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教案

时间:2025-04-05

《对联》教案(精选2篇)

《对联》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标 :

  1、  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  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  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2、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三、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宋)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就是对联,今天我们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并学会写简单的对联。

  (二)、教学目标 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

  1、对联起源

  2、对联特点

  3、学对歌诀

  4、对联种类

  (三)、讲析目标:

  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查看全文

对联教案

一、  教学目标 :

1、  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  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  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2、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三、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宋)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就是对联,今天我们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并学会写简单的对联。

(二)、教学目标 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

1、对联起源

2、对联特点

3、学对歌诀

4、对联种类

(三)、讲析目标:

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查看全文

《对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二、了解对联的特点。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学习重点]
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学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   中华第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杨升庵是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受到相亲们的夸奖。有一回,他在家乡始康县(今四川新都县)一个堰塘洗澡。始康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是杨升庵拒不上岸。县令美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服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幅对子--‘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杨升庵不等县令话音落,便在堰里信口对出了下联。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还给杨升庵,并请他到县衙作客。
从此,杨升庵便有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农民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1.试一试:为这个对联拟出下联。千年古树为衣架
2.想一想:你所对的对联有什么特点?
三、牛刀小试
(一)评改对联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上联改为:
2.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
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
3.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上联改为:
(二)改改高考卷
1.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查看全文

24苏东坡改对联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做学问要谦虚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会写6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学无止境,做学问要谦虚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几副对联。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查看全文

名胜古迹对联

长沙岳麓三闾大夫祠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滕王阁对联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湖南岳阳楼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何子贞撰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 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查看全文

对联中的古今中国名士

(0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 原)
(0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 原)
(03)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 羽)
(0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项羽、勾践)
(05)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06)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苏 武)
(07)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王昭君)
(08)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
(09)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诸葛亮)
(10)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诸葛亮
(1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诸葛亮)
(12)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陶渊明)
(13)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李 白)
(1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 白)
(15)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杜 甫)
(16)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杜 甫)
(17)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 甫)
(18)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 甫)
(19)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匀留江山别离情 (白居易)
(20)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白居易)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