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

时间:2025-04-05

高二地理优秀教案(精选7篇)

高二地理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外景区的景观特征,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2、理解景观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景观的自然成因和人文成因的理解,学会从外观结构和形成原因两方面欣赏旅游景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景区的景观特征及形成原因

  难点:各景区的形成原因

  教具准备:

  风景图片、自制图片等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与启发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通过黄山景区示意图介绍黄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及其位置。

  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集国内众多名山风光之大成。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正式将黄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1)奇松

  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松和石相互依存而形成绝妙佳境。

  探究活动:分析黄山松之奇与哪些生存环境特点有关?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掌握以下知识:

  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生长在黄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2)怪石

  怪石成因:首先是黄山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岩体坚硬,但垂直节理发育,表面易发生球状风化;其次是旅游者的观赏角度和站位的不同,使之步移景异,妙趣横生。

查看全文

高二地理说课稿优秀(精选3篇)

高二地理说课稿优秀 篇1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区域发展差异。下面我将从本节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第三节,也是学生学习第二章的基础,知识结构层次递进明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能有效直观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的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这就使该节课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其次,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的差异,提高读图、析图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其爱国、爱乡情感,从而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难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各地区应该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二、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归纳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考虑到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并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查看全文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篇1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二3个文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为了抓好教学,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课前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复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具体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备课有侧重点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注重教法的选择。

  在教学中,我尽量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师,集体面前想表现、敢表现、喜欢表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尽量精讲,节省出时间给学生精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掌握,一是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二是可以促进学生提高上课效率,有时效性。另外适时的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可以深化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并提出新的问题,有利于递进式教学。

  2、注重课堂管理

  我深知,科学的课堂管理,会使教学成功一半。为此,我十分重视课堂管理,在课堂上向30分钟要质量。一般我一进课堂,就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影响全体学生,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上课,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把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完,把难点剖析清楚。同时,注重课堂语言的简洁明了,形成语言专业化,在学生有疑问的同时再以通俗的语言加以解释。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指导学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

  心记不如墨记,做好地理学笔记是学习地理学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做笔记,学生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书上有,懒得做;二是想做笔记,但由于上课速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跟不上,有些学生半学期过后仍没做任何笔记,甚至在书本上连记号都没有,这样给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学业成绩也往往很差。因此,在第一节课上就要介绍地理学笔记的作用、方法、要求,在以后教学中更进一步指导和督促检查,促使学生形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查看全文

高二地理中国工业教案(精选5篇)

高二地理中国工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快,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产业日趋合理;

  (3)掌握我国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列表对比来学习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

  我国能源工业、钢铁工业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展示几幅图片,

  提问:你知道下列几幅图片描述的是哪种生产活动吗?(学生回答)

  明确:第一幅图是煤炭工业,第二幅图是石油工业,第三幅图是钢铁工业,第四幅图是纺织工业。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工业。

  二、新课学习

  (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提问:工业和农业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明确:

  工业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农业不仅给人们提供生存保障,还给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明确:工业可以分为两大类: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是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轻工业是生产生活资料的产业部门)

查看全文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精选4篇)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 篇1

  1、多激励、活氛围

  根据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自然地理有很强的思维理性,尤其是学习“日照图、气候、洋流”等思维难度的内容,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用一弯理解的微笑、一种耐心的态度,来化解学生的焦虑;当学生破解难题时,教师应该用一缕嘉奖的眼神、一种热心的祝贺,来焕发学生上进的动力,教师的这种积极的评价与适时的激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感受到课堂的趣味。

  2、多架桥、建联系

  新课程地理教材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知识之间的跨度大,这无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思维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地理教师应该应通过“区域地图、地理略图”等途径来架桥铺路,来建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能够达到破解难点的效果。例如,利用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简图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类整合。

  2.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昼夜长短判断。

  2.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太阳高度大小判断。

  2.3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季节、日期判断。

  2.4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南北半球及直射点将要移动方向判断。

  2.5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纬度范围的判断。

  2.6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风带气压带的移动规律。

  2.7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通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的知识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理解知识难点,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升华、能力的提高。

查看全文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2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2教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天气与气候在s念上的区别。

  2.记住影响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

  3.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4.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识图能力。

  2.通过阅读各类图形,使学生学会综合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锋面分类及对天气的影响。

  2.难点

  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

  3.疑点

  锋面与气旋如何相互联系形成锋面气旋。

  4.解决办法

  (1)在讲“锋面的分类”时,采用读图分析法,先让同学读图分析出哪种气团是主动移动的气团,依此来判断锋面的类型。“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是比较抽象的,主要可采用画图分析法,让同学想象冷暖气团相遇后出现的天气变化。

  (2)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是综合性较强的知识。它的形成书中并没有写出。因此,可采用画图设问法来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逐渐深入问题内部了解其形成的原因,这样可大大降低学习难度。锋面气旋对天气的影响,可采用综合分析法,通过抓住锋面的概念、对天气的影响、移动等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本节学生活动的重点放在画图读图分析问题。通过教师一系列设问,来指导学生读图,从图中寻找各种事物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