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必修一

2019-11-06

     b、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

     c、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② “文”:

     a、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

     b、文字,“独其为文”。

     c、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③ “道”:

     a、道路,“有碑仆道”。

     b、说、讲,“何可胜道也哉”。

     c、道理,“传道受业”(《师说》)。

     d、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 “极”:

     a、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

     b、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⑵ 词性活用:

    ① “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② “名”:

     a、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

     b、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③ “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⑶ “……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① 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 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这些词语的掌握揉进翻译疏通课文时。)

  2、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根据文中的方位,画出虚拟示意图。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3、作者游褒禅山,介绍褒禅山的由来引出慧空禅院,又引出要游华山洞,可写那些仆碑以及仆碑上的文字好似可有可无,好象作者的闲笔,是不是因该删去呢?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