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王安石的文章以论说见长,列于唐宋八大家。在诗歌方面,早年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有集本传世,一是《临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两本都掺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于舒、荆,死后又谥为文,故也称为王荆公或王文公。
3、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深的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二是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慎取”。这两点都是值得借鉴的。
4、据安徽含山中学王汉俊《今日褒禅山》(载《中学语文教学》 1981年)所述,摘要如下:
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距院约200米,半山腰还有大小二塔。十年浩劫中,塔被炸毁,寺院被拆除,现仅两洞尚存。
三、讲解文章的主旨
1、学生齐读全文。在齐读前先检查三个长句中停顿的划分并正音: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正音:
2、教师指出: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可能说出多种答案,可以稍加讨论。对不确切的答案应作一点分析,例如“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一句是就仆碑而言,不过是信笔拈来,与游洞无关。作者此次游褒禅山的主要目标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是缘此而生。)
讨论后应确定,“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