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析“建筑美、绘画美”。(学生可以理解到句式整齐、全诗遣词造句多绘声绘色即可)
四、四读《死水》,体味诗人情感。
(形式可以多样,如分组读、男女分读、指名朗读)
五、小结
新月诗派是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新月诗派分前后两期,前期以1926年4月创刊的《晨报•诗镌》为阵地,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刘梦苇、饶孟侃等;这是一个在胡适为代表的写实派白话和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派自由诗创作处于衰退、停滞状态下,涌现而出,致力于提高新诗艺、潜心于探索新格律的诗歌流派。本派诗人以“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作为诗艺目标,各自又能腾挪变化,斟酌创新,创作出大量内容与形式臻于双美的诗作,对新诗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其中闻一多、徐志摩的作用尤为突出。
六、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几首诗,就闻一多先生诗歌中意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任选角度,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了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七子之歌(中国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中国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黄鹂》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中“黄鹂”这个意象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感情。
2、学生通过对诗人其他诗作的比较阅读,了解徐志摩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诗歌中“黄鹂”这个意象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感情。
2、学生通过对诗人其他诗作的比较阅读,了解徐志摩诗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想】
徐志摩这个名字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可以通过留预习作业——“走近志摩”,让学生走近诗人,搜集徐志摩的资料,了解他的主要经历。(上网、到图书馆查阅)从《黄鹂》入手,拓展阅读,比较《雪花的快乐》《为要寻一个明星》《阔的海》三首诗在意象、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有关“黄鹂”的四首古诗词。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
还有: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宋•晏殊《破阵子》)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明•杨基《天平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