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案

时间:2025-04-05

《望天门山》教案(精选12篇)

《望天门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能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借助学习本诗,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望天门山》。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用自己的话比较准确地说出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课前围绕旅游进行谈话,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并解题

  1、用回答以前学过李白的诗篇名称的谈话方法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2、解题“天门山”、“望”,“望天门山”

  让学生参看课文注释并回答,教师指点。(天门山,指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形如门户,所以也叫天门山。望,是观看。望天门山就是诗人观看天门山所见到的景象。)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让学生先简单介绍作者。

  2、老师对作者简介(映示图片)。

  3、写作背景(映示图片)。

  三、初读古诗

  1、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诗(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找两个同学)

  (3)正音,重点关注发音易错字。

  (4)齐读一遍。

  2、读好诗句的停顿。

  (1)让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指名两名同学朗读)

查看全文

望天门山教案(精选14篇)

望天门山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借助注释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预习内容设计:

  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

  2、尝试自读 理解古诗。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3)有什么学习困难记下来,以备质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和查找有关资料的能力,利用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自己能初步读懂古诗的意思及边思考边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总结 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

  (设计意图: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有检查就要有总结和评价。借以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能读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归纳,梳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教师了解学生困难所在,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是教学的目的性更强。)

  二、学习古诗

  1、学生自读《望天门山》,想象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还可以画一画。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式理解诗中描述的内容,想象使内容丰富形象化。)

  2、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情况。

  1、理解诗意。

  (1)突破难点:“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回” 怎样理解?如果想象画面,或描绘时怎样表现这一内容?

查看全文

《望天门山》教案(通用17篇)

《望天门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感悟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古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古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古诗的课件。

  2、学生准备:朗读古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古诗歌。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古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古诗境。

  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古诗文,初悟古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古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古诗就是一首古诗,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古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查看全文

《望天门山》教案(精选16篇)

《望天门山》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 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音乐,图卡。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古诗

  1.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 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3. 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4. 教师朗诵古诗。

  二、结合图片理解古诗

  1.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图片)

  2.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师解释难解词。

  三、学习古诗

  1. 跟着图片,变换多种形式朗诵古诗。

  2. 幼儿人手一份图片。

  3.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教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4. 变换形式,可以找个好朋友玩这个游戏。

  四、听音乐吟唱古诗,结束活动。

  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有三个环节我都运用到了图片,因为幼儿都是形象思维占主导。活动开始我运用图片导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导入到古诗的教学中去。

  在幼儿理解诗歌的环节中,我利用四幅图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古诗内容,让幼儿能比较轻松的理解了古诗的含义,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最后加入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借助于图片让幼儿巩固朗诵诗歌,为最后的古诗吟唱打好基础。

查看全文

《望天门山》教案(精选14篇)

《望天门山》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查看全文

《望天门山》教案(通用14篇)

《望天门山》教案 篇1

  1.学会本课1个生字

  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

  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

  2. 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

  3. 背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预习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

  2.读一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准字音

  3.想一想哪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哪些还不懂,把不懂的划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

  (三)检查预习

  1.指名读《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四)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如果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较难的重点的可以留在讲读时再解决)

  二、简介作者,理解诗题

  1. 知诗人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2.解诗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

  望天门山:往远处看天门山。

  三、朗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1.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