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必修一

2017-05-08
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学 胡 颖     【教学目的】

  1、理解:

    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积累:

   ⑴ 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⑵ 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3、运用:

    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识点】

  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本文体裁:游记散文

  2、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二、范读全文,自读 


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对照译文,辨析疑难)

  1、第一段:

   ⑴ 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⑵ 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⑶ 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 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