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案

时间:2025-04-05

《桃花心木》教案(通用17篇)

《桃花心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2、在阅读、交流、想象的过程中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3、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提炼人生格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情理

  1、师讲故事。

  2、发表看法。

  3、小结过渡:让我们学完课文之后再告诉姐姐和弟弟该怎么办吧?错在哪里?

  二、品读想象,体会情理(12、13自然段落)

  1、回顾种树人的'种树方法。

  2、齐读作者的疑问。

  3、创设情境:

  如果老师是疑惑不解的作者,你们是种树人,请你帮我解开疑问好吗?

  4、学生读文回答。

  5、引导品读、想像:

  ⑴ 理解“不确定”(老天下雨、风沙、虫害)

  ⑵ 观看插图中的种树人:种树人的表情怎样呢?(笑)

  ⑶ 他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说出形容树的词语)

  ⑷ 这样“笑” 包含着什么?

  ⑸ 你现在是桃花心木,你会想说什么?

  假如我是( ),我想对种树人说( )

  6、指导朗读:种树人自信地回答、种树人语重心长地回答。

  三、联系实际提升情理

  1、过渡:作者听了也明白了

  2、齐读作者的感悟。

  3、理解段中“不确定”。

  4、从正反事例讲对这段话的理解。

  5、多次朗读,读中深化情理。

  四、提炼名言,内化情感

  1、回顾故事。

  2、从课文中提炼名言或展示课外名言积累。

  3、把名言赠给别人并说明赠的原因。

  4、齐读作者感悟。

  五、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查看全文

《桃花心木》教案(通用17篇)

《桃花心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2、在阅读、交流、想象的过程中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3、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提炼人生格言。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情理

  1、师讲故事。

  2、发表看法。

  3、小结过渡:让我们学完课文之后再告诉姐姐和弟弟该怎么办吧?错在哪里?

  二、品读想象,体会情理(12、13自然段落)

  1、回顾种树人的'种树方法。

  2、齐读作者的疑问。

  3、创设情境:

  如果老师是疑惑不解的作者,你们是种树人,请你帮我解开疑问好吗?

  4、学生读文回答。

  5、引导品读、想像:

  ⑴ 理解“不确定”(老天下雨、风沙、虫害)

  ⑵ 观看插图中的种树人:种树人的表情怎样呢?(笑)

  ⑶ 他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说出形容树的词语)

  ⑷ 这样“笑” 包含着什么?

  ⑸ 你现在是桃花心木,你会想说什么?

  假如我是( ),我想对种树人说( )

  6、指导朗读:种树人自信地回答、种树人语重心长地回答。

  三、联系实际提升情理

  1、过渡:作者听了也明白了

  2、齐读作者的感悟。

  3、理解段中“不确定”。

  4、从正反事例讲对这段话的理解。

  5、多次朗读,读中深化情理。

  四、提炼名言,内化情感

  1、回顾故事。

  2、从课文中提炼名言或展示课外名言积累。

  3、把名言赠给别人并说明赠的原因。

  4、齐读作者感悟。

  五、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查看全文

《桃花心木》教案(通用16篇)

《桃花心木》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

  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

  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

  (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

查看全文

《桃花心木》优秀教案(精选12篇)

《桃花心木》优秀教案 篇1

  课文分析

  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使"我"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出声音朗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产生疑问,通过交谈,找到了原因,并且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二、朗读质疑,抓住重点

  1、主要讲桃花心木,那么桃花心木什么样啊?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图片,(出示课件),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它的样子吗?

  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介绍桃花心木样子的?

  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2、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再读一读这句话,感受它的高、直、美(自己练,指名读)

查看全文

《桃花心木》教案(通用13篇)

《桃花心木》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设计理念】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查看全文

《桃花心木》教案(通用17篇)

《桃花心木》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

  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

  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

  (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