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刷子李》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以小品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引入生活中还有一些手艺人,他们同样令人敬佩。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结识这些平凡人中的其中一位——刷子李。

  2、板书课题:刷子李。学生齐读题目,解释题目:怎么叫个刷子李呢?今天我们结识的这位刷子李练得了一手与众不同的绝活,下面,让我们打开书本,随着作家冯骥才的笔迹,一起去领略这位普普通通的艺人的高强本领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刷子李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名回答。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完成。边读边划出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刷子李的刷墙技艺高超?

  3、小组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详细描写刷子李刷墙的在哪一段?依据学生回答,抓住4处重点理解: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

  颜色:匀实、透亮、清爽

  (2)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

  动作:悠然、熟练、优美

  (3)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声音:清脆、动听、如演奏

  (4)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查看全文

《刷子李》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小三跟着师傅学艺的过程,亲历亲闻,真正感受到刷子李技世非凡,一手绝活,全靠自己的精益求精,才得到人们的称颂。

  2、用边读边悟的方法,感受人物刻画时的心理活动、动作、表情。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照片、桔子、

  教学过程:

  一、绕口令导出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述说俗世不俗之人

  1、出示课题:刷子李

  从名字中明白哪些信息?

  为什么叫他“刷子李”? 了解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

  2、检查自学情况,落实字词:匀匀实实   蘸浆

  (1)理一理

  (2)定一定

  二、感悟文本

  1、刷子李在刷墙的行当上——技艺非凡(板书)

  2、快速浏览,哪个自然段写刷子李手上有绝活?

  3、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

  (2)哪些词体现了刷子李技艺非凡?把你找到的词,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

  学生交流汇报

  见过的粉刷匠是怎样的?(照片出示粉刷匠)

  4、小三跟随师傅第一次去干活的?(4——11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是写刷子李刷墙的情景?(5自然段)

  (2)技艺高超的词划出来。

  (3)用朗读体现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5、在你眼中,刷子李是什么家?

  6、小三最关心的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快速浏览)

  (1)刷子李的确“黑衣无瑕”是哪一句?

  (2)出乎意料是句子中哪个词?(居然)哪句话也写出小三的“出乎意料”?

查看全文

《刷子李》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2、着重引导学生赏析表现“刷子李”高超技艺的语句,积累描写精彩的句子;

  3、了解作者运用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激发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

  2、阅读“开放练习”上《认牙》、《张大力》两篇文章。

  教学流程:

  一、解题

  1、今天我们学习23课《刷子李》,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刷子李是个以粉刷为业的手艺人。那为什么叫他刷子李呢?这名称其实是有来历的。我给大家看一段话,仔细看,相信你会从中找到答案。(课件出示句段: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2、交流。(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3、这种人是哪种人呢?用上这段话里的词句说说。(手上有绝活,能人,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4、那么刷子李的技艺到底有多高超呢?作者又是怎样来描写的?接下来我们就要来细细地学习课文。

查看全文

刷子李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小三跟着师傅学艺的过程,亲历亲闻,真正感受到刷子李技世非凡,一手绝活,全靠自己的精益求精,才得到人们的称颂。

  2、用边读边悟的方法,感受人物刻画时的心理活动、动作、表情。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照片、桔子、

  教学过程:

  一、绕口令导出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述说俗世不俗之人

  1、出示课题:刷子李

  从名字中明白哪些信息?

  为什么叫他“刷子李”? 了解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

  2、检查自学情况,落实字词:匀匀实实   蘸浆

  (1)理一理

  (2)定一定

  二、感悟文本

  1、刷子李在刷墙的行当上——技艺非凡(板书)

  2、快速浏览,哪个自然段写刷子李手上有绝活?

  3、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

  (2)哪些词体现了刷子李技艺非凡?把你找到的词,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

  学生交流汇报

  见过的粉刷匠是怎样的?(照片出示粉刷匠)

  4、小三跟随师傅第一次去干活的?(4——11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是写刷子李刷墙的情景?(5自然段)

  (2)技艺高超的词划出来。

  (3)用朗读体现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5、在你眼中,刷子李是什么家?

  6、小三最关心的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快速浏览)

  (1)刷子李的确“黑衣无瑕”是哪一句?

  (2)出乎意料是句子中哪个词?(居然)哪句话也写出小三的“出乎意料”?

查看全文

《刷子李》教学设计(精选23篇)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解题。

  1、 出示《俗世奇人》:读过这本书吗?

  简介《俗世奇人》

  (这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写的一部书,里面收录了18个传奇人物的故事,故事读来引人入胜,人物奇特又让人叹为观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刷子李》

  板书课题,读题。

  2、 解题。

  你从课题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粉刷匠吗?

  出示: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

  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的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摘自冯骥才《刷子李》

  如:一个姓张的人泥人捏得好,就称泥人张;一个姓魏的人风筝做得好,就叫风筝魏……

  3、 导入:这位被称为刷子李的人到底有怎样齐天的本领呢?让我们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 自读课文,思考:刷子李的高超技术表现在哪些地方?文中哪些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 认读词语:匀匀实实 天衣无缝   蘸酱   露馅儿   难堪 发怔

  3、 过渡:有手艺的人总喜欢带个徒弟,好把自己的一手绝活传承下来。刷子李也有个徒弟,叫曹小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曹小三一起去领教刷子李的粉刷本领。

  三、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 出示: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曹小三听说的师傅刷子李有着怎么样的一手绝活呢?

  读课文1小节,划出相关的句子。

查看全文

《刷子李》教学设计(精选19篇)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2、平时我们怎么称呼数学老师的?以此类推,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今天我们课文中出现了这么个人——刷子李。

  猜一猜,他是做什么的?

  3、“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知道吗?“刷子李”可不像李会计、李厂长一样,只要是姓李的粉刷师傅就可以这样叫。只有这个人刷墙的技术特别好,才能叫“刷子李”。比如:做豆腐特别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头特别好的,姓陈德任叫“剃刀陈”……

  4、那么“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简介冯骥才及本文出处。

  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他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其实,这些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保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