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必修一

2017-05-08


  2、第二段:

   ⑴ 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⑵ 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⑶ 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

   ⑷ 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

  3、第三段:

   ⑴ 辨析:“焉”、“而”、“也”等虚词用法。

   ⑵ 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

   ⑶ 读准音:“相之”。

   ⑷ 口译本段。

  4、第四段:

   ⑴ 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

   ⑵ 悲夫(fú)

  5、第五段:

   ⑴ 找出假借字。

   ⑵ 找出判断句、省略句。


四、作业

  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分段讨论问题

  1、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提示:

    记所游山名,交待“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

    作者记游时,并不沉醉于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为下文“谬其传”埋下伏笔,已有“慎取”之意。

  2、第二段记叙游华山洞的经过,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

    提示:

    写游前洞,惜墨如金,一笔带过;写游后洞,泼墨如水,详加介绍。

    这样剪裁,是为下文议论铺设事实依据。

  3、第三段作者写游山的心得体会。他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指出具体例句。

    提示:

    阐述了宏伟的目标与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之间的联系。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了“志”的重要。“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说明“力”的重要。“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然力足以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从反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则从正面再次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