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几教案

时间:2025-04-05

《第几》教案(精选14篇)

《第几》教案 篇1

  一、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18页。

  1、自然数有两方面的含义,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

  本节教学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含义。在学生了解了1-5的基数含义的基础上,教材通过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引入序数含义的教学。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

  (3)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区分5以内的几个和第几个,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教学的难点,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为全面准确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教学时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和几个的概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来获取新的知识。同时创设游戏,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自然的获取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查看全文

《第几》教案(精选13篇)

《第几》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1—5的序数,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

  2、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排列次序,建立一维的空间位置对应。

  活动重点:

  认识1——5的序数,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

  活动难点:

  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排列次序,建立一维的空间位置对应。

  活动准备:

  小动物(小猴子、小狐狸、熊猫、长颈鹿、大象)的图片各一张;5节车厢的小火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自然导出序数概念。

  二、理解序数的概念,口头表达谁在第几节车厢。

  三、理解序数的概念,通过操作,尝试进行序数与空间位置的对应。

《第几》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目标:

  1、学习1—5的序数,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

  2、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排列次序,建立一维的空间位置对应。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小猴子、小狐狸、熊猫、长颈鹿、大象)的图片各一张。

  2、五节车厢的小火车(画在黑板上)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自然导出序数概念。

查看全文

《第几》教案(通用16篇)

《第几》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区分基数和序数,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2、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能根据参照物的不同,判定某一物体所处的位置。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若干,人手一份房子图卡、每人一张小动物住楼房的工作单。

  Ppt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1、玩小动物等车的游戏,教师引导幼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师:几只小动物在等汽车,从公共汽车的站牌开始数,排在哪里?

  2、玩小动物排队游戏,教师引导幼儿对基数和序数进行区分。

  师:这里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从站牌开始数,排在第几(第5)

  3、游戏“找找看”,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参照物的不同,判定某一物体所处的位置。

  师:现在从左往右数,谁在第一?谁在第二?谁在第三?

  4、进行“小动物搬家”操作活动,复习5以内的序数,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1)出示房子图卡,认识小动物的新家,数一数房子有几层?

  (2)请幼儿根据作业单上的要求,将小动物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3)教师观察指导并检查幼儿的操作情况。

  5、师生共同游戏:翻双色片

  (1)请幼儿数出5个双色花片,横着排成一排,从左边起把第2个翻成蓝色。

  (2)请幼儿将5个双色花片竖着排成一排,从下边起把第3个翻成蓝色。

  (3)教师摆双色片,请幼儿说过程

查看全文

《第几》教案(精选12篇)

《第几》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同学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同学充沛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同学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同学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同学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同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同学在公共场所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查看全文

《第几》教案(精选12篇)

《第几》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目标:

  1、学习1—5的序数,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

  2、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排列次序,建立一维的空间位置对应。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小猴子、小狐狸、熊猫、长颈鹿、大象)的图片各一张。

  2、五节车厢的小火车(画在黑板上)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自然导出序数概念。

  1、故事导入:

  动物王国有一列小火车,小动物们决定乘火车去北京玩一玩。教师出示五节车厢组成的小火车图,请幼儿数一数小火车共有几节车厢(1、2、3、4、5,共有五节车厢)?我们用数字王国里的数学宝宝来为这几节车厢做上标记吧!(引导幼儿把数字宝定贴在车厢上。)

  2、教师标识数卡:

  教师:我们怎么来标上数字呢?(我们先找到火车头,从火车头的一边开始标数字。)

  3、教师边演示边说:

  这里是第一节,我们用数字1表示,把数字1贴在上面;这里第二节,我们用数字2表示,把数字2贴在上面……

查看全文

《第几》(精选14篇)

《第几》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