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教案

时间:2025-04-05

《江雪》教案(精选16篇)

《江雪》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

  (辨析字形:蓑笠,钓鱼,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查看全文

《江雪》教案(精选16篇)

《江雪》教案 篇1

  一、揭题,导入新课,江雪上课教案。

  1、同学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画。出示《静夜思》看,一轮明月挂在床前,诗人不由得思念自己的故乡。这画面是描绘哪首诗的?

  2、出示《山行》。远看,山路蜿蜒伸向寒山。近看,枫叶如火,比二月的春光还要艳丽,诗人不由停车驻足观望,想想看,是描绘哪首诗?

  3、你不仅会欣赏,而且还会想画面。看画面,看主要景物与古诗的联系。这是读好诗的方法。

  4、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唐朝著名诗人柳宗元写的一首诗《江雪》。师板课题。读题

  二、初读古诗。

  1、出示《江雪》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昨天大家预习读了,看看大家读得怎样了。

  2、你把音都读准了,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好吗?。

  3、有一个字注意“翁”要读准。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好。

  4、每一个字都念准了。你把今天要学的生字“孤”都读得很准。我们一起来写“孤”,左窄又宽,左边是子,写左边子,要给右边的瓜留好位置,中间一点不能丢,写最后一笔要写得舒展。

  5、请学生再读。你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还读得很有节奏。老师发现你把“蓑笠”读得非常准。有哪位同学在预习的时候查到“蓑笠”是什么?“蓑笠”图片

  (点红理解“蓑笠”:从字型上就可看出,“蓑”是用草或稻草编成的雨具,“笠”是用竹子编成的,遮阳挡雨水的帽子。出示蓑衣图和斗笠图。)

  三、再读古诗,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板书画。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看到了什么画面。一边小声读诗,一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小声读古诗。

查看全文

《江雪》教案(精选15篇)

《江雪》教案 篇1

  准备:

  1、课前交流学案一、三、五。板书:整首诗和作者、写出各组组别。

  2、读给或说给帮对听时,发现问题后一定要帮他纠正、补充。

  3、整堂课不用举手,如果小组交流或帮对交流,完了坐好。

  4、指名回答对了加1分;一生说完或读完后,大家主动站起来,不好:纠正、提建议;不完整:补充;不一样:说不同的意见;好:评价、挑战,1次各加1分。自己记录。

  5、指导说想象到画面:根据诗的意思加上自己想象到的来说最后说感觉。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古诗——江雪。课前我们都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交流一下,看预习得怎么样?

  2、说说题目的意思:(1组2号)(江上的雪景)

  3、简介柳宗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作者柳宗元,一个同学说完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2组2号)

  二、正确朗读古诗:(3分钟)

  1、同学们能不能正确朗读这首古诗呢?先读给你的帮对儿听一听。

  2、集体展示:3组、4组6号读。组织大家随即评价、提建议,指导读正确(读音正确、节奏正确),齐读。(注意评价小组)

  三、理解词义:(2+3分钟)

  1、帮对儿交流词语的意思(一人说前6个,一人说后6个);如果都不理解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一会提出来。

  2、集体交流:

  (1)你理解了哪些词语,说说这些词的意思。(5组5号)组织学生随机纠正、补充或发表你不同的意见,老师引导(看文中插图)。

  (2)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指导解决。

查看全文

《江雪》教案(精选15篇)

《江雪》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

  (辨析字形:蓑笠,钓鱼,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查看全文

《江雪》优秀教案(通用17篇)

《江雪》优秀教案 篇1

  教材说明: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

  《江雪》,即江上雪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这首《江雪》与其另作《渔翁》,都以渔翁“自寓”,反映了柳宗元在长期流放过程中交替出现的两种心境。他有时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有时又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江雪》中的渔翁,特立独行,凌寒傲雪,独钓于众人不钓之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及春日的美景,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感受柳宗元孤傲不屈的品质。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古诗意境的体会

  设计理念: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 喜爱古诗,热爱中国文学。

  设计特色:以情动人, 以心会文,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让时空不再成为距离。

  教学准备:挂 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营造氛围:感知词语的温度

查看全文

江雪教案(精选13篇)

江雪教案 篇1

  教材说明: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

  《江雪》,即江上雪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这首《江雪》与其另作《渔翁》,都以渔翁“自寓”,反映了柳宗元在长期流放过程中交替出现的两种心境。他有时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有时又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江雪》中的渔翁,特立独行,凌寒傲雪,独钓于众人不钓之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及春日的美景,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感受柳宗元孤傲不屈的品质。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古诗意境的体会

  设计理念: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 喜爱古诗,热爱中国文学。

  设计特色:以情动人, 以心会文,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让时空不再成为距离。

  教学准备:挂 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营造氛围:感知词语的温度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