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②段中,作者指出人的悲剧性命运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条列出。
7.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不少中国古代诗歌,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8.第③段中,作者说:“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1)这一句中“家”和“无边的旷野”分别指什么?
(2)这是一个选择问句,结合文意,说出作者的倾向和态度。
学习目标:
1、 体会文章体现的思乡之情。
2、 分析文本的艺术手法。
3、 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合作探究学案
1.文章可分为哪几部分 ?(自由朗诵,整理文章思路:摄影散文一般由摄影照片切入,然后由这个画面展开联想,最后再回到照片上来。 《前方》是否也采用了这个思路,我们一起看。请大家小声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思路。明确:文章第一段由这幅画面切入;第二段开始展开联想,写他的感想、感触;最后一段,文章又回到了这幅照片上来。)
2、作者在本文中提出哪几个核心观点?
3、哪几节围绕“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这句话展开?如何展开?
4、第9节的“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应该怎么理解?
5、朗读课文的第10节,思考下列问题:
(1)旅途上的苦不堪言体现在哪些地方?
(2)为什么有的人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中,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场苦旅?(提示:这是从什么角度观照的?)
6、第10节中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作者是怎么描写的?人的悲剧性实质分为那几个方面?
7、前面强调“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这里却说归家,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家是人的出生地是人永远的精神归宿。因为各种原因,人不得不离家,但家却永远是人在现实与精神中经常回归的地方
8、先写“离家”后写“归家”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当堂练习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迁徙 畏葸 膝盖 晨曦
b.崔颢 耗损 浩大 嚎叫
c.温馨 钟磬 歆羡 薪水
d.召唤 诏书 棹浆 肇事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焦躁 钟磬 噪音 音容笑貌
b.干燥 安宁 徒劳 众口烁金
c.劳顿 宏大 惶惑 仓皇失措
d.抛锚 戈壁 盘缠 良辰美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______场面。
(2)那个可避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______一派苍凉。
(3)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__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a.宏大 体味 以致
b.宏伟 体会 以致
c.宏大 体味 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