⒉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方法与过程

  ⒈在密度实验中,通过对具体感性材料的分析,体会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⒉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物理意义,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概念建立的意义,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刻度尺、装有水的大烧杯、小烧杯、铁块(圆柱体或长方体).

  三组质量、体积不同的铜块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创设探究情境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探究

  既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认识、理解、形成密度概念的过程,也是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还是学生学习体验科学探究完整过程与方法的重要过程.

  这个环节主要落实的知识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质量相同,体积不同;体积相同,质量不同;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查看全文

密度教案范文(精选12篇)

密度教案范文 篇1

  1教学目标

  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

  完成下面的问题:

  (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

  1mL= ____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

  (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

  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查看全文

《10.3 密度》教案(精选18篇)

《10.3 密度》教案 篇1

  1、了解密度公式,会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或物体的质量、体积。

  2、了解密度单位。

  3、了解密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用途。

  4、会用托盘天平、刻度尺或量筒等器材测定固体的密度或液体的密度。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

  活动

  教       学       过         程

  新课引入:

  出示两块体积不同的规则的实心铁块。

  设问:哪块重?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天平称两铁块的质量)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只要体积大就一定重呢?请举例。

  学生讨论后举例。

  设问:那么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新课讲授:

  活动一:研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项目

  对象 长

  (cm)

  宽(cm)

  高(cm)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 cm3)

  铁块1      

  铁块2      

  铝块1      

  铝块2      

  交流与合作: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查看全文

密度教案(通用13篇)

密度教案 篇1

  1、了解密度公式,会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或物体的质量、体积。

  2、了解密度单位。

  3、了解密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用途。

  4、会用托盘天平、刻度尺或量筒等器材测定固体的密度或液体的密度。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

  活动

  教       学       过         程

  新课引入:

  出示两块体积不同的规则的实心铁块。

  设问:哪块重?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天平称两铁块的质量)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只要体积大就一定重呢?请举例。

  学生讨论后举例。

  设问:那么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新课讲授:

  活动一:研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项目

  对象 长

  (cm)

  宽(cm)

  高(cm)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 cm3)

  铁块1      

  铁块2      

  铝块1      

  铝块2      

  交流与合作: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查看全文

密度教案

 1、了解密度公式,会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或物体的质量、体积。
2、了解密度单位。
3、了解密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用途。
4、会用托盘天平、刻度尺或量筒等器材测定固体的密度或液体的密度。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
活动
教       学       过         程
新课引入:
出示两块体积不同的规则的实心铁块。
设问:哪块重?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天平称两铁块的质量)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只要体积大就一定重呢?请举例。
学生讨论后举例。
设问:那么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新课讲授:
活动一:研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项目
对象 长
(cm)
宽(cm)
高(cm)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 cm3)

铁块1      
铁块2      
铝块1      
铝块2      
交流与合作: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