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教案

时间:2025-04-05

《神奇的水》教案(精选12篇)

《神奇的水》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大胆探索扑克牌站立和建构的各种方法。

  2。了解可以通过改变扑克牌的形状、增大支撑面来建造稳固的高楼。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扑克牌若干、塑料筐、操作台、大记录纸一张、磁性黑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扑克牌,引出课题。

  二、第一次尝试:让一张扑克牌站立。

  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2。讨论交流:

  (1)你成功了吗?你用了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起来?为什么这个办法能让扑克牌站起来呢?

  (2)用折的方法还能折成什么形状?除了折的方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让纸牌改变形状站起来呢?

  (3)根据幼儿的示范在统计表中画出相应的图示。

  3。总结经验:想让纸牌自己站住,可以通过改变纸牌的形状,用折或卷的方法,让它的身体保持平衡,纸牌就能自己站住了。

  三、第二次尝试:用多张纸牌搭高楼。

  幼儿动手搭建,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操作完,交流讨论:你用了什么方法搭高楼?哪一种方法搭高楼又高又稳?

  3。结合照片,提问:这两幢房子那一幢更稳固?为什么?

  4。小结:房子的支撑面越大,房子越稳固。

  四、欣赏著名扑克建筑师布莱恩搭建的扑克建筑。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扑克建筑师布莱恩,他也喜欢用扑克牌搭建高楼,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作品吧!(幻灯片呈现纸牌搭建照片)

  提问:

  看完图片,你觉得这些纸牌建筑有什么特点?(高、稳、形式多样。)

查看全文

3.3神奇的水(精选12篇)

3.3神奇的水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3、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查看全文

神奇的水(精选17篇)

神奇的水 篇1

  教学内容:

  1.     发现水的神器之一,水有浮力。

  2.     发现水的神奇之二,水能溶解物质。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各种有趣现象,水有浮力、水能溶解物质。

  2.能指认日常生活中的上述现象。

  3.会做水的浮力、溶解现象的实验。

  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浮力、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水的浮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问:讲桌上有一个啤酒瓶,现在我向瓶里面放入一根筷子,怎样才能把筷子拿出来?

  2.     学生交流,回答。

  二.        浮力

  1.     问:现在我要加入两个要求,在不可以打破瓶子和手不可以碰到瓶子的前提下怎样才能把筷子能出来?

  2.     学生交流,回答。

  3.     请同学到讲台上来试一试同学们的猜想。

  4.     向瓶子里倒入水可以使筷子浮上来。

  5.     问:为什么一开始只倒入一点的时候筷子没有浮上来,后来筷子才慢慢浮上来的?

  6.     学生交流,讨论。

  7.     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啊?(提示,水越多,浮力?)

  8.     总结,向瓶子里倒入水,利用水的浮力使筷子浮起来,从而把筷子拿出来。水越多,浮力越大。

查看全文

神奇的水(精选10篇)

神奇的水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3、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查看全文

神奇的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3、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查看全文

美术教案--神奇的水粉画

一、活动意图
    在纲要的艺术领域中明确指出:支持、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美丽,喜欢参与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适宜的艺术活动对于幼儿想象、创造、表现能力的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主题内容《大自然的礼物》的知识渗透,幼儿了解大自然是美丽和神奇的,是动物、植物和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结合本班美术活动的进程,我设计了《神奇的水粉画》这一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表现认知、表达情感。
二、活动目标
  1、感受、梳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能把熟知的大自然某些事物,大胆的运用水粉画美术方式表现出来,进一步提高绘画兴趣和审美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感受、梳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热爱大自然。
  2、能够大胆的运用水粉画方式表现大自然的美。
  难点:运用水粉方式表现大自然美的同时,能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并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活动准备:
     材料:事先对大自然有大体的了解,部分动植物的图片、棉棒若干、水粉纸、调色盘、水粉颜料、小抹布等。
五、活动过程
(一)回忆答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引发作画兴趣。
  我首先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了解的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的回答是:“有许多的植物和动物……”我提议:我们一起把看到的、喜欢的大自然的事物用多彩的水粉画出来,好不好?”我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绘画的欲望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