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过秦论教学设计(通用6篇)

过秦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王朝兴衰:秦王朝兴亡过程,分析导致其迅速灭亡的原因。

  2.识辨读史秘籍:文言文主要词法和句法。

  3.体悟古为今用:学习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2.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识辨积累。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互动设计1]一部战国史简直就是一部武林史。几千年以来,“弱肉强食”在自然界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被打破。两千多年前,当武林盟主秦始王刚做着千秋万代的美梦的时候,一群疲弊的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轻而易举地攻破秦国“金城千里”,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阐述了他的看法。

  “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2]作者和背景

  1.贾谊,西汉人,是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十八岁能诵诗书,善作文,在郡中很有名。河南太守吴公爱其才,召置门下。后吴公做廷尉,向汉文帝推荐,贾谊二十多岁时做了博士,不久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后遭大臣周勃、灌婴等陷害,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做梁王太傅,梁王堕马而死,贾谊自认为是自己失职,最后抑郁而死。

查看全文

《过秦论》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过秦论》教学设计 篇1

  【目的要求】

  1、了解课文涉及的古代思想政治观点:贾谊的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观点,这种观点同西汉初期提倡“与民休息”政策的关系。

  2、学习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3、重点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并培养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4、掌握本课的文言实词。

  5、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

  【要点难点】

  1、本文选自《新书》,个别字句从《史记》和萧统《文选》。《过秦论》是贾谊的议论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少时即以博学能文称于郡中,二十余岁召为博士,曾做太中大夫。他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死时仅33岁。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文章脍炙人口。后人编纂了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查看全文

《过秦论》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过秦论》教学设计 篇1

  【目的要求】

  1、了解课文涉及的古代思想政治观点:贾谊的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观点,这种观点同西汉初期提倡“与民休息”政策的关系。

  2、学习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3、重点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并培养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4、掌握本课的文言实词。

  5、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

  【要点难点】

  1、本文选自《新书》,个别字句从《史记》和萧统《文选》。《过秦论》是贾谊的议论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那力透纸背的说理,那援引史实的分析,那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少时即以博学能文称于郡中,二十余岁召为博士,曾做太中大夫。他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死时仅33岁。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文章脍炙人口。后人编纂了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查看全文

《过秦论》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过秦论》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及其意义局限。

  2、理解对偶、排比等的作用,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

  3、背诵全文(重点是3、4、5段)。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实词“制、亡、利、固、遗、度”、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善于叙事、精于论断的特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叙议关系,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3、品评鉴赏本文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渲染夸张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目标:

  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2、学习作者“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基于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宜采用以朗读带动文意疏通,以背诵带动对作品的鉴赏,写作特色、语言特点的分析鉴赏皆融于诵读中。

  2、评品法。从品评鉴赏的角度,通过设置几个鉴赏点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具体赏析该文写作的独到之处。

  四、教学设想:

  1、预习指导:借助注释、工具书等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

  2、课文讲授:指出历史局限,略讲二世灭亡原因、历史人物及史实。指导课外阅读(如小说《东周列国志》,基本事件多见诸其书)。

查看全文

《过秦论》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过秦论》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及其意义局限。

  2、理解对偶、排比等的作用,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

  3、背诵全文(重点是3、4、5段)。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实词“制、亡、利、固、遗、度”、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善于叙事、精于论断的特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叙议关系,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3、品评鉴赏本文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渲染夸张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目标:

  1、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2、学习作者“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基于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宜采用以朗读带动文意疏通,以背诵带动对作品的鉴赏,写作特色、语言特点的分析鉴赏皆融于诵读中。

  2、评品法。从品评鉴赏的角度,通过设置几个鉴赏点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具体赏析该文写作的独到之处。

  四、教学设想:

  1、预习指导:借助注释、工具书等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

  2、课文讲授:指出历史局限,略讲二世灭亡原因、历史人物及史实。指导课外阅读(如小说《东周列国志》,基本事件多见诸其书)。

查看全文

《过秦论》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过秦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王朝兴衰:秦王朝兴亡过程,分析导致其迅速灭亡的原因。

  2.识辨读史秘籍:文言文主要词法和句法。

  3.体悟古为今用:学习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历史资料,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2.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识辨积累。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互动设计1]一部战国史简直就是一部武林史。几千年以来,“弱肉强食”在自然界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被打破。两千多年前,当武林盟主秦始王刚做着千秋万代的美梦的时候,一群疲弊的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轻而易举地攻破秦国“金城千里”,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阐述了他的看法。

  “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2]作者和背景

  1.贾谊,西汉人,是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十八岁能诵诗书,善作文,在郡中很有名。河南太守吴公爱其才,召置门下。后吴公做廷尉,向汉文帝推荐,贾谊二十多岁时做了博士,不久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后遭大臣周勃、灌婴等陷害,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做梁王太傅,梁王堕马而死,贾谊自认为是自己失职,最后抑郁而死。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