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 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周长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在教室中摆放大图形,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来,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测一测等方法让学生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各类图形卡纸及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上课前已在教室中间摆放了一个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t:今天小朋友们是不是感到特别奇怪,老师在咱们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图形,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从外形上来说,直线曲线上来说,从对称性上来说。)
t:观察得真仔细,小朋友们以后观察任何东西都要像今天这样仔细。好啊,那咱们观察过了,老师接下去就想请一位小朋友来走一走了。(教师示范:请一位小朋友仿照老师的走法,从一点出发,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请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学生走)
t:走得棒不棒?(棒!)你们观察得更棒,老师奖励大家一个问题:刚才这位小朋友他是沿着这个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线或轮廓)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图形的边线或者说是轮廓叫作“周长”(板书:图形的周长)
《周长》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周长》教学设计 篇1
周长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6课时
什么是周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学用具:线、直尺、皮尺。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二、探索新知: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三、拓展应用1、摸一摸。(1)课桌面的边线。(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2、实践活动(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3、连一连(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周 长 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周 长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在教室中摆放大图形,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来,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测一测等方法让学生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各类图形卡纸及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上课前已在教室中间摆放了一个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t:今天小朋友们是不是感到特别奇怪,老师在咱们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图形,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从外形上来说,直线曲线上来说,从对称性上来说。)
t:观察得真仔细,小朋友们以后观察任何东西都要像今天这样仔细。好啊,那咱们观察过了,老师接下去就想请一位小朋友来走一走了。(教师示范:请一位小朋友仿照老师的走法,从一点出发,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请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学生走)
t:走得棒不棒?(棒!)你们观察得更棒,老师奖励大家一个问题:刚才这位小朋友他是沿着这个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线或轮廓)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图形的边线或者说是轮廓叫作“周长”(板书:图形的周长)
《 周长 》教学设计(精选14篇)
《 周长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在教室中摆放大图形,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来,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测一测等方法让学生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各类图形卡纸及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上课前已在教室中间摆放了一个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t:今天小朋友们是不是感到特别奇怪,老师在咱们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图形,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从外形上来说,直线曲线上来说,从对称性上来说。)
t:观察得真仔细,小朋友们以后观察任何东西都要像今天这样仔细。好啊,那咱们观察过了,老师接下去就想请一位小朋友来走一走了。(教师示范:请一位小朋友仿照老师的走法,从一点出发,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请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学生走)
t:走得棒不棒?(棒!)你们观察得更棒,老师奖励大家一个问题:刚才这位小朋友他是沿着这个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线或轮廓)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图形的边线或者说是轮廓叫作“周长”(板书:图形的周长)
“周长”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周长”教学设计 篇1
周长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6课时
什么是周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学用具:线、直尺、皮尺。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二、探索新知: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三、拓展应用1、摸一摸。(1)课桌面的边线。(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2、实践活动(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3、连一连(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周长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周长教学设计 篇1
周长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课时安排:6课时
什么是周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学用具:线、直尺、皮尺。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式什么形状的?你们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画一画。二、探索新知:1、请同学们用一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3、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5、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来量线的长度。(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6、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干,你们刚才量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式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三、拓展应用1、摸一摸。(1)课桌面的边线。(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2、实践活动(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2)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3、连一连(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