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泥柱雕刻)江苏版
泥塑(泥柱雕刻)泥塑(泥柱雕刻)
课 时:五课时泥塑(泥柱雕刻)江苏版
教学目标:1、熟悉陶土的特性及湿度、手感。
2、用陶土做一些简单的泥塑物体。泥塑(泥柱雕刻)江苏版
3、通过感觉;感受陶土的黏性,作一些别具一格的陶土作品。
教学重点:通过感受,能用泥柱雕刻陶土制作陶艺并装饰、雕刻。
教学难点:作品能有自己的想法,别具一格。
教学准备:黏土、泥浆、木板、制作工具、报纸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体验
•用泥土做泥片,作泥条。
•学生介绍做泥片、泥条的感受,并介绍最佳制作方法。
•让一小选手带领学生做泥片、泥条,并互相交流制作经验。
三、小结
通过上述的体验总结陶土的特性。
四、学生作业
用泥条或泥片制作一小作品。
五、评价
互相交流小作品。交流作品后毁之。(以便保存并适量加水)
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
二、体验泥柱的一种制作手法——泥条泥柱。
1) 搓泥条(学生自己尝试)
2) 压泥片,做泥柱的底。
3) 用泥条装饰泥柱。
4) 添加、装饰。
泥塑
教学过程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糖人。
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
(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
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
(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
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
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
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
泥塑——盘中餐
美 术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方 案
课题:泥塑——盘中餐
课时:一课时 泥塑——盘中餐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学习胶泥塑造方法,感受排列的美,泥塑——盘中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2、情意目标:泥塑——盘中餐
(1)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教学重点:胶泥塑造的方法如搓、捏、刻等及菜的排列组合。泥塑——盘中餐
教学难点:胶泥塑造的方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范画数件、泥塑范品(5盘)、围裙一条、室内模拟餐厅布置等。
学生学具准备:胶泥、白色盘子、牙签等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安静坐下,用具摆放有序。泥塑——盘中餐
二、创设情景,引起兴趣:教室模拟“嘟喱餐厅”布置,将各小组编为1—5号。教师扮“厨师”,邀请学生到“嘟喱餐厅”参加“美食节”活动。(出示“嘟喱餐厅”标志牌)
三、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菜谱。(出示5幅工艺菜图片)
2、 “厨师”为每桌送菜,学生“品尝”
3、 要求学生观察菜的颜色、形状,鼓励学生想象出菜的味道并试取菜名,向大家介绍。(分小组欣赏范品)
4、抽生谈观察后的感受,鼓励学生为菜取名字,表扬发言好的学生。
四、分小组制作小吃。(如:面条、大饼、汤圆、饺子)(竞赛形式,限时5分钟)
1、要求:面条——看谁做得又细又长;大饼——看谁做得又大又薄;
汤圆——看谁做得最圆;饺子——看谁做得最美观。
《橡皮泥塑》教学设计(通用9篇)
《橡皮泥塑》教学设计 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的外行特征,学习用橡皮泥制作瓢虫。
2、发展幼儿的搓,捏,团,压等动作技能,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二、准备活动:
红,黑,橡皮泥捏成的瓢虫一只,各种瓢虫图案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1、提问:你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瓢虫,先出示7星,介绍完之后再引出他还有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都有些谁。他们长的什么样?
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的那些地方是一样的 ,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
3、逐一介绍瓢虫:这只背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它叫瓢虫(7星是益虫,其它都是害虫)。
4、教师指着图让幼儿集体说一遍瓢虫的种类。
(二)出示橡皮泥范例,吸引幼儿注意
1、今天老师用橡皮泥做了一只瓢虫,看看这只是什么瓢虫?
2、讨论瓢虫的制作方法,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来进行示范。(可把身体各部分都先做好,再组装上去)。
用红色搓成半球体行当做身体。
用黑色橡皮泥搓成6条圆柱体当脚,连接在身体的两边,再加上触角。
用黑色橡皮泥撮成几个小圆 ,压扁,贴在瓢虫的背部。
3、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向有困难的幼儿提供帮助。
4、陈列作品,幼儿欣赏。
请做好了的幼儿将作品摆在展览区,其他小朋友可以来观赏(双手藏在身背后)最后将做的好的几只点评(这只是谁做的,这叫什么瓢虫,哪里最可爱,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橡皮泥塑》教学设计 篇2活动目标:
学习用橡皮泥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泥塑面具(通用2篇)
泥塑面具 篇1
一、教材分析:
工艺美术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小让儿童学习工艺美术知识,学会制作简单的工艺品的技能,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审美情趣的长远的完善人格的素质教育。纸面具和泥塑面具由于材料不同,制作方法有明显的差异。本课要求学生借助适当的泥工工具进行刻、挖、印、塑造出能挂能摆放的生动的有趣的面具。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彩泥的可塑性,塑制一个有趣的面具玩具。(了解)
2、运用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使面具造型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立体造型能力。(练习)
三、教学的重点:
用彩泥塑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面具玩具,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
四、教学的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面具的帘布作夸张与变形,使面具更有趣。
五、教学准备:
多种面具的形象、挂图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让学生有许多泥塑面具的造型,直接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师:“同学们平常去逛街,都会看到玩具摊上常有出售各种面具玩具。有传统形象的京剧脸谱,也有现代动画片中机器人脸谱,有时我们还能看到藏族宗教节日用的鬼头脸谱面具,还有非洲黑人脸谱面具……这些脸谱面具既可以戴在脸上表演节目用,又可以挂在墙上作为一种 壁挂装饰品。(介绍面具)
2、让学生观察树种的脸谱,分析它们的脸部造型、头部装饰是怎样的?
3、问学生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脸部造型?
4、讲解制作方法:
泥塑面具
一、教材分析:
工艺美术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小让儿童学习工艺美术知识,学会制作简单的工艺品的技能,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审美情趣的长远的完善人格的素质教育。纸面具和泥塑面具由于材料不同,制作方法有明显的差异。本课要求学生借助适当的泥工工具进行刻、挖、印、塑造出能挂能摆放的生动的有趣的面具。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彩泥的可塑性,塑制一个有趣的面具玩具。(了解)
2、运用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使面具造型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立体造型能力。(练习)
三、教学的重点:
用彩泥塑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面具玩具,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
四、教学的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面具的帘布作夸张与变形,使面具更有趣。
五、教学准备:
多种面具的形象、挂图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让学生有许多泥塑面具的造型,直接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师:“同学们平常去逛街,都会看到玩具摊上常有出售各种面具玩具。有传统形象的京剧脸谱,也有现代动画片中机器人脸谱,有时我们还能看到藏族宗教节日用的鬼头脸谱面具,还有非洲黑人脸谱面具……这些脸谱面具既可以戴在脸上表演节目用,又可以挂在墙上作为一种 壁挂装饰品。(介绍面具)
2、让学生观察树种的脸谱,分析它们的脸部造型、头部装饰是怎样的?
3、问学生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脸部造型?
4、讲解制作方法:
(1)先塑脸型
(2)塑五官
(3)添装饰
(运用夸张与变形等艺术处理方法,对面具的五官做大胆的夸张和变形,多观看,多修改,力争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