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优秀教案范文(精选2篇)
中学美术优秀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人的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人的长相,感知自我。并表现出内心到外形最具特点的我。
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
难点
如何用各种手法表现出特征更突出、深刻的自我。
教学准备
五官比较有特色的人物图像小镜子、图画纸、铅笔、橡皮。
教学方法
展示、实践法等。
板书设计
雕塑自己的形象
一、面部构成:眼、鼻、嘴、眉毛、耳朵等。
二、雕塑方法:刻、粘、挖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是一张无声的介绍信,传达了我们的面部特征和一些内在信息。
特别处于青春期的你们,更在意自己的脸,因为它代表了自己个性的形象。你能准确的说出自己的特点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长得各不相同呢?板书标题:“认识我们的脸”。
二、新授
经过同学们的观察与讨论,我们得知,五官以及脸型、发型是区分人与人差别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相貌”的知识。(课件展示: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
(一)头发是我们头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不但反映性别,还表现出人的某些爱好,性格。
讨论总结:长发、短发、直发、卷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反映出潇洒、直率、古典、时尚等个性。
(二)脸的形状对一个人的长相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脸基本上是卵圆形,但仔细分析又各有特点,找几个脸形有特点的同学分析,如方形脸、圆形脸、瓜子脸。老师可用八个字来概括每个人的脸“田国目用,甲申由风”。请同学们用小镜对照自己的脸形,找出自己更靠近哪一种?
中学美术老师教学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中学美术老师教学说课稿范文 篇1
一、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陶瓷艺术的灿烂辉煌及其对人类的伟大的贡献。
四、教学重点:
古代陶器艺术特点及其与当时生活的联系;瓷器的几个重要的种类及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难点:
陶瓷虽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用品,但古代陶瓷对于学生来讲,又是陌生的,本课的教学直观性较差。
六、教学设计思路:
从生活当中我们对陶与瓷的感受入手,导入本课。按照陶器与瓷器产生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全课把握住陶与瓷的区别,用对比的方法和展示相关视觉材料的方法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中学美术教学中人体艺术欣赏初探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有不少关于人体艺术的内容,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它们,使学生对人体艺术的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是美术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中学美术教学中人体艺术欣赏初探
初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对人体虽有一定认识,但尚处于朦胧状态。加之受当前电视、电影、书刊、杂志等各种媒介的影响,他们对人体内容的接触较以前的学生要多。但由于缺乏抵抗力而易受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就是受黄色书刊的影响而走上犯罪歧途的。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思想解放,但作为成年人的家长也极少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造成了他们在性别、人体知识方面的神秘和空白,这就更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填充。中学美术教学中人体艺术欣赏初探
中学美术教学中人体艺术欣赏初探,在教学生学习人体结构时,除了讲解骨骼、肌肉的名称、位置、作用及男女形体的差异外,还要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由男女两性组成,学习人体结构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内在结构及外部形体。男性由于骨骼大、肩宽、肌肉发达,因此男人体形给人以强健的力量感。而女性由于骨骼较孝肩窄、皮下脂肪较多,给人以丰腴的曲线美之感。我在教学时准备了许多体育动态图片和服装动态效果图,引导他们回忆看过的体育比赛,思考体育健儿强健的体魄所体现出的美感;再引导他们回忆看过的服装表演,或看一些体操表演的图片,使他们对女性的丰腴秀美有一定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美术欣赏中,我挂出了不同朝代的人物作品,有学生就问:“为什么唐代的仕女都比较胖?”由这个问题引出了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的审美观问题,而这种审美观也受统治者喜好的影响,如“楚王好细腰”,唐代由于贵妃杨玉环受宠的因素,在唐代的仕女画中出现了丰满柔美的审美特点,《簪花仕女图》、《捣陈图》就是这一审美特点的具体体现。在男性审美的问题上文学作品及绘画多以表现王公贵族与才子佳人为主,如大家熟悉的《红楼梦》就给了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姣好外貌,而宋玉、潘安、唐伯虎及现代的很多美男子都是眉清目秀、齿白唇红的儒雅才子、文弱书生,就在今天,也有不少人用“斯文”“秀气”作为对男性美的肯定评价。当然,这种观念有着深刻的社会学、伦理学根源。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封建社会里,“锦衣秀士、白面书生”这类弱化的男性形像往往意味着优越的社会地位和充裕的物质生活,这也是男性弱化的因素。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妇女挣脱了封建桎梏,在人格上取得了与男性真正平等的地位。弱化的男性形像已不再受到普遍的青睐,也不再成为男性自我崇拜的偶像,代之而起的是有个性的健壮的男子汉,这正是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美最好的契机。
浅谈中学美术写生课
美术写生课,是让学生进行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和评价美的教育课程。美术写生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进行静物、人物、风景写生是很有必要的。 写生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起着重要内容,它是发展学生视觉写实表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它不但有培养学生写生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基础能力的教育作用,对发展学生感觉器官,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注意、观察、思维、记忆等心理品质,发展学生的智能更有突出重要的教育作用。 写生画的教学内容科学性强,其教学过程 是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发展过程。
一、感性阶段 写生观察与表现的内容,是学生以自然为师直接观察和发现的成果。“直观感受”是写生教学的优势,美术教学应当珍惜。“范画临摹式”的写生教学在今天的美术课堂中十分普遍,虽然能起到参照和借鉴作用,但是贻误了学生作画过程中的宝贵的心理操练。学生画出的画象一张复印稿,构图、角度、造型、线条,甚至表现形式都十分相同,学生没有感性阶段,仅仅复制了别人的理性表现,因此是不科学的,所以直有充分发挥视觉的直观感受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的接触到实物才是写生教学中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前奏。 二、理性阶段 学生虽然没有依赖临摹范画和步骤图的要求了,可是单纯“师法自然”也会导致对自然的模仿依赖。写生教学毕竟也是一种模仿性教学,为了避免写生模仿教学养成依赖模仿的心理定势,在写生教学训练与发展写实表现能力的同时,需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创造性的表现才能,保持写实表现与忆、想创造表现两个表现能力并行不悖地发展均势。遵循写生教学的科学性与忆、想创造的艺术性教学互相配合,以创造性表现为目标的美术教学指导思想,从而奠定学生更好的进入理性阶段。 写生基础知识,包括作画的方法步骤、构图、比例、透视、明暗调子、色彩知识等,这些基础知识虽然较枯燥,但营养丰富。老师要采取灵活且有趣的教学方法,反复训练学生巩固与理解写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视觉可以看到的,经过观察思考和一些趣味性的表现活动是可以让学生理解的。例如:透视基础理论知识。以枯燥的理论讲解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以观察带动思考,让学生在写生过程中遇见问题,给学生心理操练的机会和解决问题的思考空间,然后教师再进行理论讲解和指导,在观察与发现中找到答案。作业 讲评可以采用观察范画、展示学生作业 展示、小组评比等形式,教师采用鼓励与暗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进行心理操练的自觉思考。 三、再感性阶段 写生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反复递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学生由于心理发育的原因,绝大多学生会进入一个被称之为"高原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对自己的绘画自惭形秽,不断产生抑制情绪,进而丧失了动手作画的兴趣。写生教学在此时采取“再感受阶段”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部分学生会对自己的作业 不满意,更有极个别学生出现不愿再学的消极情绪。教师如果想采用强制交作业 的手段来改变或者改善这样的局面,其结果总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违背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规律。规律之所以叫规律,就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一定要初中学生完成相当数量的美术作业 ,非但不能达到目的,相反,只会增加教师和学生彼此的痛苦,得不偿失。顺应规律,才是明智的选择。 在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找回自信、培养情操、加强理解、拓宽视野等方面心理教学过程 和视觉感受再提高的过程。可以和学生多交流谈心,解答学生的困惑。将一些自己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坎坷和乐趣,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或看一些风光片,利用休息日搞几次郊游或看一些美展等,重要的是让学生放下画笔全心地感受生活。教师在此阶段要“放”且要“放”的开。学生经过此阶段后,描绘的内容和形式开始初显内心深处的内涵。 四、再理性阶段 写生是实物、表现、想象、记忆、创造、加工、情感的渗入等多方面的融合。配合的方法就是在备课时注意穿插,尽量综合写生教学在空间观念和造型表现训练方面,尤其在选择课题内容时,要充分发挥视觉表象、形象加工等方面的“美术语言”表达方法。学生在此阶段学习时,不仅仅是凭借感觉作画,而且在作画中凭借多次的直观感受不断找到新的发现,还可以进行大胆的创造性。让学生的智能得以升华。 美术写生教学不仅用眼睛观察作画,还要会用脑子思考、应用科学知识指导作画。通过写生观察发现理论知识,在作画中应用理论知识和检查验证理论知识的心理自修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的进行思考和选择,发展学生的智能,丰富学生的审美感情。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通用16篇)
美术教案模板集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有表情的面具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面具文化、娱乐方式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眼光,从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面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从祖国和世界多元美术文化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有表情的面具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苏教版美术教案
2、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分析面具的设计方法、造型特点、色彩内涵和制作技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表情特征和性格特点上常用的夸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文化的感知能力。
3、了解和掌握纸和废旧材料制作面具的方法。选用恰当的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设计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可以单独完成作品,也可以与同学进行合作,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审美眼光,培养互助精神。苏教版美术教案
教学重点: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古代和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材料设计出具有新意、有艺术效果的、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图片,范作苏教版美术教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绝技变脸图片导入
二、新授
1、构思脸型并剪好外形;
2、量出眼孔的位置,并剪出来;
3、选择适合的材料表现表情;
4、如何使各部位立体;
关于美术教案范文合集(通用13篇)
关于美术教案范文合集 篇1
一、引入
纸是人类的好朋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如(让学生回答):书、本、报纸、挂历等。
提问:造纸对环境有影响吗?有什么样的影响?
为了了解造纸业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现代人是如何造纸的:
二、纸的制作过程及其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1、纸的发明:西汉蔡伦
步骤:(1)。一是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物: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用水浸泡,剥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
(2)。二是掺入辅料,制成纸浆。
(3)。三是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
2、现代造纸
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如木材
制浆:在原料中加入一些化学药品等进行蒸煮;或者将原料直接用机械打碎、研磨;然后洗涤,去除不必要成分,保留纤维,制成浆料;再加入药剂进行漂白。造纸:把浆料用网格捞起,脱水压榨干燥,最后整理城纸。
3、造纸对环境的影响
造纸的环境污染与危害:
首先,树木被大量砍伐
另外,造纸工业排放的一些固体废物如腐烂浆料、浆渣、树皮、碎木片、草根、煤灰渣等,占用场地,发酵变质,放出臭气,下雨时还会流出毒臭水,污染地面和地下水源。生产过程中锅炉燃煤产生的废气和烟尘及机械的噪声也影响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的健康。
造纸工业是世界上六大污染工业之一。
三、我们该怎么做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