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活化石》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活化石》教学设计 篇1

  一、学情分析

  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这些古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

  四、教学资源应用

  生字卡片、新词卡片、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题目《活化石》。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甲:什么叫化石?

  学生乙:什么叫活化石?

  老师讲解: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叫化石。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大家都知道它爱吃竹子,其实它的祖先还爱吃肉。像大熊猫这样的古生物,我们从它身上进行研究,能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所以我们称它为活化石。

  2、课文中的活化石指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并与同桌大声读一读。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bzhēn sūn xīju rushǐhquē fá xī 博珍孙悉绝肉史核缺乏稀 (指名读,接龙读,齐读)

查看全文

《活化石》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活化石》教学设计 篇1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这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北京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怎样样?(播放课件)

  (出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始祖鸟骨骼化石,蜻蜓和蝴蝶化石,三叶虫化石,枝蒎厥化石,考古学家正在挖掘化石”)

  欣赏完这些图片,你们明白它们都是什么吗?(板书:化石)

  引入化石:你们明白什么是化石吗?

  师:老师告诉你们吧,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古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它们的遗体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我们就把它称作化石。

  明白了吗?那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跟化石有关的,(补充课题:活化石),请齐读课题。咦?怎样多了一个字“活”?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

  3、师:如果你想了解的话,那就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知生字:

  1、按要求读书:

  (1)轻声读课文,借助“树叶”里的生字,读准字音。

  (2)找一找,课文里写了几种“活化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节读课文。

  4、师生评议。

  5、结合读好几个生字:悉稀鳞肉乏

  6、再读课文,找一找一共写了几种活化石?作上记号。

  7、汇报: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7、师:是啊!这些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远古时代,它们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了此刻,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大家一齐来看看吧!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能够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查看全文

《活化石》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活化石》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会写“化、孙、植”三个生字,理解“活化石、珍贵、辨认”等词语的意思。

  2、 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活化石。

  3、 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银杏树的名字公孙树、白果树的由来。能深刻地感受银杏树的珍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1、 学习第二自然段。从各个方面感受银杏树的珍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图片:仔细看看,它是谁?——化石

  2、 指导书写“化”。看老师范写,临写一个。

  3、 有一些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到现在还活着,我们叫它活化石。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告诉了我们哪些珍贵的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银杏树是活化石?(第二自然段)

  2、把第二自然段读正确,流利。

  3、认读词语:珍贵、辨认、公孙树

  4、它怎么会那么珍贵呢?请你再读读课文,想想。

  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

  (1)、看地球在几亿年间的'变化。

  几亿年前就已经在了,真是古老啊!请你读出古老的感觉。

  几亿年前到现在还活着,所以称它是活化石。

  (2)、读读课外资料,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只留下一点点,都在我国)

  这真是十分珍贵,请你有感情的再读这句话。

  5、这么珍贵的银杏树到底长什么样子呢?老师这里有一些叶子,你能找到吗?

  6、找对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句子: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查看全文

《活化石》教学设计(精选18篇)

《活化石》教学设计 篇1

  【课前透视】

  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这些古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银杏树和大熊猫特别熟悉。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识知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查阅有关古生物的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阅读、识字、交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引发他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本课教学可以采用放手让学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有关录音磁带,头饰。

  2、制成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并自己整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演示:(播放课件或录音,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说说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课题)组内交流找到的资料(文字或图片),推选出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

查看全文

《活化石》教学设计5

【课前透视】

  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这些古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银杏树和大熊猫特别熟悉。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识知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查阅有关古生物的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阅读、识字、交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引发他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本课教学可以采用放手让学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有关录音磁带,头饰。

  2、制成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并自己整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演示:(播放课件或录音,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说说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课题)组内交流找到的资料(文字或图片),推选出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

查看全文

《活化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 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词。会认14个生字。

  2、了解农业的巨大变化。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图、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画面并配解说。(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半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地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2、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课文。

  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发挥想像,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可用水果形字卡做“摘水果”游戏,摘到水果的同学带领大家识记。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2、分段指名读。

  3、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指导理解:⑴ 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⑵ 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