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教案

时间:2025-04-05

《浪淘沙》教案(通用16篇)

《浪淘沙》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3、自由练读,把句子读通,读熟。

  三、细读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

  古诗诵读

  浪淘沙

  气势磅礴 直冲云霄

《浪淘沙》教案 篇2

  《浪淘沙》是刘禹锡的一首诗,各位老师字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查看全文

《浪淘沙》教案(通用12篇)

《浪淘沙》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3、自由练读,把句子读通,读熟。

  三、细读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

  古诗诵读

  浪淘沙

  气势磅礴 直冲云霄

《浪淘沙》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查看全文

《浪淘沙》教案(通用12篇)

《浪淘沙》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3、自由练读,把句子读通,读熟。

  三、细读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

  古诗诵读

  浪淘沙

  气势磅礴 直冲云霄

《浪淘沙》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查看全文

《浪淘沙》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认识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查看全文

浪 淘 沙(精选15篇)

浪 淘 沙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 刘禹锡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查看全文

《浪淘沙》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浪淘沙》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教学《浪淘沙》

  教学过程:

  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2. 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四,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

  五,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乐朗诵诗歌.

《浪淘沙》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