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

时间:2025-04-05

关于登鹳雀楼教案(精选17篇)

关于登鹳雀楼教案 篇1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突出同学的主体作用,培育创新思维。通过鲜亮的图画入手,创设情景,营造气氛,主动探求学问,采纳直观教学、情境教学等形式来激发同学的爱好,《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是同学的共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而后由图入文,图文结合,不断理解文字传达的意境。最终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渐入佳境,在读中思、在读中想、读中悟,直至最终融情于景,感悟其哲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培育同学的观看力、想像力,感悟诗人乐观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略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诵读诗文,理解其意思,感受其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具预备:挂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你能朗诵一首吗?

  2、 你们知道吗?唐代有位特别出名的大诗人,他叫王之涣,他有一首诗特别出名,那是他登上一座楼之后,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许多,就写下这首诗《登鹳雀楼》。(师出示板书,并解题)

  3、 (师范读)边听边想:诗人在楼上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二、新课讲授

  (一)、课前感知:(出示挂图)在这幅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学习第一行诗句

  1、 轻读,边读边看插图,看看哪个词的意思表示图上的景色,想想什么意思?

查看全文

《登鹳雀楼》优秀教案(精选14篇)

《登鹳雀楼》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字,巩固看拼音识字的能力。

  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

  3、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学会笔画“竖折”,并学写“山、日”。

  学习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新笔画。学写生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

  3、有一个古人他到了鹳雀楼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听听吧!做好指读姿势。播放配乐朗读《登鹳雀楼》

  4、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请你准备好,小声地方跟着老师读一读。学生活动:学生手指书边读诗边认字。

  5、自己再读一读,在不认识的字上点上点。

  6、这次咱们指着书大声地跟着老师读,注意点点字的读音。

  二、理解古诗意思

  1、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

  3、见到美景,你再来读诗,读出你的高兴与喜悦吧!

查看全文

《登鹳雀楼》教案(精选16篇)

《登鹳雀楼》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楼,入,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

  1. 小朋友,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瞧,(出示挂图)我们就来看看这座亭子以及周围的景色.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回答)

  2. 你们真聪明!对,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

  二, 自渎课文

  1. 有些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鹳雀楼的美景了.那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渎课文)

  2. 我看到小朋友都读得特别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

  3. 大家都读对了,而且都会自己停顿啦,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读,注意大家的声音应该很和谐.(学生齐读课文)

  三,学生生字

  1. 小朋友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书读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样

  2. (出示生字卡片)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很想认识大家,我们先在心里和它们打招呼,待会我请小朋友开开火车.(默读生字)

  3. 每个小朋友的眼里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现在就请已经准备好的小朋友来读啦!小火车开起来(楼,雀,依,入,欲,穷,目,更)

  4. 你们真了不起!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你能帮它们找朋友吗

  三,写字教学

  1. 小朋友读得好,组词组得更好,不知道是不是能写好呢 下面,我们一去把其中的4个生字好好的写一写.

查看全文

登鹳雀楼教案(精选15篇)

登鹳雀楼教案 篇1

  课题:17 登鹳雀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雀、楼、依、入”等8个生字,理解词语:白日、千里目、一层楼、(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初步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图片、习字册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理解诗句,背诵古诗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  2、《登鹳雀楼》(板书课题)1、过渡: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课件)3、走下台去,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给予个别学生以帮助。4、检查初读情况示: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指名读古诗同桌互说诗意。背诵古诗(1)1.认读生字。

  楼 入 穷 目 更 欲 鹳 雀  依(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田字格中范写难写的生字1、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觉得怎样?2、读课题。1、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查看全文

《登鹳雀楼》教案(精选15篇)

《登鹳雀楼》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1笔迨榭翁,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奔蚪椤兜丘偃嘎ァ纷髡咄踔涣。

  3笔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苯柚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弊杂衫识凉攀,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逼舴⒑凸睦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痹谘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笔ε湟舴抖粒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笔σ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查看全文

《登鹳雀楼》教案(通用17篇)

《登鹳雀楼》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九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古诗录音、有关古诗的资料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进行古诗背诵比赛 ,看一看谁的古诗背得又多又好,是“诗王”,好不好。

  2、当学生背到《登鹳雀楼》时,教师引言导入,板书课题。(出示CAI课件)这天,当诗人王之焕来到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登楼远望,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在脚步下,黄河波涛汹涌,奔腾入海,非常壮丽 。这时,诗人王之焕想道: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9、《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3、介绍黄河。出示CAI课件。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请学生读古诗,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把学习的情况告诉大家。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分小组读。

  6、学生试读。

  7、同桌互读。

  8、抽学生读。

  9、自由读

  10、齐读。

  11、表演读。

  三、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 ”画出生字。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