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教案

时间:2025-04-05

气候复杂多样-(精选3篇)

气候复杂多样- 篇1

  本学期第 17 课时本单元第 17    课时授课日期10、16课题气候复杂多样(2)课型新授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从气温入手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气温对农业的影响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重 点 难 点重点: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难点:气温对农业的影响 教  具大背投、电脑 教  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教    学     过     程步 骤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 间一 二 三复习: 1、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2、  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悬殊很大,这主要是由于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那么我国夏季的气温特点是不是和冬季相同呢?影响因素又有哪些呢? 讲授新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  我国大部分地区月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 2、  漠河的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南北温差很大 纬度位置是主要因素,冬季风南下影响,地形的影响。 夏季,如果我们也做由北到南的旅行,我们会发现气温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读《七月气温分布图》5 5 30步 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间

查看全文

优秀气候的教案范文(精选3篇)

优秀气候的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及其复杂多样。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教师引导学生以描述、对比、实例分析说明、推理、归纳、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地域观念、灾害意识及环境意识。通过阅读景观图片和资料体会自然的创造力,树立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多样及地区差异大。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人们常常用“春斐、夏翠、秋金、冬银”来形象比喻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变化。中国气候差异很大,那世界的气候差异会更大。由此导入课题:世界的气候(板书)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板书)

  任何一个地区,天气是经常变化的,那么气候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板书)

  看一看:请同学们读教材第57页图3.22 A、B、C三幅景观图,根据描述表演图上三个人的不同感受,能告诉大家A、B、C三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师生总结:因为A、B、C三地的降水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一年四季你在南极和海南都能看到什么?为什么?(因为两地的气温不同);师点明:展示情景导入中第2组景观图中海南与大兴安岭景观的差异也是纬度差异导致气温不同而形成的。

查看全文

季风气候显著(精选3篇)

季风气候显著 篇1

  本学期总第21课时本单元第21 课时授课日期10、26课题第二节   季风气候显著课型新授教 学 目 标 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 2、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3、通过观看和阅读有关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具体报导,能分析有关现象的本质内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重 点 难 点重点: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 难点:三种气候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  具电脑、投影仪 教  法多媒体教学法教    学     过     程步 骤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 间一 二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我国的气候具有哪些主要特征?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优越条件? (过渡)我国的气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与此同时,你们听到或见到下列天气现象吗? 讲授新课:

  上述的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等现象就是我国最常见的气象灾害。 (一)寒潮 把以下问题的结论填下表格:

  (1)什么是寒潮?源地?多出现在什么季节。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录像:1、寒潮与台风警报及其带来的灾害; 2、水旱灾害片段

  1、在亚洲轮廓图上画出寒潮侵入我国的路径。 2、描述寒潮过境时的天气变化过程。

  5 30步 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间

  三(2)寒潮是怎样形成的?它会带来哪些灾害天气。 (3)我国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哪些? (二)台风 看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1、  在亚洲轮廓图上画出台风前进的路径。 2、  描述台风过境时的天气变化过程 3、  我国受台风影响的地区有哪些 4、  台风带来了哪些灾害。 (三)水旱灾害 1、  资料展示:1998年特在洪水录像 2、  问题:造成我国水旱灾害的气候原因有哪些?水旱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 总结: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自然灾害的种类中,尤以气象灾害最为常见,影响也严重。我国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哪些。 4、寒潮带来了哪些危害。 学生看书回答: 什么是台风?源地?多出现在什么季节?带来哪些危害?如何防御台风。

查看全文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内容(精选3篇)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内容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及景观图,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主要自然景观的分布。

  2、能够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能分析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景观特征

  三、教学难点:

  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

  四、教学过程:

  (一)由“探索”活动导入教学

  1、简单介绍自然景观

  2、自然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纹、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

  3、由于地形、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因素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二)学生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回答汽车拉力赛沿途经过哪些气候类型

  (三)借助教材上回幅景观图来讲解什么是自然景观

  (四)读教材“热带气候类型”图,说出四种气候类型

  依据四个地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森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1、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就应该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2、不同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不同,形成不同气候的特点

  3、归纳四种气候类型的异同点并明确四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

  (五)亚热带气候类型

  1、让学生观景雅典和上海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比较这两个同属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地中海气候,这两种气候的分布特征,这两种气候景观差异和对比

  3、阅读地中海气候区的植物经一部加深对地中海气候类型的理解

查看全文

关于课文《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反思(通用2篇)

关于课文《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反思 篇1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一、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知识。

  天气和气候,如果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起来会有些难度,因为气候、卫星云图等专业术语很抽象,而本节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从同学们的观察、回忆入手,了解天气和气候,教案中列举了既浅显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说明掌握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

  二、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地位,请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师生一起探究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出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关于课文《天气和气候》的教学反思 篇2

  一、成功之处:

  (一)教学设计思路紧扣地理新课标六大理念:

  本节课遵循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六大理念。在课堂上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学习中师生一起,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收集现实社会生活、生产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指导思想,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气候现象实例为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关注天气状况——归纳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阅读、使用天气预报图——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序列设计问题,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水平,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的兴趣。

查看全文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精选5篇)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篇1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会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3、用极度热情投入学习,全力以赴体验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坐标图的判读

  [使用说明]

  1.课前热身                           4.分组合作探究(10分钟)

  2.复习检查(5分钟)                 5.展示点拨(15分钟)

  3.基础知识自查自纠(5分钟)         6.基础知识巩固落实(5分钟)

  [学习方法指导]                 7.课堂检测(5分钟)

  1.抓"概念"重"消化" .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

  2.注重图文结合。

  [自主学习]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及自然景观。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及典型地区 气候特征 自然景观

  热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