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教案

时间:2025-04-05

《看戏》教案(精选14篇)

《看戏》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 理解材料的详略取决于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

  2、 揣摩描写声音的技巧。

  3、 理解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4、 培养热爱京剧和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1、 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2、 对声音的描写。

  3、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难点:

  对“歌词像珠子似的,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句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下以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和教师点拨启发适时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来看一个小片段,看时注意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片段属于什么剧种?这里面的主人公是谁?片段中讲述了什么故事?

  (观看视频并思考)

  (生答)

  这个片段属于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本片段就讲述了穆桂英惦念国家安危,受印出征的故事。

  (屏幕出现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屏幕出示生字、词(要求从音、形、义几方面检查)。 铿锵 颦 婀娜 蜃楼 收敛 屹立 金碧辉煌 忠心耿耿 鸦雀无声

  2、针对大家课前预习,老师对课文“看戏”提几个问题。

  谁看戏?什么地方看戏?看什么戏?谁演?演的什么戏?(用一句话概括)

  生答:首都劳动人民在劳动剧场观看梅兰芳演出《穆桂英挂帅》

查看全文

《看戏》教案(精选14篇)

《看戏》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此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3.注意课文内容的 详略与表达中心的 关系。

  4.了解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

  5.理解关 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

  1.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

  2.对声音的描写。

  3.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声音的描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爱看电影、电视剧。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要求从 音、形、义几方面检查)。

  铿锵 颦 婀娜 蜃楼 屏住

  例:颦Pín 〔皱眉〕〔上下结构](为加深印象介绍“东施效颦”的故事)

  2.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 题 :

  ①本文描写了 什么?

  明确: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教师补充: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

  ②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的热情观众和热情艺术家。

  三、阅读新课

  (一)教师范读全文

查看全文

《看戏》优秀教案(通用16篇)

《看戏》优秀教案 篇1

  一、题目引入,交流资料

  1.读题目,了解课文写的是看谁演戏。

  2.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梅兰芳的各种资料。了解梅兰芳其人其事。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读全篇文章,了解课文所写的这一次看戏的情况。

  2.边读边勾画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交流讨论,合作解疑

  1.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教师把带倾向性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3.师生一起合作解决部分疑问,剩下的疑难问题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

  1.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观看对象及当时的情况。

  2.自己读课文,按老师的阅读提示弄明白时间、地点、人物、景物。

  3.把写演出前的景况的场面描写部分找出来作上记号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把观众比喻成什么。

  五、精读重点,理解词句

  1.自读课文第4、6段,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和特别能够打动自己的地方。

  2.把自己勾画出来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3.说一说自己勾画的理由和自己的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并通过这些描写来感受表演的精彩和观众的激动。

  5.完成课后第2题。

  六、朗读想象,体会感悟

  1.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4、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表演和观众反响的场面。

  2.同学评价,再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完成课后第2题。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一定要读出自己的感动和激动。

查看全文

老鼠看戏(通用2篇)

老鼠看戏 篇1

  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想象和讲述富有情趣的内容。

  2.初步培养自学儿歌和歌曲的能力

  3.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自编能力

  准备:图四幅,小老鼠指偶人手一个,小猫头饰一个

  过程:一.理解儿歌内容

  1、  出示图一.提问:①小朋友猜猜这是谁的家?它们家里有什么高兴的事?猜猜是谁过生日

  ② 鼠妈妈过生日老鼠全家怎样庆祝呢?

  ③ 小老鼠还会对妈妈说什么祝贺的话呢?

  2.出示图二,图三.提问:

  ① 鼠妈妈带着全家去什么地方,你觉得喜欢看戏吗?从哪里看出来.

  ② 忽然听见有谁在打呼噜,猜猜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时老鼠们会说什么呢?

  ③   老鼠一看是小猫.会怎么样呢?(图三)

  ⒊  出示图四

  ①  老鼠全家还看戏吗?为什么不看了呢?

  ② 从哪里可以看出它们又急又怕呢?

  ③ 边逃老鼠可能还会发出什么声音来?

  二、引导幼儿学编儿歌

  1、幼儿自己自由编儿歌,教师提醒幼儿编儿歌的语言要简单读起来要顺口.

  2、共同编儿歌,并大声朗诵

  三.尝试演唱歌曲

  1、教师带来小朋友熟悉的音乐,请小朋友把儿歌配入音乐中轻轻的演唱。         

  2.幼儿大声演唱.

  四.游戏活动

  交待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老鼠看戏 篇2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想象和描述画面内容。

  2。乐意看图学儿歌,感受民间童谣的幽默与风趣 。

  二、活动准备

  1。挂图:老鼠看戏。

查看全文

《看戏》教学设计汇编(精选15篇)

《看戏》教学设计汇编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的1—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

  3、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感受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热爱。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欣赏一段戏曲,感受氛围。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老师不是一个专业的戏曲演员,今天作家叶君健为我们请来了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他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看戏》。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审题,揣摩内容。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3)同桌互相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正音后,齐读。

  (2)说说课文记叙顺序及主要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人们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画出相关词语并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读议: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查看全文

《看戏》(精选16篇)

《看戏》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观众激动的情绪和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景。能感受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崇高的品德,感受人民群众对艺术家的喜爱。

  3. 学习精彩场面的描写以及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搜集关于梅兰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及主要艺术成就。

  2. 教师在课前充实一些关于京剧艺术的常识。

  教学设计 

  一、题目引入,交流资料

  1. 读题目,了解课文写的是看谁演戏。

  2. 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梅兰芳的各种资料。了解梅兰芳其人其事。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己读全篇文章,了解课文所写的这一次看戏的情况。

  2. 边读边勾画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交流讨论,合作解疑

  1.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 教师把带倾向性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3. 师生一起合作解决部分疑问,剩下的疑难问题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

  1. 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观看对象及当时的情况。

  2. 自己读课文,按老师的阅读提示弄明白时间、地点、人物、景物。

  3. 把写演出前的景况的场面描写部分找出来作上记号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把观众比喻成什么。

  五、精读重点,理解词句

  1. 自读课文第4、6段,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和特别能够打动自己的地方。

  2. 把自己勾画出来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