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教案(通用4篇)
《诗二首》教案 篇1
送娘曲
[预设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借助图书馆和多媒体网络资源,了解歌德在德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了解他的创作成就,记住其代表作品。
二、能力目标:
1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
2能体会出诗歌采用复沓叠唱(重章叠句)结构形式的妙处,掌握这种写法。
三、审美目标:
能通过诵读,体会出诗歌所表达的炽烈的对父亲的爱、对家乡的思念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受到真挚、深沉、哀婉、含蓄的美感教育。
[学习重点]
品读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一、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
二、体会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形式的妙处。
[学法使用及对学习目标的实现]
学习这首诗可采用朗诵涵咏、点拨引路、品赏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达成目标。
[学习总体思路]
遵照“新课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促进者的精神,教学本诗的教学思想是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总体教学思路是“扶——引——放”,即教师做出鉴赏示范,对学生“扶上马鞍走一程”,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牵着缰绳送一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鉴赏,学会迁移延展——“放开手脚任驰骋”,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时安排]
拟用1学时。
[学习程序]课前准备:
请在网上搜寻阅读或图书馆借阅歌德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
请在网上下载或图书馆查找摘录诗人歌德的相关资料,对歌德及其创作有所了解。
《诗二首》教案(精选3篇)
《诗二首》教案 篇1
送娘曲
[预设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借助图书馆和多媒体网络资源,了解歌德在德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了解他的创作成就,记住其代表作品。
二、能力目标:
1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
2能体会出诗歌采用复沓叠唱(重章叠句)结构形式的妙处,掌握这种写法。
三、审美目标:
能通过诵读,体会出诗歌所表达的炽烈的对父亲的爱、对家乡的思念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受到真挚、深沉、哀婉、含蓄的美感教育。
[学习重点]
品读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一、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
二、体会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形式的妙处。
[学法使用及对学习目标的实现]
学习这首诗可采用朗诵涵咏、点拨引路、品赏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达成目标。
[学习总体思路]
遵照“新课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促进者的精神,教学本诗的教学思想是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总体教学思路是“扶——引——放”,即教师做出鉴赏示范,对学生“扶上马鞍走一程”,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牵着缰绳送一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鉴赏,学会迁移延展——“放开手脚任驰骋”,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时安排]
拟用1学时。
[学习程序]课前准备:
请在网上搜寻阅读或图书馆借阅歌德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
请在网上下载或图书馆查找摘录诗人歌德的相关资料,对歌德及其创作有所了解。
《诗二首》(精选14篇)
《诗二首》 篇1
鲁 迅
【自学指导】
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语言精练的特点。
2.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及其含义、作用。
3.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及其含义、作用。
2.难点: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
【正音正字】
矢shǐ 磐pán 荃quán 轩辕xuānyuán 孺rú
【词语积累】
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2.找出这两首诗歌的韵脚。
3.从这两首诗歌中找出比较工整的对偶句。
【课文简析】
《自题小像》是鲁迅年轻时,立志报国、向旧世界宣战的人生宣言。“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两句,用无法逃脱爱神的箭,形容自己和祖国不能不相爱,以此衬托爱国之情深切。“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两句,用献出鲜血和生命的决心,表达自己矢志救国的宏愿。其境界之高、立意之深,为后人敬佩。
《自嘲》回顾自己不平坦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战斗到底、决不屈服的斗争决心。题名与诗中的自嘲文字,显示了作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字功力。
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自题小像》是直抒胸臆;《自嘲》则是曲笔言志。
《现代诗二首》教案设计(通用14篇)
《现代诗二首》教案设计 篇1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人以自己的一片赤诚的童心,描绘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世界。
2、体会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丰富的想象描绘的儿童的奇思妙想。
过程与方法:
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朗读感受诗歌中的童真雅趣和奇思妙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体会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
二、学习重难点:
诗人怎样通过奇思妙想描绘儿童的天真和雅趣。
三、学习准备:
1、查阅资料:泰戈尔与《新月集》。
2、从语言、动作、思想等方面想象儿童的天性,并可用一些比喻句对儿童进行描绘。
四、学习活动过程:
活动一:用语言描绘儿童的天性
活动目的:课前蕴造气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儿童,了解儿童。
活动时间:7分钟
活动方法:小组比赛
活动步骤:
1、老师导入话题,并将班上同学分成四人为一组进行比赛。
2、两分钟后开始比赛,可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动作、思想等,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儿童,看谁说得精彩,对说得好的给以热烈的掌声。
3、小组比赛大约5分钟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用了如此优美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描绘,靠的`是对儿童的热爱和丰富的想象,那么泰戈尔又是怎样描绘儿童的天真和充满幻想的呢?进入课文《纸船》的学习。
4、朗读《纸船》,勾出诗中对儿童描写精彩生动的地方。
活动二: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儿童的童真雅趣?
《现代诗二首》自主学习方案(精选16篇)
《现代诗二首》自主学习方案 篇1
《现代诗二首》自主学习方案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先跟贺敬之回革命圣地延安看看,再随徐志摩到英国著名的剑桥(康桥)上去散散步,好吗?
一、 搜集资料
1、 查阅资料,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2、 理解识记,加强人文积淀。
(1)贺敬之,当代 、 。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 》等,剧本《 》(与丁毅等合作)。《回延安》选自《 》,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2)徐志摩 诗人,有《花雨》《志摩的诗》《 》等。1918至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白羊肚( ) 糜 子( ) 荡 漾( ) 青荇( )
揉 碎( ) 斑 斓( ) 漫 溯( ) 笙箫( )
2、辨字组词:
羔( ) 糜( ) 窑( ) 畔( ) 箫( )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欣赏诗歌的方法阅读、鉴赏诗歌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蕴含在诗中丰富的情感。
2、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教学难点: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过程设计:
一、导入,然后分组,组织课堂。
二、教师朗诵,然后指导学生朗诵。
三、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
四、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五、师生共同回忆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学生反馈,师生交流、归纳。
1、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形象、凝练;
2、领会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
3、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六、各组分工协作,讨论以下问题,组长组织交流,准备发言稿。
流程:学生互相讨论——自己写稿——互相交流——组长整理本组成果——组长在班上交流。
1、郭沫若笔下的日出胜景是什么样子的?
2、太阳象征着什么?
3、说说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4、说说诗歌美妙的意境。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七、教师指定第一组读前三节,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学生反馈,师生交流:
1)日出前:光芒万丈
2)日出时:火一样准确、形象、凝练描绘日出胜景
3)日出后:耿晶晶、白灼太阳(象征光明、真理、未来新生祖国)
八、教师指定第二组读全诗,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教师补充以上板书。
九、教师指定第三组读后四节,然后组长展示本组成果,教师补充以下板书。
4)——7)礼赞——抒情澎湃的激情对美好祖国的追求对祖国强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