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案

时间:2025-04-05

书香课堂(精选2篇)

书香课堂 篇1

  ——简评陈建先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

  “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这就是陈建先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中,令我久久难以忘怀的场面。

  纵观陈老师整节课的教学,于大气中隐含着深邃,在平和中张显着个性。精心的设计,精妙的点拨,精彩的回应,牵引着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这充满着浓浓书香的课堂,怎不让人回味?

  香自何处来

  语文课需要智慧的投入,更是闪现智慧的课堂。这种智慧得益于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得益于教师巧妙的预设与生成,得益于课堂文化氛围的创设。

  (一) 阅读·文学·文化

  似乎这几个关键词所涉及的内容过于宽泛与精深,绝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赘述完的。但是,细细地品味陈老师的课,再慢慢地咀嚼这几个词语,也许你会有所发现:没有教师坚实的人文底蕴,哪来对文本深入细致地诠释;没有对文本深入细致地诠释,学生怎么会一步步与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并由此进入神圣的文学殿堂,使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我们再来听一听陈老师在课堂上几次深情地描述:

  ①说得多好啊!一颗爱心!一颗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爱心!因为有了这颗火热的爱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觉得累;再危险的工作环境,他也不动摇;再艰苦的生活条件,他却怡然自乐。

  ②作者把老人的热情比作了热茶。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

查看全文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精选3篇)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篇1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目标 :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

  一、初读研究 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咱们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绍兴农村孩子,这节课将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特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6-8节,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自己想,可以填一点,当然更欢迎填几点。(此时,学生有的大声朗读、有的轻声速读、有的默读……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

  [点评]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和方式,提高了读的质量。

  师:不忙回答,先同桌交换一下意见,有必要可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

  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闰土”。从闰土雪地捕鸟这件事中看出来。

  生:我觉得应该填“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

  生:我想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因为当时海边沙地上,他一个人看瓜,猹来了,他也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就吓跑了。

  生:我说是“心中有无穷无尽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因为他知道下雪天怎么捕鸟,懂得稀奇古怪的贝壳、凶猛的猹和有趣的跳鱼儿等等。

查看全文

《蜗牛的奖杯》课堂实录(精选15篇)

《蜗牛的奖杯》课堂实录 篇1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蜗牛的奖杯》这边课文,这些生字还会读吗?(出示生字卡片)

  生:个读、齐读。(学生声音响亮,不准的音让他们看清楚再读)

  师:还有一些要求会认的字呢,我们开火车读吧!(生读)

  师:这里有一些词语,我想请一个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好吗?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看来大家把字音读准了,词也读好了。那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蜗牛曾经是这个样子的。(一边出示蜗牛飞行的图片,一边板书:有力的、自由地)那谁有见过现在的蜗牛呢?

  生1:它的背上有一个壳,只能在地上爬行。

  生2:他的身体软软的。

  师:一边出示蜗牛爬行的图片一边说: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件事儿还得从那场飞行比赛说起呢!赶快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比赛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精读课文,读中渐悟

  第2自然段:

  生:大声自由的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小组内互相读读,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比赛是个什么场面?待会儿我要请人说一说。

  生:小蜗牛和许多小昆虫进行比赛,小蜗牛飞得很快很快,把其它的小动物都甩得远远的,最后得了冠军。

  师:看来呀,这场飞行比赛真的很有意思,如果我们能把它演一演就更有意思了!

  生:(兴奋、跃跃欲试)

  师:好,小组内先商量一下该怎么演吧!

  生:(小组分角色,讨论如何演)

查看全文

《春联》课堂实录片段(通用13篇)

《春联》课堂实录片段 篇1

  师: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春联呢?

  生:小草萌芽思春暖,红梅傲雪斗天寒。

  师:这使我们想起了刚学的课文《咏梅》。

  生:东风万里绽桃李,春雨九天催柳梅。

  师:这副对联是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生:碧野千里春雨润,清风十围稻花香。

  师:听了你这副春联,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生:盛世清平乐,新春满庭芳。

  师:这上联是歌颂祖国,下联是描绘春光。

  …………

  生:改革换尽千年旧,开放迎来万象新。

  生:这副春联歌颂了我们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师:写得好,也说得好。

  生:祥光永驻人增寿,福水长流户有余。

  生:这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生:明月一轮光两岸,春风万里荡九州。

  师:这里的“两岸”是指大陆和中国台湾。

  生:这副对联表达了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生:开创大业怀远志,振兴中华建奇功。

  生:这一联抒发了报效祖国的无比决心。

  师:真心希望你们现在就“心怀志”,将来去创“建奇功”。

  …………

  [评析]:

  这是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春联》这一课中的一个片段。我听了之后,感触很深。

  教师在教学《春联》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读熟读懂课文中的五副春联,并且结合课文内容适当给学生讲解有关春联的知识,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春联的声律美,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妙。随后在熟读课文这个基础上,开始让学生交流从课外收集到的春联。

  先由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春联,老师相机评述,再由学生说春联,教师和学生共同评点,学生说得有劲,教师评得到位,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融洽。在双向的交流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使学生在了解春联内容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真所谓一举两得。

查看全文

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白鹅》教学案例(通用13篇)

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白鹅》教学案例 篇1

  【案例背景】

  《白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丰子恺重点描绘了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始,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风趣,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我们学校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听了安徽省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陈金龙老师执教的《白鹅》录像课。陈老师的教学真实而精彩,设计巧妙,语言诙谐,极富情趣,欢声笑语充满整个课堂,令人回味无穷。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我们一提到鹅,谁都会随口吟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这首诗着重描写了鹅的形象,即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描写鹅的文章,看看文中这只鹅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

  白鹅

  生:齐读课题。

  师出示词语:

  窥伺 大模大样 供养不周 净角 脾气

  生:自由读词语,再齐读。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净角吗?

  出示课件:

  净角脸谱

  生:看到净角脸谱的色彩夸张,情不自禁地笑了。

  师:指导写“脾”,提醒学生注意,右边中间的撇是从“白”中撇下来的。

  师:请学生开火车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白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大声朗读。

  (有一名同学读错了“譬如”的“譬”,老师及时纠正。)

  师:文章很长,不好读,相信你们多读几遍,一定会读好。

查看全文

课堂因结构和谐而精彩(通用2篇)

课堂因结构和谐而精彩 篇1

  ---- 《丰碑》课堂教学结构赏评  

  如果说音符因结构而成为音乐,砖瓦因结构而成为建筑,文字因结构而成为篇章,课堂也会因结构而成为艺术。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处于一种流变状态。但是无论怎样变,真正的一堂好课,其课堂结构一定是和谐的,所谓和谐的,就是说课堂的每个环节符合一定的逻辑联系,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配合得适当而匀称,能给人以美感。五 ? 一节前夕,宜昌市夷陵区教研室组织小学语文专家组成员来我县交流, 王莉丽 老师执教的《丰碑》一课,就是一节结构和谐、能给人以美感的好课。课堂上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老师引导学生围绕“丰碑”这个“文眼”展开了一系列有效的对话和探究,其课堂结构体现出首尾呼应的整体美、动静交错的节奏美、由浅入深的层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一、题文联系,浅知“丰碑”。

  师:“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诗是写什么的?

  生:写红军长征克服了无数的困难。

  师:对,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请看屏幕。(课件播放红军翻越雪山时的镜头)谁来谈谈体会?

  生:红军战士克服困难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生:红军战士真了不起!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红军翻越雪山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丰碑)谁知道“丰碑”是什么意思?

  生:字典上说是“高大的石碑”的意思。

  师:那么在课文中指什么呢?大家能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