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确立重音、语调、语气。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诗歌,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示例1: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绝望”“半点”要重读,强调诗人的主观感受,也写出了污秽、滞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无可救药的特点,任凭清风吹过也毫无生气。这里的“清风”的象征意义也不难理解;“不如”“爽性”正是诗人忧愤的心情的写照,要读出决绝的语气。)
示例2: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也许”是一个假想,可以有一个心理停顿。“绿成”“绣出”等动态的词语要强调,这里运用了“反讽”的手法,语调要用曲折调,读出讽刺的语气。)
示例3: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那么”指代上文,要强调。其他处理同“示例2”。)
示例4: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惟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句,不是简单的重复,与第1节相比,要读出情绪的变化,语气要更加肯定。“断不是”应重读,“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中“丑恶”究竟怎么理解,几十年来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这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应该把‘丑恶’意会为黑暗现实的反面,也就是理解为革命”。“丑恶”究竟作何解,应允许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见仁见智。)
(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朗读中表现理解。对一些“点”的理解、鉴赏可以穿插其中。)
(三)三读《死水》,分析句式上的特点,体味“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1、确立朗读停顿,体味节奏特点。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2232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2322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2322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2322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2232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3222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2232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2232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3222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3222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3222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2322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2232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2322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2232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2232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2232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2322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2232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2322
小结:《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全诗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内部又有变化,结尾双音节收尾;从韵律看,二四句为脚韵,每节有所变换,读起来十分和谐。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从这个角度上说,体现了音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